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為什麼孫權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他能贏嗎?

大馬哈魚12


赤壁大戰是三國爭霸時期一次極為重要的戰役,它為後來的三國鼎立建立了基礎。交戰雙方,一方是強大的曹操一方,兵精糧足且挾帶著荊州新勝的雷挺萬鈞之勢。另一方是相對弱小的孫劉聯盟,劉備新敗,士氣不高,孫權年輕且內部意見不統一,



赤壁大戰前,曹操己經基本肅清了北方的各種勢力。又以迅雷之勢拿下了劉表盤據多年的荊州,接著曹操命令徐州的臧霸,曹仁等率大軍屯兵揚州,直接威脅東吳的大本營吳郡。然後,曹操給孫權送去了一封充滿了威脅意味的信,說要和孫權會獵於江東。

孫權接管東吳時,只有十八歲,赤壁大戰吋也只有二十六歲,雖然,在這七,八年間,孫權在張昭,周瑜等人輔佐下拿下了江東的大部分地盤,但根基並不穩固。面對氣勢如虹的曹軍,年輕的孫權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具有這種心情的不單單是孫權一人,東吳集團甚至有一部份主張直接投降。


更要命的是,曹操的攻擊並不僅僅是荊州一個點,而是全面展開,基於此,孫權不得不把有限的兵力,也分部開來。這樣在荊州地區,孫權可供支配的只有區區三萬多人馬。而曹操在荊州的軍隊有二十萬之多。明顯沒有勝算的可能。

這一點,也可以從魯肅在當陽和劉備的談話中流露出來。魯肅是去荊州給劉表弔孝時,遇到的劉備。一見劉備,魯肅就開門山地勸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對抗曹操。魯肅的這一舉動也反映出,面對曹操的大兵壓境,這個智者心中的不安。


劉備當時的人馬,有劉琦的江夏水軍一萬多人,劉備帶領的殘兵一萬多人,兩者相加有近三萬人馬,大致和孫權手中的兵力相當。但是,孫權可以放心的是,劉備這支人馬沒有投降曹操的可能,是一支拼死抵抗的生力軍,更兼有熊虎之將之稱的關羽和張飛。

所以,孫劉的聯盟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加強,更為關健的是自信心的增強。所以單靠孫權的力量,如果沒有劉備的加盟,赤壁大戰的生負真是未可知。


一葉小舟168521774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爭之一,孫劉聯軍戰勝號稱擁有80萬大軍的曹操,從而使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如果沒有劉備的加盟,孫權依靠東吳實力是很難與曹操抗衡的,那麼為什麼孫權要聯合劉備抗曹呢,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三國實力曹魏最強,東吳弱小,難以單一抗曹。

赤壁大戰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曹操、孫權實力差距。

  • 曹方:曹操戰勝袁紹,擊敗烏桓之後,整個北方基本統一,曹操還大興水利,施行屯田,使得北方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軍上方面愛惜將才,將徐晃、于禁、典韋、許褚等實力大將盡收賬下,另外還整頓軍紀、法令嚴明,軍事、經濟穩定後,曹操開始操練水軍,統一全國野心完全暴露,出征東吳前,派出的兵力號稱八十萬大軍,實際兵力也有十八萬,加之歸降的劉琮七萬兵力,大約二十五萬兵力準備攻吳且糧餉充足。

  • 孫吳:孫權即位後,開始休養生息的戰略,百姓富有,所以江南也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孫權還開疆拓土,將江南五省的山越納入吳國的編戶,但孫吳兵力以水軍為準,整個東吳只有十萬兵力,軍事實力與曹魏差距明顯。

    總結:軍事實力東吳弱小,曹魏強大,依東吳實力難以單一抗曹,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有機會獲勝。

