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自從復工之後,朋友圈每天的內容五味雜陳:


上班的羨慕沒上班的,沒上班的羨慕待業的,只有真正失業的人,才知道宅在家裡顆粒無收的日子,多麼如坐針氈。


很多網友調侃起了自己的年初立下的flag:


2020 第一季度職業規劃變成了“要飯”。2020 年計劃從“學英語、找對象、保護好髮際線”等雄心壯志變成了簡單“活著”。

“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2019年,我們曾抱怨“太難了”,而2020年剛開始,才發現一切都更難了。

“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這次疫情,讓喝慣了毒雞湯的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生活的真相:活著,很難。錢,很重要。


1


還記得疫情初期,深圳被確診新冠肺炎的外賣小哥嗎?而在確診之前,14天的潛伏期內,他一直在送外賣。

“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這個消息讓網友們炸開了鍋。很多人對外賣小哥進行指責、謾罵:


“要錢不要命?為什麼這個時候還去送外賣?”

“疫情之下,應該堅決抵制外賣員。”

“只能說他活該,自己為了錢不要命,還要連累被他送過外賣的顧客。”

……


可是,疫情當前,人人自危,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冒著感染風險去送外賣呢?


你不是他,不知道他做出這種選擇背後的無奈和心酸。


還有一個新聞,湖北黃岡的一個男子,為了務工划著木盆渡江。


他在江西九江工作,因為疫情管控,他想到河對岸,就用了這種形式。


“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警方說:


“因為我們每天有警力在江上巡邏防控,而且他用木盆渡江肯定是不安全的,對他進行了教育,然後他就回去了。”

新聞的評論區,有人覺得很搞笑,也有人指責男子為社會添亂。


其實他沒有傳染病毒,也並不想製造恐慌和麻煩,就是單純的就是想著去掙錢。可能是對疫情瞭解不夠,還是拿著生命當兒戲,我們無從知曉,但我們都很清楚,在這種時候鋌而走險,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若不是生活所迫,若不是真的沒錢被逼到走投無路,誰願意用這種騷操作?


還有兩個湖北男子,因趕著回去深圳上班,而湖北境內又交通停運,不得已順著鐵路試圖走到岳陽車站去坐火車。到被民警發現時,他們已經步行了7個小時。

“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疫情那麼嚴重,他們當然會怕!他們怕自己會感染,也怕會連累家人!但是和感染病毒比起來,他們更害怕自己沒有收入!


感染了病毒未必會死,但不去賺錢卻沒法生活。


就像網上說的,

“受委屈最大的,其實是網絡上沒什麼聲音的工人。你跟他們講隔離講防疫,但你沒法幫他們交房租水電、一日三餐。”


不是他們想出去禍害人,也不是要錢不要命,而是他們在拿生命去做賭注,去和世事無常的沉重相抗衡。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會下面跟著一堆類似的諷刺:“要錢不要命”。


我覺得還真不是,當你有足夠錢的時候,它自然沒那麼重要,但當你沒有它的時候,它可以是命,甚至可以比命還重要。


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說: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你不理解別人為什麼在意這幾個月的收入,王思聰同樣不理解你為什麼買個LV還得糾結好久。


2


有個朋友創業多年,去年終於初有起色,年前剛把運營中心立到武漢,想利用其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地理優勢。正當他貸足了款想大幹一場的時候,疫情一把把他打回原形。


昨晚通話,他和老婆孩子至今還在老家作為“疫區重點人員”隔離著,三十多的年紀,原本就不多的頭髮一夜間全白了。


這時候,一切的安慰和鼓勵都顯得那麼蒼白,你若沒經歷過,根本無法體會別人的無助。


加班不是最辛苦的,沒有班上才最辛苦。


微博熱搜有這樣一個話題:疫情讓你明白了什麼?


一條高贊答案是: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


有人跟帖:不是你需要工作,是你需要錢。


張文宏醫生3月3日在發佈會坦言:如果不盡快復工,城市停滯帶來的次生影響可能會導致人口死亡率將高於新冠肺炎死亡率。


這個世界,誰都停不下來,小到個人,大到國家。


看到新聞裡返程復工高峰期,記者在車站採訪一個剛下車的年輕人:

“鑑於目前疫情嚴峻,好多人都選擇待在家裡,你這麼早回來,心裡咋想的?”


