為了培養孩子欠債十幾萬,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值得嗎?

用戶6703844623


先說說我們孩子的情況。從小到大,孩子只在小學上過英語培訓班,還上過一年圍棋課,沒堅持。

上初中之後,周邊的同學各種輔導班,一門功課一個學期一萬多,照上。我家孩子什麼輔導班都沒去,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比同學多很多。他用來搗鼓自行車,買零件自己組裝了一輛,一有空就去騎車。成績也不是特別好,在班上中上水平吧,離中考還有100天,學校開誓師會,他開始發憤,最後考上了市裡的重點高中。

我朋友感嘆,你家孩子好省錢啊!

我覺得吧,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寬裕,送孩子上各種班,那是可以的。但前提還得看孩子願不願意上,他要是反感,上再好的培訓班也沒用,所以上之前得跟他商量好。

培養孩子也沒有什麼值不值的,為孩子付出,父母都是心甘情願的。就看你的經濟承受能力!



毛剪秋蘿


看過一篇文章,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為了孩子能考上上海四大民辦小學,在孩子剛3歲時,媽媽就逼孩子開啟了「牛蛙模式」的教育。

從此,孩子被剝奪了童年快樂時光,馬不停蹄奔波於各種培訓機構。為了贏得這場 「牛蛙戰爭」,父母用高劑量、高添加的「飼料」催著孩子長大,當然,也是高成本。

還有更拼的父母,TVB記錄片《沒有起跑線》中,有爸爸為讓孩子進好幼兒園,竟然放棄自己工作去面試當校工。

很多時候養娃費的不止是錢,不僅僅影響職業發展,升職加薪,還影響休息。

父母花費的這些精力,難以用錢來衡量。

窮什麼都不能窮教育,在教育上,無論多少錢都能花出去。

曾有篇文章《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講的是一位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還不夠孩子一個暑假的花銷。看看她女兒一個暑假的賬單:

·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 7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 游泳班2000元;

·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合計:35000元了。

父母拼命花錢背後,是對孩子未來的焦慮,電視劇《小別離》道出了父母的焦慮:

「進不了前一百,就進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這輩子就完了。」

我同學小孩就讀於一所省私立重點小學,一年的贊助費是7萬,一次交清,據說現在已經漲到了15萬。

到了初中,更貴了。為了上傳說中的「超級高中」,錢,就成了孩子角力之戰的底氣。

班裡每個優秀生都至少有3個課外班,這還不包括大部分孩子都有的一對一特別補習班,這種補習一個月4、5次,算起來每月補課就得花5000,再加上寒暑假集中補課,一年至少8萬。

這還沒說學區房呢。

電視劇《虎媽貓爸》裡,趙薇賣掉寬敞的住房,添上所有的積蓄,買下9萬一平米的老舊學區房,只因為這是女兒上重點小學的唯一途徑。

為此,一家人過上了拮据的日子,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高成本養娃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無處安放的焦慮。

盡力花錢,好歹能買來一絲安全感。

孩子贏在當下,總算能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養娃開銷,上不封頂,下無底線,應該量力而行。如果用力過猛,累壞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你以為養娃花錢是從他出生那一刻才開始的?錯!

香港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講的就是這樣一種比拼,起跑線比幼兒園還早,要贏在子宮裡。名校喜歡接收一月出生的孩子,父母要算好受孕時間。

因為 「一切都在往前趕」,所以父母不得不 「一切向錢看」。養個孩子真是太貴了

養娃成本高,生娃需謹慎,請別隨便生孩子。

生孩子的時候,就需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孩子?

是為了養老?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還是為了讓生命更加完整?

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做任何決定之前,多跟孩子溝通。

你能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就讓他過什麼樣的生活,你無需驕傲,也不必自卑。

家長的焦慮和瘋狂砸錢,不僅會讓自己累,更會讓孩子筋疲力盡。

因為孩子的起跑線,不在子宮裡,是在家長的眼界裡。

家長的格局大了,孩子才能走得更加遠,也更穩。


護眼世家


“為了培養孩子欠債十幾萬,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值得嗎?”別說欠債,就是真有錢,花十幾萬上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就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所謂的花大價錢培養孩子,也不過是變相的“賭博”。賭贏了,那還值當;賭輸了呢?