二、聯合劉備對於蜀吳是雙贏

當時的劉備處境並不好,劉表死後,劉琮率眾投降曹操,依附劉表並屯兵樊城的劉備率眾倉皇南撤,在長坂坡被曹軍擊敗,形勢非常不利,孫劉結盟,首先可以避免孫劉被曹魏各個擊破的危險,其次東吳水軍強大,但步兵較弱,聯合劉備的2萬步兵精銳可以有效彌補步兵的不足,最後東吳將少,只有周瑜和程普可以支撐門面,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虎上將,“千金易求,但一將難求”,這樣可以有效的支援東吳,孫劉聯盟如果打敗曹魏, 雙方都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和實力,所以孫劉聯盟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雙贏。

三、聯合劉備,多一個智謀多一次獲勝的機會,諸葛亮功不可沒。

  • 諸葛亮統一東吳主戰思想

東吳有魯肅充當智謀,而劉備這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諸葛孔明出謀劃策,當時東吳的情況是分成以周瑜、魯肅為首主戰和以張昭為首的主和兩派,張昭聲望很高,說話很有分量,所以當時主和派佔據上風,魯肅從江夏帶回劉備的軍事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魏的決心,並分析曹操軍隊的弱點,使主戰派重新佔據上風,東吳上下統一了思想,諸葛亮功不可沒。

  • 諸葛亮智謀幫助東吳抗戰

在作戰過程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都幫了東吳的大忙,還有和周瑜一起決定火攻曹軍這一策略決定了赤壁之戰的勝局,所以聯合劉備,多一個諸葛亮,多了幾分勝算的機會。

四、聯合劉備,解東吳西側之憂。

曹魏進攻東吳,東吳有長江天險這一天然優勢,但是劉琮投降,荊州被曹操佔據,曹操就可以順將而下對東吳構成嚴重威脅,如果劉備不參戰,東吳可能會兩面受敵,這樣雙線作戰,對於東吳更加不利,所以聯合劉備也是為了解東吳西側之憂。

縱上所述:只有孫權聯合劉備,藉助諸葛亮的智謀,藉助劉備的大將,才有機會跟曹魏大軍拼一拼,這對孫劉來講也是一個雙贏,如果只單靠孫吳抗曹,以東吳當時的兵力和抗曹的決心很難獲勝。


坐看雲起時1218


個人觀點:赤壁大戰如果孫權不和劉備聯合基本上是不可能贏的,畢竟綜合實力在哪那裡,曹操號稱80萬軍隊南下,又收荊州降兵十幾萬,總兵力在100萬上下,東吳總兵力在20幾萬最多不超過30萬,劉備兵力只要一萬多左右,再加上劉表長子劉琦在江夏的兵力合併兵力在4萬左右,如果沒有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曹軍營船,即便孫劉聯合也不是曹操的對手。整個赤壁之戰是以周瑜為首東吳軍隊為主戰場,劉備等人只是在曹營起火後追擊殘兵和佔地盤而已。




二道班一縱


曹操在經過官渡之戰後,基本平定了北方的九個州。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自任丞相。大權在握,準備揮師南下。

當時的南方有三大勢力:中間的劉表佔荊州,東南的孫權佔揚州,西南的劉璋佔益州。在南方的更南方,還有一個交州(今廣西廣東一帶),太偏遠落後,沒幾個人願意爭。所以重點就集中在荊、揚、益三州。首當其衝的其實是荊州,無奈劉表病死,他的小兒子率眾投降了曹操,這時的壓力來到了孫權這邊。

孫權其實是有三個選擇的: 1. 向曹操投降、 2. 單獨攻擊曹操、 3. 聯合劉備共同攻擊曹操。那麼孫權會怎樣選擇呢?

向曹操投降?

投降,是當時東吳多數人的選擇,僅有一些武將不同意,文臣那邊魯肅是不同意投降的。而孫權首先想到的是過江聯絡劉表。要知道,兩家是有世仇的,孫權能放下仇恨主動聯絡,可見其並不想投降,可惜劉表已死,而魯肅將眼光放在了劉備的身上,劉備也深知,如果他投降曹操,自己可能沒有上次的運氣了,如果魯肅不來,劉備可能逃到交州去了。

單獨攻擊曹操?

