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兒子中潛心學問,不關心政治的老三,為什麼會被雍正囚禁致死?

空心樹子



主要原因是胤祉和胤祥關係太惡劣,雍正帝最喜歡的是自己的十三弟,所以愛屋及烏之下也對胤祉就非常不好。

另外一個原因是胤祉的世子弘晟在十四阿哥軍中效力,兩人關係特別密切,而十四阿哥被雍正帝所厭惡人所共知,胤祉沒能第一時間向雍正帝申請免除弘晟的世子地位,這讓多疑的雍正帝對胤祉影響更壞。

認真說,雍正帝對胤祉就算有些看法,但是沒有特別的惡感,在雍正帝極具爭議性繼位後,雍正帝讓胤祉去給康熙帝守墓也說不上是迫害,頂天是讓他暫時離開政治中心,刻意減低他的政治影響力而已。

畢竟胤祉在雍正朝也是雍正帝唯一活著的哥哥,所以雍正帝雖然不喜歡胤祉,但是還是在雍正八年被雍正帝晉升為親王。

胤祉真正觸怒雍正帝的是他在怡親王胤祥葬禮上毫無哀容,這才是他在雍正朝倒大黴的真正原因。

如果說有一個人是雍正帝這一輩子真正在乎的,那這個人就是怡親王胤祥莫屬,如果大家去看雍正帝和怡親王相關的奏摺,大家就能知道雍正帝愛怡親王胤祥愛的都有點像同性戀了。


我這裡簡單舉幾個例子,說明雍正帝有多喜愛自己這個弟弟:

雍正帝一繼位就宣佈在康熙朝屬於沒有任何品級的胤祥為親王,並且世襲罔替,這開了清朝的先例,非軍功被冊封為世襲罔替親王的自胤祥開始,並且冊封胤祥為親王的典禮,負責冊封的正副使均為正一品,這個規格也大大逾制,超過了“立後”大典。

然而雍正帝在自己親愛的弟弟胤祥逾制道路上才剛剛開始。

他又逾制的宣佈把胤祥親王儀仗翻了一倍(相當於兩倍的皇后儀仗之多)。

對胤祥的子女視如己出,收養胤祥的女兒於宮中為養女,封和碩公主,而且也打破皇女必須撫蒙古的慣例,胤祥的女兒一生未離開京城和蒙古王子聯姻不歸牧成婚還送王府。

甚至就連胤祥去世多年的母親敏妃,雍正帝都直接追封為敬敏皇貴妃,還塞進了他爹康熙帝的墓裡。

雍正帝登基後,本來按照慣例皇帝兄弟為了避諱,要改名,把胤改為允,但是雍正帝特諭胤祥不必改字仍保留原名,這又是一項清朝絕無僅有的恩典。

雍正元年某一天,雍正帝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他的愛弟胤祥很窮,窮到“家計空乏,舉國皆知,朕心不忍”的地步,所以要賞給胤祥二十三萬兩銀子,並且允許胤祥“令支官物六年”。

這個恩典實在太逾越了,胤祥當然是固辭,後來拗不過雍正帝,胤祥只願意收十三萬兩銀子,雍正帝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乾脆把諸王大臣叫過來,讓諸王大臣“評評理”。

雍正帝不光是給胤祥錢,他最驚世駭俗的是他把怡王名義下兼管的旗兵軍隊實際掌控權給了十三,並添護衛親軍和刀槍,給了他一支無需皇帝過問就能直接管轄調動的私兵。“朕另行加恩,將現在王所兼管之佐領俱令為王之下屬...另添護衛親軍。”

又不顧胤祥極力推辭逾制一門兩王封另一兒子為郡王亦世襲罔替,其它皆滿門加封,連胤祥剛夭折的兒子也強行過繼其剛出生的侄子“生而為貝勒”,

雍正帝害怕大臣們不親近胤祥,特意下旨命大臣們和怡親王結交親近,“除怡親王外,不許結交一人“。


雍正帝對胤祥的好還體現在雍正帝充分考慮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問題,為了照看十三弟身後事,特諭:


“凡朕加與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佐領屬下等項,亦不可挪移更改。”(《清世宗實錄》)

胤祥生病時,雍正帝甚至在宮中舉行佛教儀式,用自己的命給胤祥續命,可以說雍正帝對胤祥的恩典,已經到了不惜自己生命的地步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大家明白雍正帝有多喜愛胤祥這個弟弟,也因此當胤祉在胤祥葬禮上遲到早退,面無哀容後,雍正帝再也忍不住,在胤祥葬禮完結後立刻就圈禁了胤祉,並且剝奪了他的親王爵位,一直到胤祉去世時,雍正帝還把胤祉在胤祥葬禮上“心懷嫉忌,遲至早散,無戚容“的往事拿出來再說一遍。

