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的軍事將領,一腳影響歷史二個朝代

“衝冠一怒為紅顏”講的主人公便是吳三桂。不過這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大概杜撰而為,不過是文人墨客的無聊之作。這種確定虛假的歷史故事不必過多的傳誦,毫無意義。正如蔡鍔與小風仙的故事,也不過是善於美化歷史的人們的意淫之作。小鳳仙不過普通一妓女而已,一下子把她提高到民族大義的高度實難接受。而多數人不加考證而爭先傳唱不過是滿足自我的美化的需要而已。歷史向來殘酷無情的,有時讀起來很索然無味的,沒有這麼多風花雪月可以消遣。英雄旁邊有美人,但是大概沒有多少紅顏知己。


最具爭議的軍事將領,一腳影響歷史二個朝代


吳三桂身於遼東將門之後,去其舅祖大壽一家族更是明朝在關外的主要抗清勢力,故儘管在崇禎皇帝誅殺不少將才時也不敢貿然對其進行打擊。

當世時,明朝可謂內外俱憂,關外滿族不斷進犯,屢據不止,而在關內,李自成之農民軍風起雲湧,侵襲各省,大明王朝處於生死存亡之時,中華民族處於歷史的三岔口,歷史會如何選擇,三股勢力如何角逐取勝。


最具爭議的軍事將領,一腳影響歷史二個朝代


而吳三桂又是如何走向歷史舞臺呢。袁崇煥因皇太極之反間計被崇禎皇帝誅殺,洪承疇,祖大壽先後降滿,各位關外抗滿名將都一一走下歷史舞臺。吳三桂就這樣一下子被推上了歷史之三岔口。吳三桂當然對當時的時局也感到困惑也無奈。其所推崇的前輩洪承疇與祖大壽都沒有為大明盡忠,這對其實不小的觸動,而其不少親朋也也投降。不過那時的吳三桂還是堅持原則絕不投降,足見其氣節。明皇室對其極為重視,視為柱國之臣,而陳圓圓也是在這個時候因國丈為巴結吳三國而貢獻的。

明王朝腹背受敵,前有李自成,後有多爾袞,而有為將臣卻無。此時歷史給吳三桂的使命過多,農民軍即將攻克北京,崇禎急忙調吳三桂回京勤王,然而,未到,北京攻陷,崇禎吊死。吳三桂再次陷入人生的抉擇。清軍與農民軍多對其進行勸降。當時,因李自成軍隊佔據北京,吳三桂一家老小几十口全部在李的控制之中。吳三桂一方面為挽救家人,一方面傾向於投降於漢人。與李自成密談後,吳三桂從山海關往回趕,山海關由農民軍將領守護。但吳三桂在途中,聽聞李自成軍隊在北京的所作所為,將明朝官員燒殺掠奪,毫無章法,吳三掛的父親吳襄也被農民軍所虐打。而野史所傳為聽說李自成將其陳圓圓奪取,大怒,從此與農民軍勢不兩立,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故事之所在。不過野史本人不覺得可信。當時主要的情況我覺得吳三桂見農民政權如此殘暴無章,自己此去北京凶多吉少,也料定如此政權必不能長存。


最具爭議的軍事將領,一腳影響歷史二個朝代


最後,他選擇了清軍,與多爾袞博弈合作,吳三桂借兵攻殺農民軍,最後劃黃河而治,而多爾袞也一直含糊其辭。山海關一開,清軍入關,吳軍與農民軍鏖戰不分時,八旗軍衝出,農民軍潰敗,其後吳三桂一路追擊,將李自成軍隊打擊得無還手之力,大順政權從此不再。北京由多爾袞把持,清軍已經完全掌握形勢,吳三桂為勢所迫,只能接受清朝的賞賜,吳三桂被封平西伯。

後來,吳三桂為討清軍之信任,征戰西部,誅殺農民軍殘餘及明朝勢力。很快南明小朝廷也覆滅。吳三桂被封平西王,其征戰至雲南,後封地立於雲南,成為清朝封的五個異性王之首。吳三桂在雲南積蓄力量,宛如小朝廷。


最具爭議的軍事將領,一腳影響歷史二個朝代


後來康熙削藩,吳三桂再次金戈鐵馬,揮軍北上,五年攻陷六,七省,三藩叛亂,但形不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軍事勢力,而清王朝又進行極力彈壓,吳勢力漸漸不支。吳三桂一死,更是分崩離析,三藩被剿滅。吳三桂被滅三族。縱觀吳三桂一生其智其勇,不愧為當時英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