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師傅,孫中山保鏢,青洪兩幫雙龍頭,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諸位看官,大家好!

準點準時,準時準點,土鱉君又來陪您嘮嗑了。

民國,是充滿了屈辱、壓迫、內訌與剝削的年代。

也是個充滿了激情、狷狂、豪放與委屈的年代。

在此時,

西洋的科技與傳統的經學,

“德先生”與“賽先生”

在激烈的碰撞。

為一批又一批大師提供了舞臺。

借用狄更斯的話說:

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那是一個愚蠢的年代,也是一個智慧的年代;

那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

民國的大師燦如星河,文史哲、軍藝體各路高手悉數雲集,

讓人歎為觀止,嘆為折服。

土鱉君在心中立了一個flag,將各路大師的芳華故事翻將出來,呈現在諸位看官眼前。

湊足36天罡,72地煞之數,以示個人對大師們的祭奠。

承蒙諸君抬愛,如有不當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學生此廂有禮了。

張作霖師傅,孫中山保鏢,青洪兩幫雙龍頭,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前幾期,土鱉君一直在鑽到故紙堆裡跟諸位文史大師死磕,想必諸君也有點審美疲勞了。

下面幾期,我準備換換口味,來點武的,尋找國術高手們的萍蹤俠影。

以此祭奠一下那個逝去的武林和消失的江湖。

在文章開始之前,土鱉君又想先叨叨幾句廢話,

嘮嘮“武林”和“江湖”那些事兒。

隨著網絡的普及,特別是自媒體的普及,很多原本隱藏於市井之中,靠招搖撞騙為生的“武林高手”們,也紛紛被網友們挖掘出來。

比如隔山打牛的太極宗師,又比如一拳被KO的理合腿高手。

大家用盡了挖祖墳的本事,讓這些假把式們一一現了原形。

隨著這些“大師們”不斷被曝光,網絡中形成了一種“中華武術不過是嘴炮,不過是舞臺表演用的舞蹈”的論調。

國術的衛道士和反對者們不斷爭論,“傳統武術到底是“國術”還是“舞術”?到底是是殺人的技能還是表演的套路?”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好爭辯的地方,

不過是現階段的武術和傳統的武術,並不是同一種運動罷了。

也只不過是諸位不瞭解那早已“逝去的武林”和“消失的江湖”罷了。

在此,土鱉君又要獻醜了,

容我先跟大家考據一下武林和江湖。

這“武林”二字原是代指杭州的地名,在古人眼裡,武林就=杭州,與武術啥關係。

宋代最牛閃閃的美食家蘇文豪曾給老弟蘇轍寫了一首送別詩,詩中便有“湖山應夢武林春”一句。

那 “武林”二字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跟拳腳狂魔們發生關係的呢?

據有心人考證,正是自民國開始。

上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的好朋友,近代著名武俠小說家宮白羽先生曾寫了一部名叫《十二金錢鏢》的武俠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宮先生借用了“儒林”、“綠林”、“杏林”的提法,將武術家們的圈子稱作“武林”。自此在大家的思維中,武林便與拳腳高手們掛上了鉤。

與“武林”類似,“江湖”原本僅指長江、洞庭,後來泛指江河湖海。

據考證,這個詞起源於莊子的《南華經·大宗師》中那句耳熟能詳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到了唐朝之後,隨著以《三十三劍俠傳》為代表的豪俠小說興起,江湖這兩個字便逐漸開始與光怪陸離、魚龍混雜、三教九流聯繫在一起,逐漸成為各路大俠、賊寇們的居留之所。

中華武術起源於遠上古蠻荒,本是對生產、戰鬥技巧的總結,後經與佛家瑜伽之術、道家吐納之術、儒家射御之術以及民間舞戲之術長時間的雜糅,發展到楊隋李唐,產生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此時的武術,並沒有多少花哨的套路,更沒有什麼門派之分,習武之人的操練,乃是以兵器為主,近身角鬥為輔的沙場殺敵之術。