綜上所述,雍正帝本人對胤祉並無特別大的惡感,但是胤祉在胤祥葬禮上“心懷嫉忌,遲至早散,無戚容“深深地刺激了寧願把自己命讓給胤祥的雍正帝,所以雍正帝才會削去胤祉的親王頭銜,把他圈禁到死。


蘭臺


康熙眾多皇子中,排行老三的胤祉文武雙全,是最有能力者之一。

論文,詩詞書法,都非常精通,尤其是書法好,康熙皇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就是他書寫的。同時,他主持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和《律歷淵源》兩部大書,為文學和文化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論武,胤祉曾在圍獵過程中,與善於騎射的康熙皇帝親自比試過,父子二人竟不分上下。

康熙皇帝在世時,胤祉備受康熙喜歡,康熙經常到胤祉府上勾留,以示寵愛。但雍正繼位後,胤祉境遇一落千丈。雍正六年(1728),有人彈劾胤祉向蘇克濟索賄,雍正以胤祉“無人臣之禮”為由,將胤祉奪爵,降為郡王,囚禁在他府裡,後恢復自由。

兩年後,因在雍正最喜歡的弟弟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但遲到,而且臉上毫無憂傷之色,受到十六弟胤祿的彈劾,因此被下宗人府議罪。雍正又將他奪爵,並將他和家人一起,囚禁於景山永安亭,後死於禁所。

胤祉一生愛文,潛心學問,表面上悠然於是非之外,不參與康熙晚年的奪嫡爭位之鬥,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最後還要將他囚禁致死呢?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胤祉並沒有完全置身於皇位的爭鬥之外;另一方面,雍正一直不待見這個老兄。

胤祉的傳記在《清史稿》的諸王列傳中,據他的傳記記載,在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中,他首先是站在太子胤礽一邊的,他同太子的關係非常親近,所以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因為胤祉與太子關係“親睦”,還特意召他“問太子情狀”,因他與太子關係好,卻沒有助紂為虐,所以康熙沒有處分他。

胤祉幫助太子打擊他人是明顯的,大哥胤禔為爭位,曾魘鎮太子,胤祉得知後,主動向康熙告發,弄得康熙勃然大怒,遂處罰胤禔奪爵,圈禁於他自己府上,直到去世,胤禔他再也沒能出來。可以說,胤禔的圈禁致死,是胤祉的“功勞”。雖然胤禔魘鎮太子屬於卑劣行徑,但胤祉公開揭發,也算是人心險惡的表現,可見他在爭權奪位中,並非置身事外之人。

同時,先有大哥胤禔圈禁,後有太子再度被廢,論年齡和資歷,康熙眾皇子中,繼承康熙皇位,胤祉算是最適合人選了,在這種情況下,說胤祉還沒一點念想、沒一點運作,也不符合事實,他不自然地就成為了爭奪皇位之戰的一員。

當然,在雍正的諸兄弟中,胤祉算不得大奸大惡之人,雍正之所以將他圈禁到死,還是雍正不待見他,對這個兄長有所忌憚。兄長文才那麼好,又有一幫清流圍在周圍,隨時寫點若隱若現的文章,出出含沙射影的書籍,這都會讓雍正坐立不安的。

何況,作為雍正最喜歡的弟弟胤祥的喪禮上,他表現得極為散漫,因為胤祥對自己最忠,對這樣一位忠貞兄弟的散漫,就是不忠的表現,這犯了雍正的忌,故永遠圈禁,痛下殺手。


帝國的臉譜


雍正嫉妒自己的三哥胤祉,就這一個原因。

雍正的繼位其實是不清不楚的,他在康熙朝的地位遠遠不如胤祉。康熙對胤祉的信任要遠遠超過雍正。所以,雍正上臺後就對這位三哥進行了報復。

很多人都說雍正在康熙晚年最受重視,這話沒有道理。

康熙對胤祉的關愛和重視程度,都要超過雍正,甚至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眾皇子首次封爵,胤祉就封為郡王,而雍正只是個貝勒。

第二次廢太子後,陪同康熙出京的是胤祉而不是雍正。

康熙不在京城時,各種政務的處理都要以胤祉為首。

總之:雍正有的東西,胤祉其實都有;而胤祉有的東西,雍正其實沒有。

有些人說康熙一直囑意雍正繼位,理由是雍正曾經代康熙祭天。

但是不好意思,這個待遇胤祉也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冬至,康熙派三阿哥胤祉恭代祭天。

別人也有的東西,你怎麼能說自己是特殊的呢?


還有人說康熙賜給雍正圓明園是獨有的特殊待遇。

但是,這個待遇胤祉也有:康熙賜給胤祉的園林是熙春園,也就是在今天的清華大學。

因此,面對胤祉這樣一個始終壓自己一頭的兄長,你覺得雍正會有怎樣的情緒?

話又說回來:如果雍正真是坦然地即位,根本犯不上對胤祉陰陽怪氣吧?