年輕人回道:

“感染了肺炎,死亡率百分之二;不吃飯,死亡率百分之百。”


這個回答,既現實,又心酸。


復工,雖然要冒著感染的風險,但和這個比起來,更多人更怕沒有收入、難以維持生活。


3


因為疫情這個春節假期一拖再拖,2月10日全面復工的時候,很多網友憤慨:要錢還是要命,這時候上班還不如辭職。


對於家人而言,在疫情爆發時期選擇回去上班顯然是個不理智的做法。所以該選擇辭職嗎?老老實實在家待著,不考慮工作,似乎是個解決辦法。


可是,疫情就像是辭職的導火索,也像是抑制劑。


衝動辭職的背後是更大的代價。疫情和工作產生了矛盾,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絕對沒有什麼“灑脫”可言。


再看看自己身邊,大家都在崩潰的邊緣硬著頭皮上班。


金錢帶來的誘惑和壓力並存,而其本質是生活的壓力。


看過這樣一句話:


“上天給每個家庭的壓力和苦難都是一樣多的,你不承擔你的家人就要承擔,不論是誰承擔,它都不會自行變少。”


曾經滿腔熱情,躊躇滿志地做著人生規劃的我們,在房貸、車貸面前,發現自己的那麼的無奈。


疫情之下,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疫情之下第一批倒下去的,一定是那些毫無積蓄的成年人。


慶幸沒有被感染,但也沒有錢,成為了我們共同的煩惱。


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問:“人到30歲,有多少存款才有安全感?”


答案不一而足,其中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半年不工作,你的生活依然可以照常運轉,包括你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能正常還款,那你就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生活也不會太緊繃。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狀態就比較危險了,任何一件突如其來的風險,就足以讓你、乃至整個家庭遭受重擊。”


的確,具體數字是多少因人而異。


但最起碼,我們要有足夠的儲蓄和盈利能力,能夠讓我們在較長時間內有相對穩定的保障。


國內疫情終於開始好轉,很多專家開始預測“報復性消費”,開始指點“價值窪地”。


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有實力報復性消費嗎?我們想去消費的那些店是否也撐過來了?


也許,在疫情過後,還能有錢“買買買”,確實是一種幸運。


一位網友這樣說道:


“我和許多人一樣,購物車裡早已堆滿了寶貝,大量好物也迫切地需要‘拔草’。就等疫情結束後狠狠地消費,任性地花錢,以解我‘心頭之癢’。


但當我陸續收到銀行的短信、支付寶的通知,京東白條的提醒時,我就知道,我錯了。”


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只有手中留有足夠的資金,才是我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最直接的底氣。


電影《縫紉機樂隊》裡有一句非常殘酷的 :“金錢可以救命,但理想不能。


有錢才可能任性,沒錢真的會要命。


存款,某種意義上,真的扮演著救命稻草的角色!


只有手中的資金足夠充裕,我們才能更大限度規避人生的風險,才能給自己和家人多一道安全的防護欄。


4


生活不易,眾生皆苦。


每個情緒崩潰,都是一個一個擔子壓上去,都是一點一點的情緒累積起來的。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活成了《小丑》的樣子。

生活裡有許多不能承受之重,但生活依舊充滿希望,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充滿希望的活著。


不知有多少人沒熬過這個寒冬,有些人死了,還有些人生不如死。


無論是用盆過江趕去復工,還是疫情中堅持送外賣,又或者是堅持擺攤,都只是為了一個目的:活著。


如果你未雨綢繆,如果你有足夠多的存款,那你就能撐得更久一些,更好一點。

“怕被感染,更怕沒錢”:復工後曝出了一個虐心真相


疫情總會過去,櫻花總會盛開,熱乾麵再次捧上桌的時候,摘下口罩和喜歡的人在櫻花樹下相擁的時候,一定是光亮的,我們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裡,學會了生存,學會了自保,學會了珍惜,學會了守護眼前人和應有的一切。


踏實工作,多存點錢傍身。文末點個在看,願你這一生,可以不為錢所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