趙宋之後,整個社會重文抑武,佩刀之將不被重視,習武之人更是出路有限,此時,中華武術暫時陷入低潮,直至蒙元時期,韃子們連菜刀都不許民間使用,更不用說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這等利器。

蒙元末期,群雄豎起,中華民族尚武之風復來,放眼望去,神州上下皆是習武之人。朱明王朝建立之後,太祖朱元璋主張文武並舉,文人帶刀之風日盛。

那些有知識有水平的文人們為了記憶方便,便把武術的招式一板一眼的用書本總結下來,寫成“拳論”、“拳譜”、“歌訣”。從此武術便逐漸由搏擊散打之術變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有勢有法的運動套路。

轉眼到了滿清初期,打劫起家的滿人們也特別怕被別人嗆了行市,

乾脆就加強對民間習武的控制,連少林寺和尚們都不能操練他們揚名立萬的本事了。因此對搏殺之術的練習成了半地下的活動。

但隨著洋人們的到來,清朝皇帝們逐漸明白了,靠幾把冷兵器,拉一竿子人便能推翻自家王朝的歲月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但王朝子民確實積弱已久,士氣低迷。

而習練武術卻能改善子民的身體素質,提振精氣神,提高反抗外來侵略的本領。

於是,開始轉頭提倡民間習武。因此,各路隱藏高手們紛紛跳到前臺,武林之中呈現了一派繁榮的景象。

什麼太極拳、八卦陣、形意拳、八極拳、迷蹤拳皆是此時創立,

董海川、郭雲山、楊露禪、李存義、霍元甲等高手也名揚四海。

這種繁榮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造就了傳統武術達到頂峰的局面。

好了,閒白絮絮叨叨的說了這麼多,咱書歸正傳。

難,難,難!

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

不遇至人傳妙訣,

空言口困舌頭幹!(此處請自行腦補驚堂木的聲音

本期土鱉君隆重推出的這位國術大師,絕對是民國武林最神秘莫測,也是最受人推崇的武者那位。這位大俠江湖地位極高,趣聞軼事也頗多,很多關於他的文學藝術作品經常見與各種媒體,深受大家喜愛,記得土鱉君小時候還收藏了一套關於他的連環畫,頗為珍重,也曾有一部描寫他的電視劇,也引起過萬人空巷般的轟動。

這人到底是誰呢?

張作霖師傅,孫中山保鏢,青洪兩幫雙龍頭,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下面有請,“張作霖的師傅”、“中山先生的保鏢”、“青、洪幫雙料龍頭扛把子”、“南北大俠”、同盟會元老、革命先驅杜心五先生。




張作霖師傅,孫中山保鏢,青洪兩幫雙龍頭,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在湖南省的西北部,有個名叫慈利的小縣,此地位於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的地界之上,湘黔兩省的交界之處,在武陵群山環抱之中。

從天空之中一眼望去,有險峰聳峙,綠水環繞,自然是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在古代之時,這裡是農耕文明的邊牆,土司、流官的統治方式在這裡並存,王朝的統治力在這裡似乎已是強弩之末。

此地,多民族混雜而居,漢、苗、侗、土家,巫蠱、儺祓等多元文化在這裡不斷的雜合,養成了一片別樣的風土人情,信仰神秘,民風彪悍。

此地,又是茶馬古道的咽喉,驛站交通的要衝,來往騾隊、馬幫穿梭不斷。

讓深山老林裡橫生出不少打劫來往,順便打家劫舍的悍匪。

因此,舞刀弄槍,習武護家在這裡蔚然成風。

杜心五的家就在那雲霧繚繞的高山秘境之內。

杜家老爺子杜佳珍先生,自幼習武,後來投了綠旗軍,在天津衛所任中級軍校。後來也穿上了老虎補服,戴上了青金頂戴,官至正四品都司。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的大沽口一戰之中,杜老爺子赤膊上陣,保衛家國。