在雍正年間,胤祉被革去親王爵位,並囚禁於景山永安亭。


HuiNanHistory


三皇子胤祉沒有在九王奪嫡裡展露頭角

是因為他的奪嫡路線乃是不爭之爭

九子奪嫡派系分別有嫡庶之分,結黨之爭

老三哪邊也不想碰,因為不結黨,所以不顯山露水

但是他做了幾件事兒,讓人不得不提防

第一,查皇長子胤禔魘鎮太子之事,舉報揭發

舉報揭發,借刀殺人,顯示其心狠手辣

第二,太子胤礽二次被廢,胤祉得賜銀五千兩

廢太子,得賞銀,說明他推太子下臺覬覦皇位

第三,編纂新書,或康熙稱讚,並出銀幫其平債

討好康熙,拉康熙給自己站臺,博政治資本

這是老三有爭奪之心,卻不鋒芒畢露

胤禛哪能容他興風作浪

史書記載不全,但是通過這幾點可以斷定,胤祉參與了九子奪嫡

而且是個陰狠的角色,與八王胤禩的拉黨結派硬鋼太子黨和四爺黨不同

胤祉的奪嫡策略是坐收漁翁之利

先挖八爺黨,後踹太子黨,與四爺黨爭寵

條條都夠九子奪嫡各方勢力喝一壺的

別的陰險招數肯定還有,史書沒有記載罷了





山石道人評紅樓


在“九子奪嫡”中,皇三子也是競爭者之一。

在“九子奪嫡”中,和四爺黨,八爺黨,太子黨相比,三爺黨顯得偏為弱勢:僅陳夢雷和李紱。但皇三子個人能力極為出色。

胤祉無論是在文治還是武功,都是眾皇子中比較出色的。康熙三十一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其騎射能力與康熙相比,不相上下,康熙頗為滿意。

在廢太子風波上,雖然胤祉與太子關係密切,但康熙認為他從未慫恿太子作惡,故而對胤祉頗為讚賞。皇長子胤禔私下讓蒙古喇嘛魘鎮太子,胤祉知道後將此事告於康熙。康熙四十七年,胤祉晉封和碩誠親王。康熙晚年,胤祉主持編纂《律歷淵源》。

雖然胤祉極為出色,但繼承皇位的是胤禛,作為昔日的政治敵手,胤禛自然不會放過他。

但相比皇八子和皇九子,胤禛對他還算客氣,命他守護景陵。

但胤祉私下常抱怨,在胤祥的葬禮上也缺少哀痛之情,加上莊親王胤祿等人彈劾,雍正奪其爵位,將他及家人幽禁。後逝世于禁所。


五味社


愛新覺羅.胤祉並不是不關心政治,他也曾參與奪嫡,只是胤祉比較有自知之明,奪嫡無望後提前明哲保身。胤祉被雍正囚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死,第一,敬敏皇貴妃;第二,愛新覺羅.胤祥。

胤祉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個兒子,因為兄弟早夭,實質性排名第三。在康熙皇帝所有兒子中,胤祉在文學上造詣最大,主持編纂了康熙朝的多部著作,其中以《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最為著名。

康熙晚年“禍起蕭牆”的事情基本上盡人皆知,但皇子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勾心鬥角的您知道嗎?胤祉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先介紹一下“九王奪嫡”的起因。

二皇子胤礽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畢竟胤礽生母是康熙原配,這件事很多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都有詳細演藝,沒有必要過多介紹。胤礽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是可以繼承大統的。這一切從康熙親征準噶爾開始出現變故。

公元1696年,康熙再次親征準噶爾。出征前,康熙把部分兵營名義上分配給幾位成年皇子,其中胤祉掌管鑲紅旗大營。這是皇子們第一次有了“職務”,雖然只是名義上的職務,但從這時候開始,他們不再只是皇子,每個人都多了一個“公務員”的身份。本來就是皇親貴胄,再有了名正言順的官職,使得每位皇子心中都出現了微妙的想法,“九王奪嫡”的萌芽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所謂“九王”指的是: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娥、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所以,胤祉的的確確參與了最初的奪嫡之爭。

公元1698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冊封成年皇子,被冊封的皇子開始正式參與朝政,其中胤祉被封為誠郡王。自此,諸位皇子都有了自己的“部門”和實權,雖然有的皇子職位並不高,但是不會有任何一位“上司”敢得罪這些“下屬”。這些皇子利用自己高貴的身份和手中的實權網絡人才壯大自己的實力。歷史上著名的“九王奪嫡”拉開了大幕(九王奪嫡的經過和本文無關,不再詳述)。