只要孫權不是傻子,他就不會瘋狂到單獨抗衡曹操,如果曹操消滅了劉備徹底佔領荊州,那麼孫權基本就被曹操包圍了,從他主動聯絡劉表的事上,就看出孫權需要荊州這邊力量的支持。

那麼只剩下聯合劉備了,這也是孫權最終的選擇。他的信心其實來自於周瑜的分析。

周瑜認為曹操有五個弱點:

1. 西北的馬超、韓遂老是在瞅機會反曹操,我們在前面進攻,他們必然會在後面偷襲,此為操之後患。   

2. 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中原的鐵騎到了長江天險,就叫他寸步難行,只有站在那捱打的份。   

3. 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現在是嚴冬季節,他的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他肯定是想先站穩腳跟,等明年開春再戰。我們必須現在就打,機不可失啊。   

4. 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5. 新收劉表之眾,尚未歸心。

應該說,周瑜的一席話是給孫權打了強心劑的。當然,周瑜也有他的要求,那就是準備5萬精兵。這時的孫權是有點為難的,他最多隻能調來3萬。正在危難之際,魯肅送來的好消息:劉備願意結盟。

當時的劉備雖然實力較弱,但聯合劉表長子劉琮,也能湊齊2萬人馬(也是勉勉強強),這支隊伍在後來的陸戰上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所以說,孫權聯合劉備是有自己考量的:

1、 孫權不想投降,但也不願意獨自對抗曹操;

2、 擊敗曹操不是沒可能,一定要搏一把;

3、 自己實力確實不夠,需要盟軍支持。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劉成為了盟友。當然這裡面獲利最大的其實是劉備,他沒有繼續的東躲西藏,自己也不是對抗曹操的主力軍,而赤壁之戰後,他佔有了荊州的大部分,劉備以最小的代價獲取了戰爭最大的成果。當然,這也為後來孫劉翻臉埋下了伏筆。


黑水布衣


在當時局勢中,曹操是天下最有實力的,而且曹操又是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滅掉劉備、孫權,完成統一的霸業。而孫劉當時相比曹操而言實力相差懸殊,無法單獨與曹操抗衡,若不聯合只有逐個被滅的下場。但若聯合則完全不同,兩國的實力相加則可與曹操抗衡;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合作的且不說赤壁之戰能否取勝,但以後必然會被曹操各個擊破。當時如果沒有劉備合兵,東吳朝廷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傾向於讓孫權投降的。而劉備的出現,也讓孫權大軍更加有戰神曹操的信心。

兩方進軍路線,可看配圖所示。



灥靐飍羴麤龘


赤壁之戰可以說奠定了三足鼎立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幾大重要戰役之一,赤壁之戰所造成的影響,幾乎貫穿了整個三國演義後半段的發展。

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呢?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陸續收取袁紹的冀,並,青,幽四大洲,劉琮開城獻降繼而收取荊襄水路三軍後總計一百餘萬,其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閥,從而追的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棄新野,攜帶四十萬百姓投奔江夏,此時的劉備幾乎窮途末路,如果不是劉琦來救,早已束手就擒了。

再來看此時的江東顯然已經成為曹操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塊戰場,可以說此時的孫權與劉備是唇亡齒寒的道理,無論哪一方被滅,另一方都不得善終,他們願意看見曹操一統天下嗎,顯然不會,劉備這邊,孔明是明白人,孫權那邊魯肅也是明白人,此時除了孫劉聯手之外,已經沒有抵禦曹操的辦法了,江東水師名震天下,劉備步騎亦是驍勇善戰,少了任何一方這場仗都別想打贏,沒有劉備憑他江東十萬水軍也難以抵擋曹操的金戈鐵馬,沒有孫權憑他劉備驍勇步騎也難以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兵,所以孫劉聯手即是情勢所迫,也是加之必然,既然已無退路,何不攜手一戰,破釜沉舟,一旦勝了,孫劉可保數年安定,並且改變天下形勢。

況且曹操大軍遠征,無論是糧草,供給,舟車勞頓,這些細小因素對孫劉都相對有利,加之一道長江天塹,以孔明,周瑜等人的智慧,豈能不知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呢。

所以綜上所述,孫劉聯手乃是當時天下趨勢,亦是唯一抵抗曹軍的辦法了,個人見解!