奈何,鬼頭大刀敵不過洋槍火炮,綠旗軍得了個大敗而歸。

杜都司也在這場戰鬥中光榮負傷,被鬼子的洋槍打中腿部,恩准回鄉榮養。

回鄉之後,杜老爺子用自己拿命換來的俸祿和安置費,置辦了幾件小屋,幾畝肥田,並娶得了一位蕙質蘭心的姑娘康氏。

婚後。杜老爺字仍終日習武不輟,媳婦時時宅心念佛,夫妻兩人相敬如賓,採菊東籬的小日子過得也十分美滿。

在連續兩次弄瓦之後,人近中年的杜老爺子終嘗得弄玉之喜的滋味。

康氏終於在送子觀音面前求得了一個大胖小子,這便是日後的一代宗師-杜心五先生。

杜先生原名“慎愧”,父親起此名時,似乎有“未殺盡來犯之敵,有愧國家”之意。

後改名為“心五”,此二字,來源於佛家中禪修五心(歡喜心、智慧心、慈悲心、感恩心、藏寶心)。

據杜先生講,他的名字是誠心向佛的母親所起,有“五心俱愧”,時常心懷愧疚之意。

杜心五天生聰慧,又有舞刀弄槍的優秀基因。自小便是讀書、習武兩手抓,兩手硬。

5歲之時,家父給他請來本地名師閻秀才,在家為其發矇。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還跟小夥伴們一起跟隨附近的武者們習練槍棍。

7歲時,父親又讓管家王雲清請來暗器高手石彪,向其傳授“飛蝗石”。(飛蝗石,乃是一種把鵝卵石當做暗器的功夫,因為攜帶方便,隱藏性好,是江湖人士最喜聞樂見的暗器之一。)

很快,杜先生便掌握了這種可以隨時就地取材的暗器技能,達到了狙擊高手的水準,日後在多長暗殺與翻暗殺行動中多有利用。

不得不說,老天爺確是一個偉大的編劇,總會在看似風調雨順的生活中加點波瀾。

這種,無憂無慮的光景,老天爺只讓杜心五享受了短短几年。

8歲始齔之時,父親卻因為舊傷發作含恨西去。

失去了頂樑柱的杜家迅速衰落,沒有錢再請文武先生在家授課。

杜心五隻能跑到三十里開外的胡舉人家塾中上課。

沒想到,這下竟讓杜心五的武學修為有了質的飛昇。


張作霖師傅,孫中山保鏢,青洪兩幫雙龍頭,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按照金庸先生的套路,能習得高超武藝的人必有一番奇遇。

杜先生的奇遇是這樣的

據說,在杜先生九歲那年的,某個清晨。

杜先生急急忙忙的去私塾上課,

沒想到,在一個只容一人通行的獨木橋上,他體驗了一把交通擁堵。

只見,前面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弓著腰在橋上蹣跚而行。

杜先生見此時已日上三竿,再不到校的話,就該挨胡舉人的戒尺了。

心急如焚的他便同老先生商量,請他側側身,他來個外線超車。

哪成想,老爺子頭也不回的說,“你若想快一點,就揪住我的辮子。”

