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师傅,孙中山保镖,青洪两帮双龙头,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诸位看官,大家好!

准点准时,准时准点,土鳖君又来陪您唠嗑了。

民国,是充满了屈辱、压迫、内讧与剥削的年代。

也是个充满了激情、狷狂、豪放与委屈的年代。

在此时,

西洋的科技与传统的经学,

“德先生”与“赛先生”

在激烈的碰撞。

为一批又一批大师提供了舞台。

借用狄更斯的话说: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那是一个愚蠢的年代,也是一个智慧的年代;

那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

民国的大师灿如星河,文史哲、军艺体各路高手悉数云集,

让人叹为观止,叹为折服。

土鳖君在心中立了一个flag,将各路大师的芳华故事翻将出来,呈现在诸位看官眼前。

凑足36天罡,72地煞之数,以示个人对大师们的祭奠。

承蒙诸君抬爱,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学生此厢有礼了。

张作霖师傅,孙中山保镖,青洪两帮双龙头,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前几期,土鳖君一直在钻到故纸堆里跟诸位文史大师死磕,想必诸君也有点审美疲劳了。

下面几期,我准备换换口味,来点武的,寻找国术高手们的萍踪侠影。

以此祭奠一下那个逝去的武林和消失的江湖。

在文章开始之前,土鳖君又想先叨叨几句废话,

唠唠“武林”和“江湖”那些事儿。

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自媒体的普及,很多原本隐藏于市井之中,靠招摇撞骗为生的“武林高手”们,也纷纷被网友们挖掘出来。

比如隔山打牛的太极宗师,又比如一拳被KO的理合腿高手。

大家用尽了挖祖坟的本事,让这些假把式们一一现了原形。

随着这些“大师们”不断被曝光,网络中形成了一种“中华武术不过是嘴炮,不过是舞台表演用的舞蹈”的论调。

国术的卫道士和反对者们不断争论,“传统武术到底是“国术”还是“舞术”?到底是是杀人的技能还是表演的套路?”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争辩的地方,

不过是现阶段的武术和传统的武术,并不是同一种运动罢了。

也只不过是诸位不了解那早已“逝去的武林”和“消失的江湖”罢了。

在此,土鳖君又要献丑了,

容我先跟大家考据一下武林和江湖。

这“武林”二字原是代指杭州的地名,在古人眼里,武林就=杭州,与武术啥关系。

宋代最牛闪闪的美食家苏文豪曾给老弟苏辙写了一首送别诗,诗中便有“湖山应梦武林春”一句。

那 “武林”二字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跟拳脚狂魔们发生关系的呢?

据有心人考证,正是自民国开始。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的好朋友,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宫白羽先生曾写了一部名叫《十二金钱镖》的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宫先生借用了“儒林”、“绿林”、“杏林”的提法,将武术家们的圈子称作“武林”。自此在大家的思维中,武林便与拳脚高手们挂上了钩。

与“武林”类似,“江湖”原本仅指长江、洞庭,后来泛指江河湖海。

据考证,这个词起源于庄子的《南华经·大宗师》中那句耳熟能详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到了唐朝之后,随着以《三十三剑侠传》为代表的豪侠小说兴起,江湖这两个字便逐渐开始与光怪陆离、鱼龙混杂、三教九流联系在一起,逐渐成为各路大侠、贼寇们的居留之所。

中华武术起源于远上古蛮荒,本是对生产、战斗技巧的总结,后经与佛家瑜伽之术、道家吐纳之术、儒家射御之术以及民间舞戏之术长时间的杂糅,发展到杨隋李唐,产生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此时的武术,并没有多少花哨的套路,更没有什么门派之分,习武之人的操练,乃是以兵器为主,近身角斗为辅的沙场杀敌之术。

赵宋之后,整个社会重文抑武,佩刀之将不被重视,习武之人更是出路有限,此时,中华武术暂时陷入低潮,直至蒙元时期,鞑子们连菜刀都不许民间使用,更不用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等利器。

蒙元末期,群雄竖起,中华民族尚武之风复来,放眼望去,神州上下皆是习武之人。朱明王朝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主张文武并举,文人带刀之风日盛。

那些有知识有水平的文人们为了记忆方便,便把武术的招式一板一眼的用书本总结下来,写成“拳论”、“拳谱”、“歌诀”。从此武术便逐渐由搏击散打之术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有势有法的运动套路。

