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務員能混吃等死?網友:這誤解何時能澄清?

近看到有人在知乎上問了一個問題,問題這樣描述的:

我是一個普通一本院校的文科男生,學經濟專業,就業慘淡大家懂得。目前看來公考的卻是個不錯的選擇。面對競爭的就業環境,我能力尚可但沒把握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一方面看著網絡上的基層公務員抱怨壓力大事情多工資還很低,另一方面,體制外的極多高校畢業生又一門心思想進去,幾千比一的競爭比例司空見慣。兩種現象讓我困惑至極。

考上公務員能混吃等死?網友:這誤解何時能澄清?

作為男生,如果真的考上公務員,面對未來的婚姻,是否就代表著走上了混吃等死的一生?

考上公務員能混吃等死?網友:這誤解何時能澄清?

考公務員=混吃等死?

在職公務員前輩:想太多!

(1)公務員工作輕鬆嗎?看層級、部門、職級、年齡。一般來說,基層很忙、實務部門很忙、大頭兵很忙、年輕人很忙。成功避開這四個要素的人,才可能“閒”一點。目前中國公務員隊伍中,超過90%的公務員屬於科員及科員以下職務,有60%是在縣級以下政府機關。你有資格“閒”著嗎?

(2)考公務員是“不求上進”嗎?儘管與前些年比,公考有所降溫。但數百甚至數千比一的激烈競爭年年上演,數百萬人擠獨木橋仍是事實。這些人爭的是什麼?是體面穩定的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寶貴機遇、提升綜合能力的廣闊舞臺、讓親友同學認可和羨慕的素質標籤。這是“不求上進”嗎?考不上公務員,不代表能力水平不行;但能力水平不行的人,還真難考上公務員。

(3)有了公務員飯碗,就可以混吃等死了嗎?必須承認,每個單位都有少部分人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公務員的績效考核和選人用人機制都存在不少問題。但稍動腦筋就明白,中國這樣高速運轉的龐然大物,公務員隊伍中出現普遍的“混吃等死”現象,還要保持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可能嗎?那些看起來優哉遊哉的人,無非是提拔無望、競爭出局、年齡到點等情況,說白了多是職場中孫連成,難道打算從入職開始就加入他們?人家可也是打拼了20年以上的老資歷哦。你會被嫌棄呢。

考上公務員能混吃等死?網友:這誤解何時能澄清?

對年輕人來說,公務員職業有吸引力嗎?

當然有!

(1)入職前5年,公務員收入不輸企業平均水平,甚至略佔優勢。

(2)職業寬容度相對較高,允許年輕人有適應期,同事關係比較融洽。相比之下,企業時刻都是績效掛帥,做不好立馬走人。

(3)公務員職業鍛鍊人。在企業,基本上你做一塊就懂一塊,細分度很高、專業化很強。但在公務員崗位,一定要你成為多面手、萬事通。

(4)公務員職業特殊優待。現在優待越來越少了,但北京上海戶口,最起碼都可以解決。在其他單位,想要戶口有多難還用說嗎? 當然,公務員職業如今壓力大、收入低、風險高,升遷之路漫長曲折,再加上市場環境的誘惑,很多人選擇了離職。年輕人入職前,確實也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付出多、收穫少,相對清貧的生活。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腳踏實地去拼搏,就不會輕易後悔。

夢想就是用來堅持的,所有堅持不了的所謂“夢想”都叫瞎湊熱鬧!各位正奮鬥在公考路上的小夥伴們,大膽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吧!

考上公務員能混吃等死?網友:這誤解何時能澄清?

在以前,考上公務員,那簡直就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家中有誰是公務員,提起來倍兒有面子。現在說起公務員,雖然還是很羨慕,但總是會有人將公務員與沒有上進心、工資太少掛鉤,也有很多年輕人進入體制後,無法適應體制內的工作節奏,覺得太過於安逸和乏味,最終辭職。

其實體制內的好處,年輕時確實體現的不明顯,但是人到中年之後,體制內的優勢就越來越會顯現出來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報考公務員,因為他們經歷過,沒到這個年齡段,年輕人是無法想象這種艱辛的。

之所以說體制內的工作在四十歲開始,幸福感直線上升,原因有3個:

1、職場殘酷

中年危機一直活躍在網絡中,職場上,大部分行業人到中年之後,職業競爭力會差很多,甚至於會失業,畢竟私企更注重的是利益,看中的是員工能為企業帶來什麼,一旦失去利用價值,或者你創造的價值沒有那麼多,再或者別人會比你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你就會被淘汰。

不用覺得殘酷,職場就是如此,所以這就體現了體制內工作的可貴之處,只要你沒有犯政治性錯誤,按時完成本職工作,就基本不會被辭退,自然也就不會遇到什麼中年危機,這就是報考體制內的人最看重的“穩定性”。

2、身體狀態

一個人即便再熱愛工作,激情總是會有消褪的一天,尤其是當人到中年,體力下降的時候,無法再像年輕人那樣加班,甚至熬通宵,這個時候,體制內的工作的好處就凸顯出來了,大部分政府單位或者事業單位都是不需要加班的。

另一方面是現在大多數私企的狀態都是比較忙比較累,讓大家沒有時間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吃不定時,經常熬夜,所以越來越多的疾病年輕化,甚至30幾歲得癌症的特別多,年輕時不覺得怎麼樣,到四十歲左右,身體上的虧欠開始顯現出來了。

3、家庭壓力

40歲,是一個壓力非常非常大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的身體狀況也開始下滑,孩子成長到關鍵時期,都需要我們來關注,這個時候,時間顯得尤為寶貴,在私企,一方面是需要經常加班,另一方面是不可能因為孩子或者因為老人需要,就經常請假,可以說身心俱疲。

但是公務員就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前面也說過,剛入職幾年,“白加黑”“5+2”的加班可能是常態,新人就得多鍛鍊。隨著工作的時間長了,新鮮的血液注入後,幸福感就這樣體現出來了,40歲左右,在體制內的工作能讓我們在中年時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照顧老人。

當然,並不是說體制外的工作就不好,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因人而異,很多人在體制外反而獲得了更大的成功,公務員也好,事業單位也好,私企也好,都是一份職業選擇,最重要的是遵循自己的本心,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用心去做,不埋怨,不抱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