舉兩個例子,都是身邊人:

一個孩子從小父母不重視學習,不會輔導孩子也不自學。孩子成績一直很差,小學就常常考七十幾分。基本上寒暑假都在培訓班補課班,一個假期下來也要花一兩萬。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後來初中了學習跟不上,請了一對一家教,學習成績依然毫無起色,因為孩子根本不想學。初二下期家長就被學校叫去談話,人家是重點學校,不能拖了別人的升學率,於是說給孩子發畢業證但是不要在學校參加中考。父母又只能找關係花錢把孩子弄去職高。前前後後從小學到初中,隨便花了十來萬吧,這也是上補習班培訓班,培養出來了嗎?只不過是填了一個窟窿又多一個窟窿。

再一個例子,是個和我孩子一樣大的女孩,5歲。家裡人給她報了十個興趣班,校外的和幼兒園的加起來十個!我看了她媽給她做的課程表,週一到週五只有週二晚上沒課,其他時間最晚都要學到八點。週六週日除了週日上午沒課,其他白天時間佔滿。我真覺得孩子可憐。有錢是一回事,但也不能這樣折騰孩子吧。從各種過往的真實事件來看,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可別到最後孩子對所有的興趣都厭倦和反感,反而導致了孩子真正到了上學時厭學。



我們培養孩子,不是往興趣班補習班一放就萬事大吉,覺得自己花了那麼多錢找的又是好的培訓班,老師經驗豐富,就能把孩子教得出來。如果家長抱著這種想法,那麼你自己的責任又何在呢?不要說我為了孩子花了很多錢,甚至還欠債。我認為,家長的第一責任是陪伴和引導孩子。教育的責任首先在家長身上,因為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受家長的影響才是最大的。有的家長會說我不懂不會,但我們可以學,可以看,可以請教。現在網絡發達,也有不少教育專家的文章和教育方法,我們都是可以學習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米媽談教育


不值得,我覺得沒有必要的,真的決定孩子成績的是孩子的智商和學習態度,現在的孩子沒幾個笨的所以關鍵看孩子的學習態度,大多數的學霸是很少補習的,不願意學習即使強迫他去學能夠接受和消化多少知識都很難說。有時反而起到反作用。還有課外補習機構,一對一的還好一些,那些大家在一起學的只適合中等生,成績差的照樣趕不上,程度好的也就沒必要去補。所以找到合適的機構也很重要!真的花那麼多錢去補習還不如找到一個他能信服的人去勸說他改變學習態度更靠譜!


綠地冰凌


================================================

(這是一條華麗的分割線)


夏天就快過去,5歲半的上海小朋友陳衡(化名)還沒上完補習班的課。“基本上一星期都沒有休息時間。”他對記者說。他母親則在旁邊搭腔:“週六下午不是給你空出來了嗎?”

家長對早教機構趨之若鶩,呈現越來越早的趨勢。專家表示,家長“拔高”,機構“助瀾”,使得假期教育愈演愈烈。相互交織之下,學什麼、學得怎樣似乎變得並不重要,只要孩子一直在“學”的路上,家長就可以花錢買個“心安”。


4—6歲孩子超七成參加培訓班

陳衡即將升到幼兒園大班,今年以來,他在外面學習了圍棋、樂高、音樂、邏輯思維、數學、英語等6門課程。“大人坐在培訓班外喝個咖啡、聊個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我要在裡面上四五個小時的課。”陳衡對媽媽有些抱怨。

媽媽也覺得苦不堪言:自己不是很懂圍棋等課程,老師傳授得又非常快,每次上課不僅是考學生,更是考家長。“感覺老師是在說給家長聽,讓家長記下來,回去再消化給孩子。我每次都用手機錄下1個小時課程,回家再反覆看。”

