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将军在新疆奉献一生,父亲临终前想回老家,他不同意

1949年冬天,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我军终于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将红旗插在了天山脚下,解放了新疆。

战争结束了,新疆人民却仍然无法过上好日子,缺衣少粮,叛乱频发……无数难题亟待解决,我军决定驻守在西北边陲,帮助新疆人民走出困境。

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粮食问题,中央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担任司令,王恩茂担任政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疆垦荒大业。

这位将军在新疆奉献一生,父亲临终前想回老家,他不同意

当年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王恩茂就是主力,协助旅长王震,创造了一段佳话,现在,王恩茂来到新疆,更是踌躇满志,对将士们说:“兵无粮则散,民无粮则乱,我们要发扬南泥湾的光荣传统,用坎土曼(新疆的一种农具)砸碎别人的预言!”

王恩茂白天去田间劳作,傍晚就挨家挨户去乡亲们家里做调研,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他每天深夜都在微弱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完成了直到今天仍然对新疆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新疆社会调查》。

在王恩茂等人的努力下,共开垦荒地1200万亩,人口发展到了148万,硬生生把“千古荒原”打造成了“塞外江南”!

这位将军在新疆奉献一生,父亲临终前想回老家,他不同意

为了与新疆当地人民交流感情,王恩茂还自学维吾尔族语言,做了一块小黑板挂在门前,规定每天必须学习4句维语。

有一次,王恩茂到田间调查民情,看到周围的新疆大婶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冲他喊:“亚克西!”学了几个月的维语,用不着翻译,王恩茂也听懂了,“亚克西”在维吾尔族语言里是“好、棒、优秀”的意思,这是乡亲们对他细致入微的工作的认可,王恩茂的心里温暖极了。

更让王恩茂感动的是,一位新疆老人库尔班·吐鲁木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们翻了身,感谢毛主席!我打了两口袋馕,想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

后来,王恩茂真的安排这位老人到了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见。

这位将军在新疆奉献一生,父亲临终前想回老家,他不同意

王恩茂对新疆人民关怀备至,对自己的父亲却有点“冷血”。

1964年,王恩茂将自己年迈的父亲接到了新疆。来新疆没多久,父亲就罹患胃癌,察觉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父亲就对王恩茂说:“你陪我回老家吧,我要落叶归根。”

谁知,王恩茂对父亲的这个要求却没有答应,还坚决地说:“‘伊塔事件’刚平息,我现在绝不能离开新疆!”

父亲听了,非常伤心,说起了气话:“你不回去,我自己回去,咱们再也别见面了!”

王恩茂知道父亲误解了自己,就耐心地给父亲分析当前的局势,说:“新疆现在需要我,我不能走。”

为了让父亲信任自己,王恩茂动情地说:“我是要为新疆百姓服务到底的,将来我死了也要埋在新疆,就埋在你的身边,陪着你。”

父亲被王恩茂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了,只好含泪同意。

这位将军在新疆奉献一生,父亲临终前想回老家,他不同意

王恩茂父子的故事不胫而走,大家纷纷落泪,很多人都主动放弃了回家乡的机会,选择了留在新疆,奉献自己的一生。

2001年4月12日,王恩茂在新疆病逝,享年88岁,《纽约时报》对其一生高度评价道:“他把一个落后荒凉的新疆社会带进了文明年代。”

王恩茂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天山脚下,实现了他当初许下的诺言:“我热爱新疆和新疆各族人民,我要一直守在这里。”

后来,王恩茂的妻子骆岚和孩子离世后,也都安葬在王恩茂的身边,至此,王恩茂一家四口都长眠于新疆,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