转眼到了满清初期,打劫起家的满人们也特别怕被别人呛了行市,

干脆就加强对民间习武的控制,连少林寺和尚们都不能操练他们扬名立万的本事了。因此对搏杀之术的练习成了半地下的活动。

但随着洋人们的到来,清朝皇帝们逐渐明白了,靠几把冷兵器,拉一竿子人便能推翻自家王朝的岁月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王朝子民确实积弱已久,士气低迷。

而习练武术却能改善子民的身体素质,提振精气神,提高反抗外来侵略的本领。

于是,开始转头提倡民间习武。因此,各路隐藏高手们纷纷跳到前台,武林之中呈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什么太极拳、八卦阵、形意拳、八极拳、迷踪拳皆是此时创立,

董海川、郭云山、杨露禅、李存义、霍元甲等高手也名扬四海。

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造就了传统武术达到顶峰的局面。

好了,闲白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咱书归正传。

难,难,难!

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

空言口困舌头干!(此处请自行脑补惊堂木的声音

本期土鳖君隆重推出的这位国术大师,绝对是民国武林最神秘莫测,也是最受人推崇的武者那位。这位大侠江湖地位极高,趣闻轶事也颇多,很多关于他的文学艺术作品经常见与各种媒体,深受大家喜爱,记得土鳖君小时候还收藏了一套关于他的连环画,颇为珍重,也曾有一部描写他的电视剧,也引起过万人空巷般的轰动。

这人到底是谁呢?

张作霖师傅,孙中山保镖,青洪两帮双龙头,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下面有请,“张作霖的师傅”、“中山先生的保镖”、“青、洪帮双料龙头扛把子”、“南北大侠”、同盟会元老、革命先驱杜心五先生。




张作霖师傅,孙中山保镖,青洪两帮双龙头,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在湖南省的西北部,有个名叫慈利的小县,此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的地界之上,湘黔两省的交界之处,在武陵群山环抱之中。

从天空之中一眼望去,有险峰耸峙,绿水环绕,自然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在古代之时,这里是农耕文明的边墙,土司、流官的统治方式在这里并存,王朝的统治力在这里似乎已是强弩之末。

此地,多民族混杂而居,汉、苗、侗、土家,巫蛊、傩祓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不断的杂合,养成了一片别样的风土人情,信仰神秘,民风彪悍。

此地,又是茶马古道的咽喉,驿站交通的要冲,来往骡队、马帮穿梭不断。

让深山老林里横生出不少打劫来往,顺便打家劫舍的悍匪。

因此,舞刀弄枪,习武护家在这里蔚然成风。

杜心五的家就在那云雾缭绕的高山秘境之内。

杜家老爷子杜佳珍先生,自幼习武,后来投了绿旗军,在天津卫所任中级军校。后来也穿上了老虎补服,戴上了青金顶戴,官至正四品都司。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法联军的大沽口一战之中,杜老爷子赤膊上阵,保卫家国。

奈何,鬼头大刀敌不过洋枪火炮,绿旗军得了个大败而归。

杜都司也在这场战斗中光荣负伤,被鬼子的洋枪打中腿部,恩准回乡荣养。

回乡之后,杜老爷子用自己拿命换来的俸禄和安置费,置办了几件小屋,几亩肥田,并娶得了一位蕙质兰心的姑娘康氏。

婚后。杜老爷字仍终日习武不辍,媳妇时时宅心念佛,夫妻两人相敬如宾,采菊东篱的小日子过得也十分美满。

在连续两次弄瓦之后,人近中年的杜老爷子终尝得弄玉之喜的滋味。

康氏终于在送子观音面前求得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便是日后的一代宗师-杜心五先生。

杜先生原名“慎愧”,父亲起此名时,似乎有“未杀尽来犯之敌,有愧国家”之意。

后改名为“心五”,此二字,来源于佛家中禅修五心(欢喜心、智慧心、慈悲心、感恩心、藏宝心)。

据杜先生讲,他的名字是诚心向佛的母亲所起,有“五心俱愧”,时常心怀愧疚之意。

杜心五天生聪慧,又有舞刀弄枪的优秀基因。自小便是读书、习武两手抓,两手硬。

5岁之时,家父给他请来本地名师阎秀才,在家为其发蒙。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跟小伙伴们一起跟随附近的武者们习练枪棍。

7岁时,父亲又让管家王云清请来暗器高手石彪,向其传授“飞蝗石”。(飞蝗石,乃是一种把鹅卵石当做暗器的功夫,因为携带方便,隐藏性好,是江湖人士最喜闻乐见的暗器之一。)

