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唐僧和孫悟空到底誰才是“師父”?心性合一、彼此成就

西遊記裡,唐僧和孫悟空到底誰才是“師父”?心性合一、彼此成就

細讀《西遊記》原著會發現:唐僧雖是孫悟空的師父,但悟空也是唐僧的心靈導師,取經路上多次指導師父參悟《心經》或言語解憂

徒弟竟指導師父,那麼誰是真師父呢?

例如《西遊記》第36回,太上老君收走金銀兩童後,取經團隊繼續西行,一路上唐僧的心神不定,看到山勢陡峭就覺有妖怪害怕,悟空一路安慰師父:

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師父不要掛念心焦,有我護著,放心前行吧。

再看唐僧,貌似除了對取經堅定、對徒弟們碎碎念之外,還沒見到這老和尚能夠說出什麼玄機佛法,難怪連豬八戒都背地裡稱他是個“疲軟的老和尚”。而且一遇到困難,經常魂飛魄散心驚肉跳,或者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嘴巴還很硬,走到哪都不忘炫耀一下自己御弟的身份,實際上既不會降妖又不能除魔。

最氣人的是,唐僧人妖不分、淨給孫悟空添堵,動不動以念緊箍咒威脅,甚至幾次把悟空逐出。

而沒有悟空的保護,唐僧很容易被妖怪捉去、多次險些喪命,取經團隊也面臨解散。危難時刻,孫悟空總是不記仇、大度回來搭救師父性命。

所以,整部《西遊記》看下來,唐僧貌似就是小白兔或傻白甜,孫悟空神勇又善解人意。為什麼這麼無能的唐僧竟能當孫悟空的師父?唐僧和悟空,到底誰才是真師父?

想想孫悟空大鬧天宮多神通,為什麼還會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呢?

正如唐僧所說: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逛上,才受此難。

我們知道,心猿指的是孫悟空。再細看《西遊記》原著回目,“心猿”竟出現多達17次。怎樣栓住心猿成正果?唯有唐僧一路用緊箍咒“定心真言”使其收心養性。比起三個徒弟,唐僧看似沒本事,但一心向善、取經堅定,這正是孫悟空所不具備的,跟著唐僧一路取經,可以像東海龍王所說,盡勤勞受教誨中“改邪歸正,懲創善心”,修成正果

西遊記裡,唐僧和孫悟空到底誰才是“師父”?心性合一、彼此成就

唐僧和孫悟空,一個是有心取經沒實力,一個無定性、但很有能力來保護取經人,而且這兩個角色之間還經常會鬧點不和諧,像極了我們普通人和家人的相處方式,相親相愛又相殺。

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該如何正確評價呢?

還是讓當事人自己來說話吧。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凌雲渡脫胎成佛後,很認真地感謝三個徒弟。對此,孫悟空是這樣說的:

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師父也賴我等保護,秉教伽持,喜脫了凡胎。

立志容易守志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你設立了一個億的小目標就可以輕易完成的,即使如唐僧這樣十世修行的金蟬子轉世,也會覺得前途渺茫,精神沮喪。取經之路,對於唐僧這樣的高僧來說,也是艱難的。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沒有誰是成功大學畢業的、一出來就是成功人士?還不都像孫悟空那樣,永遠都是一路戰鬥一路向前。

所以,唐僧是使命,悟空是執行力。

有了師父唐僧,悟空才有努力的方向,走正路;

有了悟空的保護加持,唐僧才能使命達成。

一句話,心性和能力同樣重要,只有心意合一才能無往不利!

取經如此,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亦然,大家能力不同、性格各異,利益也難免會有衝突,但如果抱定同一目標去奮鬥,取長補短,相互扶持,都能取回我們幸福生活的真經。

西遊記裡,唐僧和孫悟空到底誰才是“師父”?心性合一、彼此成就

我是傅茂恆,一名跨界研究《西遊記》的醫科男,更多有關西遊記中的文化密碼,可以關注@廣話西遊文化,留言或者私信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