要知道,杜先生年方9歲,正處於豬狗都嫌的光景。

一聽說還有揪小辮子這等好事,立馬就下了手了。

說時遲,那時快。

小手剛抓住小辮子,耳邊廂只聽得老先生大喊一聲,“切莫鬆手”。

杜先生只覺得騰空而起,嚇得雙胯一緊,兩眼一閉。

等睜開眼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河對岸。

杜先生心知這時遇上高人了,才有這一辮過橋的本事。

於是納頭便拜,要拜師學藝。

這位高人正是本地南拳高手—嚴克先生。

這位嚴先生,本是知識分子出身,兼修武藝,也曾做過鏢師。

此番正賦閒在家,閒來無事,想開館收徒。

嚴先生四處找尋好苗子,聞聽得小杜心五乃是天縱奇才,就搖身化作龍鍾老翁在此處等他一等,試他一試。

他見小杜先生有禮有節,不卑不亢,心中暗喜。

便小施絕學,讓小杜先生自己上的鉤來。

自此以後,杜心五便到嚴先生家中修文習武。

嚴先生不負其姓,對小杜心五極其嚴厲。

他的時間表極其緊湊,

他要求杜先生每日五更起床,不吃早餐,跑步而來。

一番吐納之後,方能吃甘泉野果。

吃罷水果大餐之後,便開始體育鍛煉,

什麼是站樁,哪個是馬步,硬橋硬馬的外家功一樣都不拉下。

午睡之後,便是文化課,什麼孔孟之道,聖人之言自然不在話下,

期間還要學習拳理、氣論等理論知識。

三年之內,嚴先生將渾身武藝傾囊相授。

在嚴先生的一番打熬之下,杜心五的外家功夫剛猛精進,不長時間便成了十里八鄉之內有名的小高手。

眼見得自己已無藝可傳,嚴先生把杜心五叫到屋內,

摸著他的小腦瓜對他說,如今外家功夫你已有小成,你我師徒之緣也到此為止了,為師要去四海雲遊了。

你如想再進一步,需由外入內,去寶蓋山尋於虎道長習練道家心法吧。

寶蓋山位於丹道派名嶽五雷山之內,松柏入雲、溝壑縱橫、怪石嶙峋,又有深幽洞府,是個清修的好去處。

早在西漢時期,便有高人在寶蓋山結廬修行,以求飛昇。

唐代之時,衛國公李靖在此修築道館,後來成為道教名勝。

寶蓋山於虎道長乃是武當派傳人,不僅習得一身太極內家功,還會高來高走的梯雲縱。

但見那高聳的道觀山牆,連個山門都沒有,全憑於老道飛身出入。

杜心五初來之時,都是由於老道揹著進去,揹著出來。

據說,那於老道的太極也十分霸道,他隨身攜帶兩枚重達40餘斤的鐵錐,沒事就拿出來盤上一盤。

日子久了,鐵錐早已經掛上了包漿,手上捧捋擠按的功夫那自然是沒得說。

杜先生,在這寶蓋山之上潛心學習了兩年的輕功和太極,一身功夫已非同凡響。

又是好景不長,

某日,於道長在與前來踢館的武林中人的交手,在搏命之時,於道長以一記“摘星手”將來人的鼻子抓下。

於老道知那夥賊人必不肯善罷甘休,恐禍及杜心五,

便讓其連夜下山,自己則棄了道館飄然雲遊去鳥。

果不其然,不幾日之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群賊人掩面持刀向著道觀殺將過來,他們看見早已人去觀空,惱羞成怒,一把大火將小觀燒成白地。

眼見得,兩任師傅先後出走他鄉,雲裡霧裡不知所蹤,杜心五十分無奈。

此時,他已經初識武道三味,在本地武術圈裡立足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想更進一重,單靠自己勤修苦練,沒人傳授秘法是不可能的。

為了尋找名師,杜心五隻能懸賞招聘,

他跑到各大集市上張貼公告,凡能勝得了他的人,他必重金禮聘。

在武林豪客們的眼中,這哪是聘師公告啊?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挑釁。

一時之間,周遭的武師紛紛摩拳擦掌,要上門教訓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小子。

據說,第一個上門的是本地有名的矮樁拳師,號稱“追魂奪命拳”。

這矮樁拳脫胎於峨眉,以下盤功夫見長,講究個踢、摔、跌的功夫,多用於自衛。

但上門的拳師,自持拳力不差,就上的門來挑戰一番。

兩人來到院子中站定,

只見那矮樁漢子拱手施禮之後,旋即踢了個“響腿”,

高喝一聲“多多指教”,便襲得身來。

碗大的拳頭直奔杜心五面門而去。

杜心五見狀,連忙急蹲,以避其鋒芒。

同時,氣沉丹田,一記“掃堂腿”,橫掃其迎面骨。

那漢子只猜杜心五會雙拳相架,哪曾防得下盤被襲,

只聽“嘭”的一聲,那漢子被掃的雙膝跪地,落下陣去。

杜心五沒有痛打落水狗的惡趣味,見漢子掙扎而起,忙雙手抱拳,喊了聲“承讓”,將他扶住,好生送走。

後來,不斷有人上門挑戰,皆敗走而回。

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有位來自河南登封的王拳師前來討教,

王拳師使出一套“少林無戰拳”,與杜心五打的難解難分。

雙方散架之後,杜先生心生敬意,欲拜王拳師為師。

王拳師卻覺得受之有愧,對杜心五說,你的功夫不在我之下,而且我習練的少林拳是外家法門,以你內外兼修的功夫來看,你應該去拜那位人稱“江南怪傑”的徐矮師,才合的上窯性。