小胖子驢哥


1.孫權聯手劉備是國內局勢逼迫的。

當時,劉備、孫權任何一家的勢力與曹操都不能同日而語,曹操”奉辭伐罪,旄麾南指”時,荊州劉琮束手投降,曹操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之時,迫不及待的給孫權下了文縐縐的戰書:“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當時孫權是戰是降一直猶豫不決,後來在周瑜,魯肅這些主戰派分子的勸諫下,才增強了抵抗的決心。

而自孫策遇刺、年僅19歲的孫權接手江東後,江東就一直處於動盪狀態,廬江太守李術起兵造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廬陵太守孫輔暗中通曹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亂,而且孫暠還企圖篡孫權的權位,丹陽太守孫儼已被人殺死了,山越又趁機作亂………江東就沒有過寧靜的日子。


孫權用三年的時間平復了動亂,又處心積慮地安定地方世族,招攬名士,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到建安十三年,才滅掉了黃祖,為哥哥孫策報了仇,這樣人們才開始相信這位黃口孺子的執政能力,才暫時穩定了江東局勢。

可是,還沒有歇一口氣,同年,曹操就鐵騎南下,荊州劉宗束甲投降,又打得劉備丟盔棄甲,把戰火燒到了孫權的家門口。孫權深知,這 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江東已歷三世的他,在骨子裡是不想投降的;但由於內患不斷,導致勢力單薄,當時孫權能征慣戰的精銳部隊只有區區3 萬人,孫權自忖沒有能力與曹操抗衡,迫不得已,在魯肅不失時機地提出聯合劉備共同抗曹的策略的時候,他才決定聯手劉備抗曹。


2.劉備儘管有長坂坡之敗,但並沒有傾家蕩產,他有可以利用的力量,

劉備曾標謗自己是中山靖王第十七代後裔,是劉皇叔,這名頭好,可以利用;劉備當時受了重創,但自己還有嫡系部隊一萬多人,再加上江夏劉琦一萬水軍,兵力約有2萬人,而且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這些頂尖猛 將,又諸葛亮也加入劉備軍事集團,還是有一定的力量的;在軍事上,從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多個幫手,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3.劉備也需要聯手東吳抗曹。

當初,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就有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把劉備的筷子都嚇掉了,為了讓多疑的曹操今後不加害自己,劉備不得不與曹操分道揚鑣,徹底與曹操撕破了臉,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當時曹操正親率虎豹之騎追殺劉備,在當陽劉備已喪魂失魄、抱頭鼠竄,劉備只能放棄原來去江陵的計劃,前往江夏。

而劉備審時度勢,放眼天下,北方基本上已經被曹操掌握,天下有能力的人也就孫權與劉璋了,曹操要置自己於死地,自己已在顛沛流離的狀態,早知孤掌難鳴、孤力難支了;自己單方面抗曹困難重重,所以,聯合孫權,也是劉備的迫切需求,況且,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也認為東吳“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也”。


4.曹操逼 的。

曹操是胸懷大志的主,從蒞臨長江邊作的《短歌行》一詩中就可以看出,他妄圖統一中國的野心隨年齡的增大更加膨脹起來,他此時已經滅掉了袁紹、呂布等等英雄豪傑,他是絕不會讓孫權在江東坐大的,可以說奪取江東勢在必得;這就下了充滿殺機的戰書,不過,曹操太過自信了,此舉導致了孫權聯劉抗曹!