在“九王奪嫡”的過程中,胤祉乾的最大一件事是把大皇子胤禔魘鎮太子胤礽的事情透露給康熙,康熙大怒,斥責並懲罰了胤禔,直接導致胤禔失去奪嫡資本。

無心之舉,埋下禍根。

公元1699年,敬敏皇貴妃去世。在敏妃喪期不滿百日的時候,愛乾淨的胤祉理髮了,在清朝皇室這一舉動是對死者的不敬,因此胤祉從“郡王”降為“貝勒”。

敬敏皇貴妃是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在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中,胤祥剛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給胤祥留下了被世人猜測的身世,使得胤祥從小受到其他皇子的欺負,只有四皇子胤禛保護他。其實這些只是二月河先生為了小說內容吸引讀者作出的文學創作。實際上敬敏皇貴妃是在胤祥13歲的時候去世的,這時候胤祥已經成為“四哥”的得力助手。

整個大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爺。前八位都是跟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打天下的兄弟,史稱“八大鐵帽子王”。從順治皇帝之後只有4位鐵帽子王,其中就有“十三爺”胤祥。足以證明胤祥和日後的雍正皇帝關係親近。胤祉這次對胤祥生母不敬的行為是日後胤祉被囚禁的原因之一。

明哲保身,沒能躲過被囚禁的下場

公元1708年,康熙朝上演了著名的“廢太子風波”。在胤礽被廢期間,諸位皇子為了太子寶座爭得頭破血流。

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千綱獨斷,復立胤礽為太子。在其他皇子仍然不死心想方設法繼續奪嫡的時候,胤祉深知自己奪嫡無望,非常明智的退出了奪嫡之爭。召集很多文人,一門心思的編纂文獻去了。在這期間,康熙皇帝為了政治需要,把與世無爭的胤祉封為誠親王。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如願以償的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在雍正執政期間,胤祥做出了很大貢獻,是雍正當之無愧的左膀右臂。

公元1730年,怡親王胤祥病逝。對於雍正皇帝來說,無論在心靈上、生活上、還是朝堂之上,這位十三弟的位置是不可代替的,胤祥的死無疑是雍正皇帝最傷心的事。而在胤祥的葬禮上,胤祉毫無悲傷之色。甚至不知道什麼原因,在眾人悲傷之時胤祉突然笑出聲來,雖然只是短暫的一聲,並沒有逃過雍正皇帝的耳朵。因此雍正皇帝大為惱怒,又回想起當初敏妃喪期胤祉理髮的事情,一氣之下把胤祉永久囚禁,直到1732年去世也沒有得到自由。

當時胤祉心裡在想什麼?為什麼笑出聲來?已經無從考證,成為清史的一個未解之謎。但是,這一笑讓胤祉失去了晚年的自由,也失去了親王頭銜。胤祉死後,是按照郡王的規格下葬的。


無筆


雍正四年,已經坐穩了龍椅的雍正皇帝決定對八阿哥允禩下手。在此之前,他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三阿哥允祉跟老八有沒有勾結。於是就有了一封允祉寫給雍密摺。在這份密摺裡面,允祉言辭懇切,表示自己對雍正絕無二心。如果雍正還不相信他,他願意承受一切責罰。

主子如此決斷以來,未曾降旨,是以允祉並不知曉。今將殺允禩之過落於我身,我情願承受,主子說我是允禩同黨,我也接受。主子聖明,且有上蒼為鑑,我若撈取聲名,與外人胡言亂語,即讓我如允禩一樣承受苦難。臣允祉乃一奴才,忝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諭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無他言。伏乞主子閱訖批還。若無主子聖明奇恩,我豈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說,允祉的文筆確實好,幾段話就把自己的責任摘得乾乾淨淨,還用近乎於乞求的語氣在試探雍正。




後來雍正雖然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摺的硃批回覆卻讓人感到耐人尋味。雍正說:聖祖爺在上,不是我故意懷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一個善於說謊騙人的人。被你騙怕了,我要是不懷疑你,都對不起自己的智商。你要是故意騙我,就是對不起皇阿瑪!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了。

皇考在天之靈,必有明鑑。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於說謊哄人,容忍一切異端,朕稔知此情,懷疑憎惡是實。朕若即稱相信,實為欺騙上蒼,爾若執意騙朕,即是悖逆於皇考。日月長久,試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僅多有爾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備。身為親兄,宜倍加謹恪。——雍正硃批回覆

其實從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於說謊哄人』中就可以看出,三阿哥允祉不是一個善茬子。至少雍正認為他不是善茬子!或許允祉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潛心治學,無心於皇位,無心於名利的人,但問題是雍正對他不信任呀!

