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已經強大到了什麼程度?

十多年前,我去越南的時候,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遍佈越南各地,超市裡70%以上的產品都是中國製造的。當時,我還在拿諾基亞的手機。越南老人是一名導遊,他羨慕地看著我的手機,問我用了多少年。我說已經用了兩年多了。他說,中國產品的質量很好,因為當時中國商品在越南的名字不太好。當時佔領中國市場的品牌大多是外國品牌。如今,中國手機的暢銷者基本上都是本土品牌。至於空調、電視機、廚衛等家電產品,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謂勢不可擋。此外,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走向全球。我們應該知道教科書是最受歡迎的。有人說"舊社會不能製造螺絲釘"。今天的中國製造,可以滿足中國人民的日常需要。

中國製造可以說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雖然近年來世界工廠的名字將被越南兄弟國家所戴,如鞋、服裝、染整、電路板等已經開始外遷,但像許多機電產品一樣,中國因素也越來越多,中國人制造業變得明智了。可以進行轉換。過去,國內沒有plc、cnc、變頻器、伺服、機器人等產品,但現在已經開始成熟和發展。

不過,我們還是需要倒一桶冷水在上面。我國製造業基本停留在應用層面。主機制造業似乎相對強大。簡單地說,裝配業非常發達。但配件,尤其是"核心配件",仍掌握在歐美日三國手中。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雖然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很高,像芯片、攝像頭、傳感器、內存、OLED顯示屏等產品基本上都是國外的,或者是國內的一些配件,但是質量不可靠的主機廠也不敢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製造汽車,但是像ecu這樣在中國沒有成熟產品和成熟產業鏈的關鍵零部件,都是由中國人控制的。雖然這款發動機已經被三菱模仿多年,也可以造出來,但與國外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混合動力,我們只能做出那種愚弄消費者的並聯插電模式,或者騙一點補貼,那種混合動力模式或者泛化附加,我們暫時似乎沒有辦法生產。

而電動汽車,雖然我們可以使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以及電池管理系統看起來更加穩定,但是我們仍然不能生產特斯拉那種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而芯片和igbt這些關鍵部件,仍有待國外採購。至於氫動力汽車,我們剛剛起步,日本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