徐矮師與我多有情緣,不妨我先去會上一會,倘若他同意開門收徒,我必攜他一同登門。

半年之後,王拳師再一次扣響杜宅大門,而且身後跟著一個五短身材,相貌平平的小老頭。那便是杜心五最後一個師傅,自然門的創始人徐矮師。


張作霖師傅,孫中山保鏢,青洪兩幫雙龍頭,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徐矮師到底有多矮?

據杜大俠說,他老師的下巴正好跟八仙桌的桌面差不多高。

換算過來,也就1米4左右。但目光炯炯,生龍活虎。

徐矮師是川黔人士。據傳,他尚在襁褓之時,便被山上的猴子從家中盜走。

跟隨猴群在大山之中長到7、8歲,又被峨眉山上的道士徐清虛救回紅塵,並且教他習練道家武功。

徐矮師自幼便知自己與他人有異,也就不入人海,終日躲在山林之內,習武不輟。

因為自小就跟隨猴子們一起攀援爬藤,徐矮師身體的平衡性和柔韌性極好,比別人多了一重習武的天賦。

出徒之後,徐矮師投身鏢局,跟隨鏢隊行走四方,盡訪名師,名門。

他將從各門蒐羅來的功夫融會貫通一氣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特點,不斷創新、演化出新的招式。久而久之,便創出一派“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的獨門絕技。

開宗立派,以“道法自然”為名,創立了自然門。

其後,徐矮師便以此絕技,闖蕩江湖。

自然門功夫經過不斷的修改完善,基本入化境。

據傳,徐矮師有達摩老祖“一葦過江”之能,單腳踩竹竿穿江過河,如履平地。

又有“千里獨行”神行太保的本事,一夜之間便能在四川、湖南的大山之間穿梭往返。

雖然身懷絕技,但徐矮師這相貌離大俠卻差的遠之又遠。

年輕的杜心五也不免犯了以貌取人的經驗主義錯誤。

王拳師將徐矮師引上門後,留下句“千萬不要慢待此人,以免與絕世武功失之交臂。”之後便抱拳離去。剩下杜心五跟這個猥瑣的矮子大眼瞪小眼。

杜心五有心試試他的功夫,便在他面前哼哼哈哈的操練了起來,

哪知道?矮子看也不看他一眼,兀自從懷裡拿出小菸袋,自顧自的抽了起來。

杜少俠登時覺得臉上無光,但又不知此人深淺,不敢貿然出手。

他眉頭皺了幾皺,一條惡計上的心來。

那又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杜心五趴在窗外瞅得那矮子已酣然如夢。

他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取來祖傳的鬼頭大刀,躡手躡腳的摸到徐矮師的床前。

留著口水酣睡的矮子似乎絲毫沒有察覺。

突然小屋之中,寒光一閃,只見那杜心五用盡全身氣力,將大刀掄起,一劈而下。要送矮子到直接到閻王爺那裡報到去。

眼看大刀片子已劃破矮子胸前衣服,就要將他一分兩半之時,竟然被他骨碌碌一個翻身閃了過去。

再看那矮子,依然雙目緊閉,鼾聲如雷。

此時的杜少俠出了一身冷汗,知道這矮子果然不是一般人物。

馬上把鬼頭刀一扔,跪在床前直等徐矮師睡醒。

第二天一早,徐矮師醒來之後,看也不看跪了一晚的杜心五一眼,只用菸袋敲著他腦袋說,“罷了、罷了,前幾日看你操之過急,怕是你心裡不清淨,有走火入魔之虞。我本想磨磨你的性子再說,你昨晚上跪了一夜,想必也已經想明白要害所在,看你這等執著,我就先傳你“自然門”的內圈心法吧。”