胤祉,康熙皇帝的第三子,因此又被稱呼為三阿哥或者三爺。他的文學和書法造詣是康熙兒子中是最高的,因而他被很多人誤認為是一個書生形象。其實三阿哥的騎射本領也是很強悍的,他曾經在木蘭秋獵時與康熙筆試騎射,兩人不相上下。所以,胤祉是一個文物兼備的阿哥,康熙對他很喜愛。只不過他是庶出的,因此皇位的繼承人輪不到他。

康熙三十七年,三阿哥被封為誠郡王,但是因為敏妃(十三阿哥的生母)過世,百日祭期內剃頭,被康熙以不孝順的罪名降貝勒。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因為檢舉揭發大阿哥胤褆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的企圖,開始在奪嫡之中嶄露頭角。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胤祉因為平日與太子胤礽關係素來和睦,而博得了老爺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復位後,胤祉也被一起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明確了不會再立太子。胤祉心領神會,開始專心著書。他所主持編修的《律歷淵源》在兩年後出版,康熙甚感欣慰。

從以上經歷中可以看出,胤祉並不是一個單純潛心治學的人,他所謂的潛心治學只是為了博得老爺子的青睞而已。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才是真正的老實人(一個不通漢學,一個身體有殘疾)。


(胤祉的書法造詣之高)

既然有奪嫡之心,那麼胤祉就不可能真正的潛心治學。在太子第二次被廢之後,胤祉繼位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他認是)。因為他當時具有兩個優勢,這讓他對皇位的覬覦之心就非常強烈了。

第一、文武兼備。當時能跟他競爭的對手只有雍正和老十四,雍正的騎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學不如他;

第二、事實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都被永久圈禁後,康熙已無嫡子,胤祉是事實上的長子;

只不過胤祉後來因為孟光祖事件,給他的形象摸了黑,康熙為了保護他,也讓他不要參與奪嫡。胤祉再次心領神會,主動的退出了奪嫡圈子。

雍正即位後,胤祉被改名為允祉。雍正對他很戒備,以他與廢太子允礽關係密切為藉口,將他發配到了遵化的東陵為康熙守陵。並且還伺機剝奪了他兒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貶為閒散宗室。雍正的這一系列政治打擊,要說允祉在私下裡不牢騷,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開頭的那封密奏,允祉用豁出去的態度說:雍正你要想殺我,我也沒法抵抗,你給我安罪名,我也願意承受,無所謂,看開了。

後來允祉因為勒索賄賂和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並在幽禁處病死。(存疑)


縱觀三阿哥的後半生,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自己的命運看不開。按照漢人的規矩,皇位繼承遵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就憑他比雍正年長,雍正就不可能放過他,因為他太礙眼礙事了。另一方面,三阿哥文武雙全,並非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當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後方協助康熙處理軍務的就是老三。而且老三還明確的參與過奪嫡,雍正豈能放過他?

雍正之所以先不動他,是因為雍正實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堯、隆科多,這麼多人要收拾,一時還顧不到老三。等到好不容易把這些人都收拾了,曾靜的謠言又冒出來了。等到雍正把《大義覺迷錄》發行天下後,再一扭頭,原來角落裡還留了一個礙眼的老三啊?然後老三就悲劇了。



最後再說兩個跟三阿哥胤祉有關的記載:

記載一、胤祉的去世時間非常蹊蹺。根據史料記載,三阿哥被幽死於雍正十年壬子閏五月十九日,而五阿哥胤祺也是死於雍正十年壬子閏五月十九日醜刻。老三和老五同一天死,這也太巧了吧???

記載二、三阿哥的孫女被乾隆指婚給了準格爾大汗。這個大汗是被清軍俘虜的,據史料的記載,這個大汗叫達瓦齊,長的肥頭大耳,一身的騷臭味,乾隆卻讓自己的堂侄女嫁給了這種人。

日惟向大池驅鵝鴨,浴其中以為樂而已。體極肥,面大於盤,腰腹十圍,羶氣不可近。

由於三阿哥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個兒子都混的比較慘。繼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輔國公,沒有繼承爵位的兒子則全部都是閒散宗室。


Mer86


這個受到雍正打壓的康熙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就是愛新覺羅·胤祉,結合史料記載可以瞭解到,康熙皇帝其實非常喜歡胤祉,還將胤祉封為了和碩誠親王,胤祉文治武功樣樣精通,但是在康熙在世時胤祉比較喜歡鑽研文學,而且平時沒有過多的染指過政治。可以說胤祉無論是在皇帝面前還是在眾多兄弟面前都表現得十分得體,似乎在九子奪嫡中胤祉的存在感也不大,但是對於政治比較敏感的雍正當時就已經察覺到了胤祉是一個威脅。

在雍正看來胤祉不僅不是一個安於本分的哥哥,還非常有野心,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胤祉當時有意無意就會在康熙面前表現自己,胤祉對於文學和騎射都有涉足,在眾多皇子中論這些才能可以和胤祉相匹敵的皇子沒有幾個,這樣出類拔萃的胤祉怎麼會安心落於人後。所以即便胤祉平時看起來好像對文學更加感興趣,也不會參與到政治鬥爭中,但是每次外出打獵的時候胤祉都會有突出表現,而且康熙看到胤祉這樣出眾還和他比試過,結果常年出征打仗的康熙都表示胤祉比自己的騎射功夫要好。如果說胤祉的這些做法都是出於本能,那麼也太過於牽強了,胤祉當時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要獲得康熙的重視。