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佈的《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顯示,上海家長普遍重視早期教育,57.1%的受訪者表示為孩子報了早教課程。其中,0至3歲孩子中39.9%已開始上課,4至6歲中73.5%已參加培訓班。59.3%至少報了2門課程,孩子每週上課時間平均超過2小時。0至3歲參加早教的孩子中,41.6%上的是拼音、英語、奧數等學科類課程,這意味著不少學齡前兒童已早早承擔起“學業壓力”。

上海一位公辦小學老師說:“一年級班家訪,30多個孩子,真正零基礎的只有四五個,個別孩子識字量達到兩三千,有的還能背九九乘法表,一問都是在幼小銜接班裡學的。”

焦慮的家長和推波助瀾的機構

不少家長向記者吐槽早教費用昂貴,“兩週就花了五千”“一年要花七八萬”,但又認為不得不學,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大家都在搶跑”。

三個月前,李女士還堅持自己的孩子應該零基礎入學,自從建了班級微信群,她再也無法淡定。“群裡這個家長說今天兒子上了什麼課,那個說今天女兒做了幾道題,我們家孩子還大字不識幾個,越看越著急。”無奈之下,李女士也報了幼小銜接課程,“希望可以提前儲備一些知識,讓孩子日後學習更有信心。”

對於幼升小,準備期也不斷提前。黃女士為女兒“搶”到了一家滬上熱門培訓機構的課程,她聽說不少孩子在這裡學習後順利考進了知名民辦小學。“其實很多時候是為了給家長自己買個心安,排解的也是家長的焦慮。”

但有送孩子在此上了一年課的家長說:“機構一直用幾十個名校牛娃的噱頭吸引家長,他們的邏輯思維訓練很多是小學一二年級奧數水平,民辦小學招生時並不會考那麼難;所謂的‘小學應試’課程,不過是參考民辦小學招生面談內容進行應試、填鴨式的培訓。



“我們這裡有場名師講座,探討幼升小疑難問題,特別值得一聽。”“別的孩子都在學,假期是拉開差距的好時機。”……不少家長表示,從打電話到開講座、從“雞湯文”到“雞血文”,暑假裡沒少遇到早教機構的“洗腦”式推銷。

調查顯示,“精英”“領袖”“天才”“贏在起點”是早教機構宣傳時的高頻詞彙,體現出強烈的功利色彩。一位家長對記者說,完全不贊成所謂“快樂教育”。“孩子跟不上,自己不快樂;老師天天盯,老師不快樂;家長心裡急,家長不快樂。所謂快樂教育,最終沒有一方可以快樂。”

上海市特級校長張人利表示,家長“拔高”需求旺盛一方面源自攀比心,不去思考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就形成恐慌,千方百計搶先出發;另一方面也出於對教學改革的誤讀,認為學校不集中教拼音了、教學進度快等,培訓機構抓住家長心理,放大焦慮,使學前拼音學習班紅火起來。

閘北實驗小學副校長、語文教師錢玉華表示,有些家長在學前階段讓孩子超前學習拼音知識,看似在短時間內“會讀、會拼、會寫、會默”了,但背後付出的代價是反覆、機械地操練,孩子很可能對進入小學後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孩子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就不再認真聽課,久而久之,上課的專心度會弱於其他同學,對新知識的期待感和掌握新知識的成就感也會降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歸根結底還是當前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最重要依據,單一的評價標準以及不同階段的升學競爭,讓家長在無形壓力中不得不掏錢費心找各種補課班,增加孩子進好學校的機會。

早教應迴歸家庭,家長更需“慢慢來”

上海正在整頓教育培訓市場,502家“無證無照”教培機構逐步關停。但記者發現,違規早教機構關停容易,家長的“拔高”需求卻難以關住。有的家長在培訓機構建議下,轉戰在線教學;有的家長乾脆網上找名師,送孩子上門進行一對一學習。

專家認為,規範教育培訓市場的同時,還需轉變家長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尊重成長規律、擁有自主空間的環境下成長。

上海市學前教育專家郭宗莉認為,孩子經過幼兒園學習,已具備相應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上小學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不是一場“翻山越嶺”。“一方面,家長對兒童期望過高,集中表現在擇校焦慮;另一方面,又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影響了孩子獨立性、責任意識的形成,人為增加了幼小銜接的坡度。”

