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王佩瑜,已經接棒傳統文化,那麼九零,零零後的小鮮肉,能否繼續傳承下去?

文人草堂


要想知道新一代的年輕人,是否能夠將相聲、戲曲等傳統文化給傳承下去,還要看看這個行業的生命力有多少,人們對於這兩種藝術的需求度有多大。

相聲基本上沒什麼分類,雖然有門派之爭,但終究是一體的,郭德綱的德雲社辦的很好,雖然主力仍然是八零後,但德雲社的新興勢力郭麒麟、張雲雷等人,也都是九零後。

而德雲社年齡最小的於雲霆,也就是于謙的兒子,是2006年出生的,今年才12歲,標準的00後。8歲就學藝,是郭德綱的五大弟子之一,得到了于謙和郭德綱的真傳。

按照相聲的火爆程度,九零後、零零後是絕對可以接棒這門傳統文化的,因為只要有市場,就會有相應的人才出來,千里馬常有,就看有沒有這塊敲門磚了。

再來說說以王佩瑜為代表的京劇,當代京劇傳承的確是異常式微,尤其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京劇的流行度跟民國時期截然相反,時至今日,京劇雖然開始慢慢復甦,但跟鼎盛時期還是相去甚遠。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裡介紹過,京劇有四個鼎盛期,分別是京劇初期,老生三鼎甲時代;京劇前中期,同光十三絕時代;京劇中期,四大名旦、前後四大鬚生時代;京劇後期,樣板戲時代。

如果把京劇兩百多年的時間比作是一個傳承的起始點的話,那麼現在的京劇界就相當於末法時代,萬馬齊喑,即使有幾個星星在閃爍,也不足以撐起整片天空。

所幸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京劇雖然傳承出現很大的問題,但終究還是有傳承的,像張火丁就有不少九零後的徒弟,而梅派還有00後的弟子,雖然現在唱功還不行,但如果這個行業的前景好,演員又肯下功夫的話,還是可以將京劇傳承下去的!


魏青衣


說句實話,對於“90、00後能否將傳統文化精髓,傳承下去”這個問題,筆者,是存在一絲絲擔憂的。

當然,希望筆者是杞人憂天,不過,藉此機會,也想與各位小夥伴,一同探討一下。



首先,姑且不論老郭個人的性格特點,行事作風如何。 德雲社,還有麒麟劇社,的確很好、很完整的保留了大部分的傳統曲藝內容。

有人說,你這是曲藝啊,不就是個戲子唱的玩意,怎麼能代表傳統文化呢?

筆者之前,專門寫過一篇關於“傳統文化”內容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的廣泛,無論是禮儀、語言、詩歌,還是繪畫,書籍,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任何一種曲藝,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瑜老闆,更不用說了,作為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後京劇文化的代表人物,可以說對傳統京劇的宣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完積極的,再談談另人擔憂的部分。

如今,電視、網絡上,各種類型的小鮮肉,層出不窮,什麼電競王子,網絡小咖,摳圖大王,等等,卻很少聽說,有對文學、戲曲、詩歌等等,感興趣的年輕人。

當然了,做為媒體的老大,央視,一直在努力營造傳統文化的氛圍——“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等等,想要引領文藝方向。



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眾多地方臺、網綜板塊,似乎積極性不高,一副沉默是金的模樣。 都覺得傳統文化節目,收益不大,受眾不高。

最後希望,這只是筆者,井底望天的想法。

好啦,各位小夥伴,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我從態度來說,是樂觀看這個問題的。

每一代都有喜歡評價傳統文化的標準。

對於70後來說,王佩瑜是標準,郭德綱是標準。或許60後眼裡,王佩瑜是胡鬧,郭德綱是亂搞。

同樣的道理,當80後90後以他們的評價標準出來“文化”傳承的時候。只要70後不反對就可以了。

00後和10後也將有他們自己的標準,到時候80後和90後也已經是沒有見識的老朽。

所以,樂觀點。我們都是一樣要被拍在沙灘上的老東西啊!


小黑豆


只能說一代不如一代,人們的三觀在變化,以前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現在都變了。大家都不願意吃苦了,吃了十年的苦,還不如歌手唱一首歌值錢。主要還是社會對下一代的引導,引導的好傳統文化還差不多能傳承,如果還像現在發展下去,我看比較渺茫。


朱大帥


請不要把郭德綱提高到那個程度.他只是個說相聲的藝人.他的文化理念是低俗的文化.撈錢的文化.沒有什麼正能量.只不過是他的粉絲們把他捧到天上去了.把他捧成了神.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