第二胤祉雖然表面上沒有對胤礽有過反對,但是每一次胤礽被廢后胤祉都會成為受益人。康熙曾經對胤礽寄託過希望,在康熙看來胤礽就是未來的接班人,但是不想後來胤礽讓康熙十分失望,還曾經兩度廢太子,足可見康熙對於胤礽這件事是非常糾結的。在第一次廢太子後,胤祉就被康熙叫去詢問太子平時的動向,所以胤礽的結局如何其實都掌握在胤祉的手中,結合第二次胤礽再次被廢就可以表明,胤祉對於這個哥哥是深惡痛絕的,除掉他之後,胤祉還告發了皇二子,這樣一來胤祉就成為了當時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選了。

第三當時胤祉雖然沒有像老八那樣表面拉攏大臣,但是他卻一直私下裡和言官等有很深的交情,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控制朝中的言論走向。雍正早就看出了胤祉的這些做法,所以後來登基後就將胤祉囚禁起來,畢竟胤祉這種有心機有手段的人不得不防。


江上孤舟


康熙兒子中潛心學問,不關心政治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囚禁致死呢?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北京暢春園去世,由四子胤禛繼承皇位,史稱“雍正帝”。雍正帝在繼位之後,為避其名諱,他的兄弟們的名字中的“胤”都改為了“允”。當然了,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歷代皇帝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康熙帝的第三子,愛新覺羅·允祉,是康熙的眾多兒子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無論是文學功底還是書法,亦或者是騎射之術,在康熙的眾多皇子裡面,其表現都是最為突出的。因此,也受到了其父康熙帝的喜愛。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三十一年的時候,允祉陪同父親康熙帝外出狩獵,曾和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竟不分上下。由此可見,允祉的確是一個能夠能文能武的實力派選手。這與《雍正王朝》中那個瘦弱文人形象的允祉,差別還是很大的。

雍正——劇照

當胤礽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允祉便始終站在太子一邊,雖說不是太子黨的人,卻也是始終支持太子胤礽。在太子復立之後,允祉因和太子關係素來和睦,故而搏得康熙好感被冊封為和碩誠親王。可以說,在康熙還在世的時候,允祉備受父親的喜愛,但是這一境況在雍正帝繼位之後,就完全變了。

雍正帝在繼位以後,允祉的境況一落千丈。在雍正剛繼位的時候,允祉被冊封為親王,待遇豐厚。但是到了雍正六年的時候,朝中便有人彈劾允祉向蘇克濟索取賄賂,雍正於是以“無人臣之禮”為由,將允祉奪爵,從親王降為郡王,並將其軟禁在府中。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允祉才恢復自由。

兩年後,允祉又因為在雍正帝最喜歡的弟弟十三阿哥允祥的喪禮上遲到,而且臉上也毫無傷感之狀,本來雍正帝一開始還沒有發現,直到受到十六弟允祿的彈劾,雍正帝聽聞後大怒,隨即便下令將其奪爵,並交由宗人府定罪。允祉最終連同家人一起,被囚禁在景山永安亭,不久後便死在了禁所之中。

允祉——劇照

我們在大致看下來以後,感覺允祉的悲慘遭遇主要是與他犯的種種錯誤有關,比如他向人索取賄賂,再比如他在雍正帝喜歡的弟弟允祥的喪禮上遲到,並且毫無悲傷之感,所以因此便遭到了雍正帝的嚴厲打擊。

但其實,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當然我們不否認允祉的遭遇和他所做的這些“荒唐事”有關,但其實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允祉曾經參加過爭奪皇位的戰爭。這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劇照

在很多人看來,允祉一生就只是在文壇中游走,對待政治毫不關心,至於所謂的九子奪嫡,也跟他絲毫沒有關係。相比於皇位來說,允祉更向往的還是他的文學和書法。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要知道,這“九子奪嫡”中,就有皇三子允祉的名額。此外,根據《清史稿》中記載,在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中,允祉首先是站在皇太子胤礽這一邊的,我們上文也說到了他與胤礽的關係非常要好。在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允祉曾給康熙帝求情,等到胤礽復出之後,允祉因其與太子關係和睦受到了康熙的喜愛,並將其冊封為和碩誠親王。

當然了,在皇位爭奪戰中,允祉也曾幫助過太子胤礽打擊過其他人,其中大阿哥胤褆就是打擊對象的典型代表。大阿哥胤褆為了和太子胤礽爭奪皇位,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是用一些玩偶來魘鎮太子,允祉得知後,便向康熙舉報了胤褆的行為。最後胤褆被囚禁致死。

允祉——劇照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說胤褆魘鎮太子是一種極其卑鄙的手段,但是允祉公開檢舉告發也是人心險惡的表現。所在以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中,允祉並非是置身事外的局外人,而恰恰是很好的融入到競爭團隊中來。