郭宗莉反對超前學習。她認為,“教”不是讓孩子“搶學”,如果一定要在入學前教孩子什麼,應該是自理能力、學習及行為習慣、社會適應能力等。

專家表示,將早教“外包”給機構,自己在教室外刷手機聊天,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最有效的早教,應是以父母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主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為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張人利認為,教育培訓機構、幼兒園和小學不可推波助瀾,借“以學定教”的名義層層拔高教學要求,對於無辦學資質、教學內容嚴重超綱的培訓機構,相關部門應嚴厲整頓。更緊要的是,要在全社會破除“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謊言,理解教育是長線工程,人的培養並不是一場靠搶跑就能“步步領先”的比賽。


理科王零衝


為了培養孩子欠債十幾萬,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值得嗎?答:不值。別說欠債,不欠債都不值。是龍就是龍,是鳳就是鳳。那不是靠花錢能辦到的。天地是自然的,萬物是自然的。就是你真的培育出一個優良品種也不如那自然的好。當時可靠吹虛,感覺很新鮮,也可以大似炒作,也可以吹破了天。但是你看那穿的還是棉麻絲毛。吃的還是野生自然。如你不服可以看看那些有錢的,有文化知識的最後追求還是那自然。自己的孩子自己喜歡,但要是舉家欠債那得需要審時度勢。是那塊材料,家裡人可以幫著努一把勁,把他推上高端,那費盡的心血值,舉家的付出值。但如果孩子不是那塊料,你舉家欠債付出困苦與艱難辛酸,但兒女在你們的壓迫下,而不知咋辦,時刻感覺的都是壓力和泰山。你們艱難心酸,而兒女時刻都在那崩潰邊沿。你沒有看到因成績考試不好的跳樓自殺嗎?難道他她們不知生活美好,不知道白雲藍天。但是你們的期望值太高而把他她們逼上了只能在頂端。一但失落你們不能接受而他她們也會對自己的失誤而無法面對你們,也無法面對自己。因為他她們被拔的太高了。只能選擇一了百了,奮勇成仙。所以說你們做家長,扶養兒女成長是你們的責任,還要看孩子的喜好與天然。俗話說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何比華山天險一條路,去那擠去那上下生死只一線呢。回答完畢。





鶴舞蘭天逍遙客


這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拔苗助長的的攀比思想造成了欠債惡補,對孩子來說是被動無奈的東奔西跑,到最後收穫不大,孩子的智力不是千篇一律的,自己的孩子智力如何應該比較清楚,應該自知自明,適當地而且在孩子確實是比較喜歡的的領域進行補習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種教育投資,作為家長應該因人而異,擺正心態,從生活上,精神上要多多關心孩子,與孩子平時相互溝通,掌握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同樣孩子們心情好了,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習也就進步了,每個孩子都象一盆花,都有先開和後開的區別,有五顏六色之分。聰明與笨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古稀之年談觀點


不值得,過於盲目。

你以為自己這樣是對孩子好,其實反而可能害了他,有時候不恰當的愛可能是一種傷害!

以現在孩子的智商只要想學習好,不用上任何補習班、培訓班。

關鍵是要了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這樣毫無節制的給予、強加,不管孩子的感受,只能讓孩子對這些變得麻木。

更何況補課班目的都是為了盈利,他們不可能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全面做好思想工作再去教學

碰到了你他們就是在撿錢一樣。

醒醒吧!


局外人生居


你為了孩子花了十幾萬搞各種培訓班,我覺得你錢是白花了,就想病急亂投醫,其實一點效果都沒有,根本就不懂他需要什麼,就盲目去補課是肯定不行的啊:其實很多補習班都是為了錢了錢,教育效果更本就不好。還是你多關心他了解他,多輔導孩子,這才是王道。


百科創富


呵呵這是真的嗎??這是正常人的思維嗎?

家裡吃不上飯了還花錢上補習班???

這是讓人賣了還替人數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