很快,杜先生便掌握了这种可以随时就地取材的暗器技能,达到了狙击高手的水准,日后在多长暗杀与翻暗杀行动中多有利用。

不得不说,老天爷确是一个伟大的编剧,总会在看似风调雨顺的生活中加点波澜。

这种,无忧无虑的光景,老天爷只让杜心五享受了短短几年。

8岁始龀之时,父亲却因为旧伤发作含恨西去。

失去了顶梁柱的杜家迅速衰落,没有钱再请文武先生在家授课。

杜心五只能跑到三十里开外的胡举人家塾中上课。

没想到,这下竟让杜心五的武学修为有了质的飞升。


张作霖师傅,孙中山保镖,青洪两帮双龙头,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按照金庸先生的套路,能习得高超武艺的人必有一番奇遇。

杜先生的奇遇是这样的

据说,在杜先生九岁那年的,某个清晨。

杜先生急急忙忙的去私塾上课,

没想到,在一个只容一人通行的独木桥上,他体验了一把交通拥堵。

只见,前面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弓着腰在桥上蹒跚而行。

杜先生见此时已日上三竿,再不到校的话,就该挨胡举人的戒尺了。

心急如焚的他便同老先生商量,请他侧侧身,他来个外线超车。

哪成想,老爷子头也不回的说,“你若想快一点,就揪住我的辫子。”

要知道,杜先生年方9岁,正处于猪狗都嫌的光景。

一听说还有揪小辫子这等好事,立马就下了手了。

说时迟,那时快。

小手刚抓住小辫子,耳边厢只听得老先生大喊一声,“切莫松手”。

杜先生只觉得腾空而起,吓得双胯一紧,两眼一闭。

等睁开眼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河对岸。

杜先生心知这时遇上高人了,才有这一辫过桥的本事。

于是纳头便拜,要拜师学艺。

这位高人正是本地南拳高手—严克先生。

这位严先生,本是知识分子出身,兼修武艺,也曾做过镖师。

此番正赋闲在家,闲来无事,想开馆收徒。

严先生四处找寻好苗子,闻听得小杜心五乃是天纵奇才,就摇身化作龙钟老翁在此处等他一等,试他一试。

他见小杜先生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心中暗喜。

便小施绝学,让小杜先生自己上的钩来。

自此以后,杜心五便到严先生家中修文习武。

严先生不负其姓,对小杜心五极其严厉。

他的时间表极其紧凑,

他要求杜先生每日五更起床,不吃早餐,跑步而来。

一番吐纳之后,方能吃甘泉野果。

吃罢水果大餐之后,便开始体育锻炼,

什么是站桩,哪个是马步,硬桥硬马的外家功一样都不拉下。

午睡之后,便是文化课,什么孔孟之道,圣人之言自然不在话下,

期间还要学习拳理、气论等理论知识。

三年之内,严先生将浑身武艺倾囊相授。

在严先生的一番打熬之下,杜心五的外家功夫刚猛精进,不长时间便成了十里八乡之内有名的小高手。

眼见得自己已无艺可传,严先生把杜心五叫到屋内,

摸着他的小脑瓜对他说,如今外家功夫你已有小成,你我师徒之缘也到此为止了,为师要去四海云游了。

你如想再进一步,需由外入内,去宝盖山寻于虎道长习练道家心法吧。

宝盖山位于丹道派名岳五雷山之内,松柏入云、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又有深幽洞府,是个清修的好去处。

早在西汉时期,便有高人在宝盖山结庐修行,以求飞升。

唐代之时,卫国公李靖在此修筑道馆,后来成为道教名胜。

宝盖山于虎道长乃是武当派传人,不仅习得一身太极内家功,还会高来高走的梯云纵。

但见那高耸的道观山墙,连个山门都没有,全凭于老道飞身出入。

杜心五初来之时,都是由于老道背着进去,背着出来。

据说,那于老道的太极也十分霸道,他随身携带两枚重达40余斤的铁锥,没事就拿出来盘上一盘。

日子久了,铁锥早已经挂上了包浆,手上捧捋挤按的功夫那自然是没得说。

杜先生,在这宝盖山之上潜心学习了两年的轻功和太极,一身功夫已非同凡响。

又是好景不长,

某日,于道长在与前来踢馆的武林中人的交手,在搏命之时,于道长以一记“摘星手”将来人的鼻子抓下。

于老道知那伙贼人必不肯善罢甘休,恐祸及杜心五,

便让其连夜下山,自己则弃了道馆飘然云游去鸟。

果不其然,不几日之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群贼人掩面持刀向着道观杀将过来,他们看见早已人去观空,恼羞成怒,一把大火将小观烧成白地。