所以,國內形勢、劉備的境遇和力量、曹操的大軍壓境是孫權聯手劉備抗曹的根本原因!在群雄已滅,無人與曹操叫板的時候,如果孫權不聯手劉備,東吳單方面要取得赤壁之戰這樣規模的勝利,是痴人說夢,是根本不可能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赤壁大戰,孫劉聯合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將孫權不能聯合劉備,那麼結局必輸無疑。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其影響延綿數十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大定的曹魏軍團開始將目光投向南方。此時,東漢末年的烽火硝煙未盡,但逐漸顯露出崢嶸格局。孫吳政權經營江南多年,佔據了傳統的魚米之鄉,雖然南人陸戰實力不濟,但擁有著當時和荊州水軍並駕齊驅的一流水軍。藉助長江天塹,大有和曹操分庭抗禮,劃江而治的跡象。

東吳西邊,兩湖區域則是劉備盤踞的場地。雖然相較於曹魏和孫吳,劉備的總體實力不濟,但是劉備同樣擁有自己的優勢,三國第一智囊——諸葛亮是其軍師,武力值一流的五虎將是其座前統帥,雖然士兵數量不多,但大都身經百戰,在諸葛亮等人的運籌帷幄之下,有著當世不敵之勇。

再往西,則是佔據了廣袤川地的劉表。只是劉表(劉璋)為人贏弱,為帥不才,守土不力,攻土無能。從未曾入過曹操等人法眼。而地少兵稀的劉琦更是毫無存在感,完全一個路人甲。

那麼對於東吳而言,當時身邊能夠聯合的,不管他願不願意,只剩下劉備。另外一個實力夠強的潛在合作者,卻是相隔千里,在遙遠西北的馬騰。遠水解不了近渴。除此之外,孫劉聯合有著共同的利益,當時劉備不僅面臨著孫吳的困境,甚至處境更差。

首先曹操一直視劉備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在曹營之時,便有天下英雄為君和操耳。劉備絕非池中之物,曹操深知這一點。特別是劉備從毫無立足之地,到最終佔據兩廣的地盤,逐漸露出爭霸的面目,曹操深感威脅,要將立足未穩的劉備政權消滅在萌芽之中。

其次,和孫吳不同的是,劉備一直未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始終處於顛簸流離之中,寄人籬下的劉備沒有任何根基。所以劉備的實力在三方中最弱。

最後,劉表和劉備擁有宗親關係,曹操一直擔憂劉備會趁劉表虛弱之際,乘其不備取得荊州的實際管理權。而一旦擁有荊州這塊豐饒的地盤,又奪得荊州精銳水師,那麼以劉備軍團已經完全成型的高級智囊和統帥集團,完全可以成為抗衡曹操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以實力尚弱,但潛力又巨大,消滅在萌芽狀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既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那麼所對於和孫權的聯合,絕對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但是如果孫權一意孤行,僅僅依靠孫吳的實力,那麼能否有效應對曹操呢?

答案自然是不能。

首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不管孫權承不承認,一旦曹操祭出漢獻帝這面旗幟,那麼孫權如果不降,便終生背上了謀逆的惡名。要知道,之前都是諸侯之間的相互爭鬥,而現在時局相對已定,漢天子在手的曹操擁有著東吳所不具備的優勢。

其次,東吳的實力。

東吳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水軍,然而,這一優勢卻隨著劉璋投向曹操獲得精銳的荊州水師後蕩然無存。另外,如果不能聯合劉備,曹軍必然輕而易舉一手拿下整個長江中上游區域。那麼有著同等實力的水師,又佔據著上游的優勢,那麼東吳的水軍又能支撐多久?

最後,東吳的軍心已然不穩。

曹軍大軍壓境,東吳政權就已經亂作一團,其中投降派佔據著多數。如果不是周瑜等少數舉足輕重的人堅決抵抗,那麼東吳實際上在一開始就已經軍心動搖了。而後,諸葛亮舌戰群儒,將東吳一眾文官謀士懟的啞口無言。除了依靠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自然還有劉備兩萬兵力作為後盾。不然,任憑你舌燦蘭花又怎能讓這些人以卵擊石?

所以,如果孫權認不清形式,不能連劉抗曹,坐視曹操佔據荊州,擊潰劉備,然後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東吳,那麼以東吳僅僅能抽出數萬的人馬,何以抗衡曹操的十多萬大軍?最終必然落得功敗垂成,身敗名裂的局面!