此外我們還能得知,允祉此舉,不僅可以將名望甚高的大阿哥拉下臺來,還能在太子二次被廢之後,成為康熙眼中最佳繼承人選。但事實並非如此,最後的皇位大權還是落到了皇四子胤禛手中。既然當不了皇帝,那麼就安心做自己的親王,好好寫自己的文章。

不過在雍正繼位以後,允祉似乎就不怎麼坐得住了,在他的很多文章作品中,總是含沙射影,常包含有隱晦詞語,在雍正時代,雍正帝大興文字獄,對於此等文章仇恨之至。所以漸漸地,雍正便對自己的這個學富五車的三哥產生了厭惡之心。所以懲罰允祉,是遲早的事。

太子胤礽——劇照

更何況,允祉還在雍正帝最喜歡的弟弟允祥的喪禮上,表現得如此散漫隨意,這不僅是對自己不忠,同時也是對死去的這位胞弟,這位親王的不忠。所以雍正帝只能一咬牙一跺腳,將他永遠囚禁。


方圓文史


康熙兒子中的老三胤祉是一個既潛心學問、又關心政治的人,他渴望用潛心學問來獲取政治資本,從而站上更高的政治位置、擁有更強大的政治勢力。

康熙在位時,胤祉這種政治情懷已經明顯流露出來了。

老四胤禛負責追繳戶部欠款,逼死魏東亭,使得追繳一事陷入困境時,太子胤礽站出來打一個圓場,准許欠款人兩年寬限。

老十心理不平衡,在朝廷上與康熙帝爭辯了幾句。

康熙帝解釋說:朕是拿體己錢給三阿哥還了債;因為從康熙39年起……現在第一部《佩文韻府》已經出來,馬上可以付印……

康熙帝這一番話語切中了老三胤祉的政治思維,胤祉特意抬起頭看了看老四胤禛。

這一看,釋放了胤祉內心世界的幾個信號:

胤祉反對老四胤禛追繳欠款過於兇狠;

胤祉很驕傲之一,胤禛緊逼自己的欠款,皇阿瑪用體己錢還上了;

胤祉很驕傲之二,自己從事的編書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皇阿瑪給予肯定並進行嘉獎;

胤祉很驕傲之三,皇阿瑪是袒護自己的,你胤禛只能忍受,你胤禛不服不行。

胤禛多麼精明,當他碰上胤祉看自己的眼神時,心中最強烈的意識就是:胤祉很驕傲,胤祉覺得我胤禛無能為力。

胤禛不僅僅有了這個意識,而且牢牢記在心中。

所以,老三胤祉不關心政治,在別人眼裡,這是真實的;但是,在老四胤禛眼裡,這是表面現象、這是虛假的、這是哄人的、這是欺世的。

胤禛當上皇帝之後,是不是因為胤祉曾經看了自己一眼,就把他囚禁致死呢?

雍正將三哥胤祉囚禁致死是有更深層次原因的。

胤祉受寵,胤禛忌恨

大多數父母都是喜歡聰明、能幹、可愛的孩子,康熙也是這樣的。

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者是騎射,胤祉都是出類拔萃的,都是遙遙領先於眾多皇子的。

所以,康熙特別喜愛胤祉。

康熙自認為擅長騎射,也喜歡與別人比試騎射。

康熙帝出塞圍獵,要求與各位陪同皇子比試騎射。只有胤祉與康熙不相上下,康熙更加看著胤祉,不久冊封胤祉為誠郡王。

從此以後,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行圍、祭陵,都會讓胤祉跟從。

康熙帝還經常把重要的大事交給胤祉去做。

康熙皇帝親臨胤祉的府邸,舉行家宴,並且從那以後,每一年康熙帝都要前去胤祉府上舉行家宴。

老四胤禛只比老三胤祉小几個月,屬於真正的同年人。

面對只比自己大一點點的老三胤祉不斷獲得皇阿瑪的表揚、嘉獎、重視,老四胤禛心中有多難受,是可以想象出來的。

要強並且善於偽裝的老四,早就把這顆忌恨的種子埋進了心田,並且發芽、成長、不斷壯大。

依傍太子,胤禛憎恨

老三胤祉一向與太子胤礽感情較深、相交甚厚。

康熙帝首次西征準噶爾,胤祉和皇太子胤礽一起到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行宮探視父皇康熙帝病情。