眼见得,两任师傅先后出走他乡,云里雾里不知所踪,杜心五十分无奈。

此时,他已经初识武道三味,在本地武术圈里立足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想更进一重,单靠自己勤修苦练,没人传授秘法是不可能的。

为了寻找名师,杜心五只能悬赏招聘,

他跑到各大集市上张贴公告,凡能胜得了他的人,他必重金礼聘。

在武林豪客们的眼中,这哪是聘师公告啊?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一时之间,周遭的武师纷纷摩拳擦掌,要上门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小子。

据说,第一个上门的是本地有名的矮桩拳师,号称“追魂夺命拳”。

这矮桩拳脱胎于峨眉,以下盘功夫见长,讲究个踢、摔、跌的功夫,多用于自卫。

但上门的拳师,自持拳力不差,就上的门来挑战一番。

两人来到院子中站定,

只见那矮桩汉子拱手施礼之后,旋即踢了个“响腿”,

高喝一声“多多指教”,便袭得身来。

碗大的拳头直奔杜心五面门而去。

杜心五见状,连忙急蹲,以避其锋芒。

同时,气沉丹田,一记“扫堂腿”,横扫其迎面骨。

那汉子只猜杜心五会双拳相架,哪曾防得下盘被袭,

只听“嘭”的一声,那汉子被扫的双膝跪地,落下阵去。

杜心五没有痛打落水狗的恶趣味,见汉子挣扎而起,忙双手抱拳,喊了声“承让”,将他扶住,好生送走。

后来,不断有人上门挑战,皆败走而回。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位来自河南登封的王拳师前来讨教,

王拳师使出一套“少林无战拳”,与杜心五打的难解难分。

双方散架之后,杜先生心生敬意,欲拜王拳师为师。

王拳师却觉得受之有愧,对杜心五说,你的功夫不在我之下,而且我习练的少林拳是外家法门,以你内外兼修的功夫来看,你应该去拜那位人称“江南怪杰”的徐矮师,才合的上窑性。

徐矮师与我多有情缘,不妨我先去会上一会,倘若他同意开门收徒,我必携他一同登门。

半年之后,王拳师再一次扣响杜宅大门,而且身后跟着一个五短身材,相貌平平的小老头。那便是杜心五最后一个师傅,自然门的创始人徐矮师。


张作霖师傅,孙中山保镖,青洪两帮双龙头,杜心五到底有多牛?


徐矮师到底有多矮?

据杜大侠说,他老师的下巴正好跟八仙桌的桌面差不多高。

换算过来,也就1米4左右。但目光炯炯,生龙活虎。

徐矮师是川黔人士。据传,他尚在襁褓之时,便被山上的猴子从家中盗走。

跟随猴群在大山之中长到7、8岁,又被峨眉山上的道士徐清虚救回红尘,并且教他习练道家武功。

徐矮师自幼便知自己与他人有异,也就不入人海,终日躲在山林之内,习武不辍。

因为自小就跟随猴子们一起攀援爬藤,徐矮师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极好,比别人多了一重习武的天赋。

出徒之后,徐矮师投身镖局,跟随镖队行走四方,尽访名师,名门。

他将从各门搜罗来的功夫融会贯通一气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特点,不断创新、演化出新的招式。久而久之,便创出一派“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独门绝技。

开宗立派,以“道法自然”为名,创立了自然门。

其后,徐矮师便以此绝技,闯荡江湖。

自然门功夫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入化境。

据传,徐矮师有达摩老祖“一苇过江”之能,单脚踩竹竿穿江过河,如履平地。

又有“千里独行”神行太保的本事,一夜之间便能在四川、湖南的大山之间穿梭往返。

虽然身怀绝技,但徐矮师这相貌离大侠却差的远之又远。

年轻的杜心五也不免犯了以貌取人的经验主义错误。

王拳师将徐矮师引上门后,留下句“千万不要慢待此人,以免与绝世武功失之交臂。”之后便抱拳离去。剩下杜心五跟这个猥琐的矮子大眼瞪小眼。

杜心五有心试试他的功夫,便在他面前哼哼哈哈的操练了起来,

哪知道?矮子看也不看他一眼,兀自从怀里拿出小烟袋,自顾自的抽了起来。

杜少侠登时觉得脸上无光,但又不知此人深浅,不敢贸然出手。

他眉头皱了几皱,一条恶计上的心来。

那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杜心五趴在窗外瞅得那矮子已酣然如梦。

他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取来祖传的鬼头大刀,蹑手蹑脚的摸到徐矮师的床前。

留着口水酣睡的矮子似乎丝毫没有察觉。

突然小屋之中,寒光一闪,只见那杜心五用尽全身气力,将大刀抡起,一劈而下。要送矮子到直接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