Crazy歷史


赤壁之戰,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咱們先來說一說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

曹操在被徵烏丸後,基本上算是統一了北方,曹操何等抱負,經過了多年的殺伐征戰,自己的雄心壯志已經快要實現。於是率大軍南下,直取荊州,荊州戰略要地,兵家必爭!剛到荊州不久,劉表死了,隨後他的兒子劉琮投了降。
曹操劇照



對於想建功立業實現偉大政治抱負的曹操來說,可謂春風得意!遂率精兵五千,夜以繼日追趕劉備,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此時,一直處於弱小的劉備,經過曹操的凌厲追擊,真正是無回擊之力!巴不得有神仙相助!

於是江東孫吳的魯肅來了,傳遞了孫劉聯盟的好消息,劉備是英雄,一拍即合。哪魯肅為什麼回來?那肯定是代表孫權的意志,也就是說,孫權批過的。孫權為什麼要聯盟?

劉備劇照

群雄逐鹿,到此時,就曹操、劉備、孫權三家了。並且曹操勢力最強,給孫權的信中,號稱80萬大軍。周瑜大都督曾對孫權說"撥五萬兵馬抵抗曹軍,而孫權說先撥三萬,後再補給"由此可見,曹軍南下,聯合劉備是必然。畢竟劉備手上還有兩萬兵馬。不聯合,自然唇亡齒寒。

周瑜劇照

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現在看來,能贏,因為赤壁之戰,東吳周瑜是整個戰爭的總指揮,如果真要說劉備方面也是出了力的,那就是諸葛亮堅定了周瑜抗曹的決心。

但是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因為,面對曹操來勢洶洶的大隊人馬,如果曹操不驕傲輕敵,如果曹操的兵馬沒有不服水土,如果曹操改變作戰方略。


蔥蔥那年


首層來說孫權不聯合劉備贏的機率更小。孫權的問題是太過年輕,江東是他的哥哥孫策打下來。當時曹操寫了一封威脅信給孫權,東吳上下皆懼。東吳上下都勸孫權投降曹操。以張昭、秦松為代表。兩人是孫策時期的四大謀主之一。張昭又是江東政權文官的領袖。只有周瑜和魯肅等少數人力主抗曹。但主張投降的人太多。當時周瑜正率軍去鄱陽,魯肅力勸孫權召回周瑜。周瑜受使至鄱陽,肅勸追召瑜還。魯肅是主張聯劉抗曹。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徵荊州,八月劉表病逝。魯肅馬上向孫權進言講:“現在劉表死了,兩個兒子又不和,荊州將領又各自為黨。劉備是天下梟雄,跟曹操有隙,寄居於荊州,劉表忌其才能而不能用。如果劉備跟劉表兩個兒子齊心合力,則安撫他們,並結為同盟。如果他們離心離德,再作別的打算。我請求去荊州弔喪,並勸說劉備安撫劉表舊部,同心一意對抗曹操。”魯肅才到夏口就得知劉琮投降,劉備逃跑了。魯肅馬上去找劉備,在當陽相遇。魯肅見到劉備,馬上表達孫權要結盟抗曹操。諸葛亮請求跟魯肅一起去柴桑見孫權。


孫權是肯定不願意投降曹操的,因為他的理想是南面稱孤。正如當年曹操丟失兗州時想要投降袁紹。當時程昱問曹操講:將軍您自問能甘於袁紹之下嗎?也正如劉備要離開曹操是一樣的。當年曹操對待劉備是非常崇遇的。因為劉備也不甘於人下。再者曹操指出天下英雄只有他們倆。劉備也害怕曹操會加害於他。

劉備是天下梟雄:

魯肅在去荊州找劉備聯合時就對孫權說過劉備是天下梟雄,藉以對抗曹操。劉備跑去江夏後,當時曹操手下都預料孫權會殺掉劉備。只有程昱認為不會。程昱講:“孫權年少繼承父兄基業,尚未被天下所懼怕。曹公無敵於天下,剛剛攻下荊州,聲威震動江南,孫權雖然有謀略,但不能獨立對抗,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能抵敵萬人,孫權必定藉助他們以與我們對抗。劉備的災難得解脫,勢力範圍也被分定,劉備依靠這個幫助站穩了腳跟,再要捉殺他是不可能的了。”孫權果然跟劉備聯合對抗曹操。權果多與備兵,以御太祖。