二人收拾停當,徐矮師來到院中畫了個大圓圈,給杜心五兩腿都綁上10斤重的沙袋,讓他半蹲著圍著大圓圈轉圈。

三個月後,開始慢慢加量,先綁上20斤的沙袋,半蹲著走梅花樁。

諸君可以試試,此法及其蠢重枯燥,很少有人能一以貫之。

其實杜少俠也是這麼想的,這種好似“驢拉磨”一樣的體育鍛煉讓他心猿意馬,厭惡透了。他幾次央求老師換個頻道,矮子理都不理,依然讓他轉圈。

待沙袋加到100斤之後,杜少俠實在轉不下去了,疲沓的大眼中充滿了迷茫。

徐矮師看在眼裡,心知小樹又該修剪了。

他讓杜少俠卸下沙袋給他一拳試試,如果把他退一步就可以學別的了。

杜心五聽到這個心花怒放,急忙卸下腿上那兩隻百斤沙袋。這時的杜心五覺得自己身輕如燕,又勢如猛虎,雙拳擊出怕得有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的力道。此番必能將老師擊倒在地。

只見他,脊背一彎,雙手一揖,目光一凜,揮拳便打。

而那徐老師卻微笑如故,挺立如故,絲毫不退,任由拳頭砸在自己身上。

杜心五隻覺得自己的拳頭好像打到棉花包上,縱有千鈞之力也被輕輕化掉。

徐老師又取來兩口戒刀,讓杜心五雙刀來戰,任由他將雙刀舞的水洩不通,也沒有傷到老師毫毛。

最終,杜心五口服心服,自己斂起了輕狂的念頭,心無旁騖的跟老師練習基本功。

就這樣轉了三年圓圈之後,徐矮師覺得杜少俠基本功已經純熟,才帶他走入湘、渝、川、黔交接處的茫茫大山之中,去野性而陌生的世界探求武功的真諦。

師徒二人在深山老林之中穿行,體悟自然陰陽的流轉和人體氣機的變化。然後體悟如何自然規律融入到機體血脈的運行,氣脈的開合之中,讓身體產生一種應變自然地本能,讓意、氣、血、力渾然一體,感受三生萬物,道法自然的玄妙。

二人從湘西入山,一直走到四川中部才出山,日修夜練,盡採天地精華。

從深山中走出來的杜心五已不再是那個心浮氣躁的青蔥少年,只見他,目如朗月,步如流星,身如清風,神合自然。儼然掌握了自然門武功的精髓,隱隱有一代宗師的風範。

徐矮師有事須回峨眉處理,兩人就此別過,分手前他叮囑杜心五,先去修習文化課,日後再來峨眉山找他。

杜少俠領命回鄉之後,再入書齋,考進了常德高等學堂。

學習之餘,杜心五仍練功不輟,在假期返鄉期間,還跟捕虎獵手們學會了獨門武器—虎叉。

杜心五16歲那年,高中學業結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沒有有選擇向更高層次的學府邁進,而是跑到峨眉山再找徐矮師,繼續習練功夫。

這時,徐矮師方才將他正式納入門牆,收為自然門第一個入室弟子。

又過兩年之後,徐矮師告訴杜心五,自己的渾身技法業已授罄,這次是真正的分手,他要去北方雲遊,而至於杜心五你就愛咋咋地吧。你我師徒自此別過,再度相逢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為師還有幾句叮囑你要牢記在心。

“你自然門的功夫已十分純熟,但不要沾沾自喜,仍要遍訪高人,探訪絕技,博百家之長,補己之短,以求出神入化。另外,為人要光明磊落,恪守武德,凡事不要貿然出手,三思而行。日後,你獨自行走江湖,要多加小心,如有危難,為師自會暗中相助。”

此言說完,徐矮師便頭也不回的,縱身走入蒼莽大山之中。

有道是:緣來擋不住,緣盡也難留,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杜心五和徐矮師分別之後,杜心五去了哪裡?又做了什麼傳奇經歷?且聽土鱉君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