眼看大刀片子已划破矮子胸前衣服,就要将他一分两半之时,竟然被他骨碌碌一个翻身闪了过去。

再看那矮子,依然双目紧闭,鼾声如雷。

此时的杜少侠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这矮子果然不是一般人物。

马上把鬼头刀一扔,跪在床前直等徐矮师睡醒。

第二天一早,徐矮师醒来之后,看也不看跪了一晚的杜心五一眼,只用烟袋敲着他脑袋说,“罢了、罢了,前几日看你操之过急,怕是你心里不清净,有走火入魔之虞。我本想磨磨你的性子再说,你昨晚上跪了一夜,想必也已经想明白要害所在,看你这等执着,我就先传你“自然门”的内圈心法吧。”

二人收拾停当,徐矮师来到院中画了个大圆圈,给杜心五两腿都绑上10斤重的沙袋,让他半蹲着围着大圆圈转圈。

三个月后,开始慢慢加量,先绑上20斤的沙袋,半蹲着走梅花桩。

诸君可以试试,此法及其蠢重枯燥,很少有人能一以贯之。

其实杜少侠也是这么想的,这种好似“驴拉磨”一样的体育锻炼让他心猿意马,厌恶透了。他几次央求老师换个频道,矮子理都不理,依然让他转圈。

待沙袋加到100斤之后,杜少侠实在转不下去了,疲沓的大眼中充满了迷茫。

徐矮师看在眼里,心知小树又该修剪了。

他让杜少侠卸下沙袋给他一拳试试,如果把他退一步就可以学别的了。

杜心五听到这个心花怒放,急忙卸下腿上那两只百斤沙袋。这时的杜心五觉得自己身轻如燕,又势如猛虎,双拳击出怕得有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的力道。此番必能将老师击倒在地。

只见他,脊背一弯,双手一揖,目光一凛,挥拳便打。

而那徐老师却微笑如故,挺立如故,丝毫不退,任由拳头砸在自己身上。

杜心五只觉得自己的拳头好像打到棉花包上,纵有千钧之力也被轻轻化掉。

徐老师又取来两口戒刀,让杜心五双刀来战,任由他将双刀舞的水泄不通,也没有伤到老师毫毛。

最终,杜心五口服心服,自己敛起了轻狂的念头,心无旁骛的跟老师练习基本功。

就这样转了三年圆圈之后,徐矮师觉得杜少侠基本功已经纯熟,才带他走入湘、渝、川、黔交接处的茫茫大山之中,去野性而陌生的世界探求武功的真谛。

师徒二人在深山老林之中穿行,体悟自然阴阳的流转和人体气机的变化。然后体悟如何自然规律融入到机体血脉的运行,气脉的开合之中,让身体产生一种应变自然地本能,让意、气、血、力浑然一体,感受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的玄妙。

二人从湘西入山,一直走到四川中部才出山,日修夜练,尽采天地精华。

从深山中走出来的杜心五已不再是那个心浮气躁的青葱少年,只见他,目如朗月,步如流星,身如清风,神合自然。俨然掌握了自然门武功的精髓,隐隐有一代宗师的风范。

徐矮师有事须回峨眉处理,两人就此别过,分手前他叮嘱杜心五,先去修习文化课,日后再来峨眉山找他。

杜少侠领命回乡之后,再入书斋,考进了常德高等学堂。

学习之余,杜心五仍练功不辍,在假期返乡期间,还跟捕虎猎手们学会了独门武器—虎叉。

杜心五16岁那年,高中学业结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没有有选择向更高层次的学府迈进,而是跑到峨眉山再找徐矮师,继续习练功夫。

这时,徐矮师方才将他正式纳入门墙,收为自然门第一个入室弟子。

又过两年之后,徐矮师告诉杜心五,自己的浑身技法业已授罄,这次是真正的分手,他要去北方云游,而至于杜心五你就爱咋咋地吧。你我师徒自此别过,再度相逢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为师还有几句叮嘱你要牢记在心。

“你自然门的功夫已十分纯熟,但不要沾沾自喜,仍要遍访高人,探访绝技,博百家之长,补己之短,以求出神入化。另外,为人要光明磊落,恪守武德,凡事不要贸然出手,三思而行。日后,你独自行走江湖,要多加小心,如有危难,为师自会暗中相助。”

此言说完,徐矮师便头也不回的,纵身走入苍莽大山之中。

有道是:缘来挡不住,缘尽也难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杜心五和徐矮师分别之后,杜心五去了哪里?又做了什么传奇经历?且听土鳖君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