劉備雖然一直實力非常弱小,但曹操也好還是其部下也好,都把劉備視為英雄。而且視關張為勇冠三軍的萬人敵。比如公元207年曹操準備遠征烏丸時,曹操的部下皆擔心劉備會勸劉表偷襲許昌。他們不怕據有荊州的劉表而害怕實力弱小的劉備。還是郭嘉講劉表不會用劉備的,曹操才決定遠征烏丸。


劉備實力尚存:

諸葛亮在柴桑時也是力勸孫權聯劉抗曹。孫權雖然同意抗曹,但還是詢問劉備還有沒有力量抗曹。諸葛亮講他們這邊剩餘人馬加上關羽水軍有萬人,江夏劉琦那裡也有一萬多人。孫權聽了非常高興。要知道孫權只給了周瑜三萬人馬,劉備這兩萬多人也是不小的助力。赤壁之戰不光是周瑜打的,劉備也是親臨前線出了很大力。權(孫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劉備)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劉備)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瑜(周瑜)、普(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劉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備(劉備)、瑜(周瑜)等復追至南郡。

劉備的兩萬多人馬雖然不多,但也是不小的助力。因為孫權也只派了三萬人馬。當時周瑜向孫權要五萬人。孫權講:五萬人一下子難以集結,我已經準備好三萬人。你帶著先去,我繼續在後方集結人馬。


荊州人服劉備之雄資:

公元200年劉備來到荊州,劉表並不怎麼重用。加上劉表這個人無大志。很多荊州人紛紛寄望於天下梟雄劉備。荊州豪傑歸先主日益多。當時很多避亂荊州的北方士人,也認為劉表不能成事。像杜襲、繁欽、趙儼等就跑到曹操那裡去了。像裴潛、司馬芝、王粲等,則是在等待明主。像徐庶、伊籍、尹默等則投劉備。徐、尹皆是司馬徽的學生。當時據有荊州的如果是劉備,我想很多避亂荊州的士人也許會為之效力。

公元208年八月劉表病死,霍峻、向朗等荊州豪強就帶著自己的武裝投靠劉備。表(劉表)卒,峻(霍峻)率眾歸先主。表(劉備)卒,(向朗)歸先主。向朗也是司馬徽的學生。九月劉琮決定投降後,劉琮身邊一些不願意投降曹操的人反投劉備。琮(劉琮)左右多歸先主。劉備從新野跑到江夏時,很多荊州豪強也隨之南下。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赤壁之戰後,劉表舊部紛紛南下投劉表。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劉備)。

公元209年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打下半個南郡。劉備南征荊州零陵崗、武陵、桂陽、長沙四郡,沒怎麼打就投降了。劉備得到荊州四郡後,連淮南雷緒都帶著幾萬人相投。雷緒並沒有就近投孫權。三國志: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



孫權要是沒有劉備,赤壁之戰難說勝負。當時曹操親自率水陸軍是為了打劉備,打江東只是順便的事。公(曹操)自江陵徵備、公至赤壁,與備怕(劉備)戰。曹操是把劉備做為主要對手。曹操從華容道衝出時大喜,諸將皆問原因。曹操講:劉備確實是我的對手,但還是計劃不周,如果早點來華容道放火,我就死在這裡了。劉備確實放火了,只是曹操已經走了。而曹操對周瑜的態度在後來給孫權書信講:我燒餘船自退,讓周瑜徒獲虛名。



公元210年曹操得知孫權把半個南郡給劉備,並默認劉備據有荊州南部四郡。當時曹操正在書寫,筆都掉到地上。曹公聞權(孫權)以土地業備(劉備),方作書,落筆於地。曹操會如此緊張的原因在於劉備這個英雄一旦有了地盤,將來會成為大敵。劉備才據有徐州,曹操棄袁紹而東征。曹操擊敗袁紹,又立馬南征。在劉琮已投降時,立馬急追擊劉備。在荊州還沒有完全安撫,順江徵劉備。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