因胤礽的表現沒能讓康熙滿意,康熙帝派遣胤祉陪同皇太子一起回京。

胤祉與太子兩人在來回的路上相互幫助、患難與共,建立了真實的深情厚誼。

康熙皇帝第一次冊封所有成年皇子後,各位成年皇子開始參與國家政務,並且各人都有屬下之人。

分封皇子不僅僅相對削弱太子的力量,而且成年皇子有權有勢,加劇了與皇太子的矛盾。

各位皇子及其黨羽的共同鬥爭目標就是皇太子及皇太子黨,胤祉正是皇太子黨主要成員,自然也就是老四胤禛的打擊對象。

老三胤祉與太子胤礽關係密切是人所共知的,康熙皇帝也知道。

康熙帝第一次廢黜太子胤礽後,便把胤祉召到駕前,親自詢問太子平時的所作所為。

老三胤祉依傍、維護太子,各位皇子都是有目共睹。

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幫助皇長子胤禔,在背後秘密採用巫蠱之術魘鎮太子胤礽。

胤祉悄悄地周密打探,理清事情來龍去脈後,將這件事稟報了康熙帝。

康熙怒不可遏,嚴懲皇長子。

第二年,康熙帝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同時,因為胤祉與太子關係密切,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

老四胤禛總是盼望著太子胤礽身上發生一些事情,導致太子之位被廢黜,從而讓自己乘機上位。

胤祉或明或暗地幫助太子,使得老四胤禛十分憎恨胤祉。

兒子厲害,胤禛痛恨

康熙不僅兒子眾多,而且優異的也很多,這就讓康熙有時候為確定繼承人而煩惱。

康熙徵求過大學士們的意見,一位大學士給出一個比較符合康熙心意的答案,那就是看兒子的兒子誰更優秀。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康熙很注意觀察、留心、比較兒子的兒子們。

康熙帝在圜丘祭拜,祭拜完成之後,康熙命胤祉行禮。

胤祉的兒子弘晟,小小年紀主動跟隨父親一起行禮,十分自然得體、有模有樣、氣度非凡。

康熙看見弘晟的表現,十分高興。行禮完畢,康熙將弘晟拉到身邊,親親熱熱,疼愛有加。

不久康熙帝封胤祉的兒子弘晟為世子,俸祿與貝子相當,這在眾多孫子中是唯一的恩寵。

第二年,康熙帝竟然命世子弘晟,偕同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裪,一起到盛京三陵去祭拜。

足以見得,弘晟有多麼精明,康熙皇帝多麼喜歡胤祉兒子弘晟。

康熙皇帝當時最喜愛的孫子只有兩人:一位是胤祉兒子弘晟;另一位是胤禛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客觀上,弘晟就是在與胤禛兒子弘曆爭寵。

權力慾望強烈、心機老道深沉的胤禛當然會痛恨弘晟,恨不得早早除掉、以絕心頭大患。

弘晟後來的命運極度悲慘,可以看出胤禛痛恨弘晟到什麼程度。

非禮胤祥,胤禛洩恨

雍正皇帝即位,便開始發洩對胤祉一家的憤恨,老三胤祉家的噩夢從此開始。

雍正皇帝首先把胤祉的名字改稱“允祉”,並命令他去守護景陵,也就是康熙的陵寢。

雍正皇帝即位第二年,以世子弘晟不遵禮法,將其治罪,削去弘晟的世子爵位,貶低為閒散宗室。

有人彈劾守陵的胤祉,說他向蘇克濟索取賄賂。

雍正皇帝大發雷霆,指責胤祉不講人臣之禮,削奪了他的爵位,還將他囚禁在自己的府邸中,不許隨便出門亂走。

更嚴厲的懲罰隨後又到了。

雍正皇帝不僅將胤祉降為郡王,還把胤祉的罪過再次強加到他兒子弘晟的身上,命令宗人府將弘晟關押囚禁。

胤祉和兒子弘晟沒有死,就是雍正的一塊心病。

眾多兄弟中,怡親王胤祥與胤禛、雍正皇帝關係最鐵。

怡親王胤祥死了,雍正皇帝親自參加葬禮,並且早早來到現場。

在世的兄弟中,胤祉年紀最大,可是,胤祉姍姍遲到。雍正很不高興。

從一到喪禮現場,胤祉就沒有絲毫憂傷、難過的神情。

當雍正帶頭為胤祥默哀、隨後放聲大哭的時候,胤祉還是沒有哭,連一滴眼淚都沒有流下。

胤祉偶爾還與旁邊的人聊上兩句。

胤祉的所有表現都被莊親王胤祿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喪禮之後,莊親王胤祿上奏彈劾胤祉;雍正命令宗人府給胤祉議罪、定罪。

雍正皇帝終於再也控制不住對胤祉的萬般痛恨,憤怒像火山一樣噴發而出。

雍正皇帝下旨,削奪胤祉所有爵位,幽禁到景山永安亭,永世不得翻身。

胤祉家人一起囚禁在景山永安亭。

擔心弘晟與其父親在一起,有可能共謀不軌,將弘晟繼續囚禁在宗人府。

雍正10年,在幽禁處所中,老三胤祉死了。清朝皇帝命令以郡王的規格進行安葬。

2個月之後,胤祉兒子弘晟也在宗人府中死去。

老三胤祉及其兒子弘晟在囚禁中相繼去世,終於讓雍正皇帝發洩了心頭之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