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大小金川之戰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維護西南邊疆穩定的兩次大規模戰役。位列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二。

大小金川西連甘孜藏族自治州,與康藏相通。東連成都平原進入川西高原的咽喉—漢川縣,是嘉絨藏區通往漢族地區的要道之一。南接雅安地區,直通內地。北接川西高原與青海甘肅相通,為內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肅等藏族地區的咽喉與橋樑地帶。它可以遠扼西藏青海甘肅等藏族地區,近控力邊。因而它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都極為重要。在當地有許多的土司。在各土司中小金川在它們中間,而大金川又在小金川西邊。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明清更迭之際金川部落首領乘機脫離明朝的統治,形成割據勢力。清康熙五年俊拉首領嘉勒巴歸附清朝。人們稱俊拉為小金川。康熙六十年嘉勒巴之庶孫土舍莎羅奔派人來四川省城投誠。後來他又派兵跟隨清軍出征羊炯有功,清朝讓他管理大金川駐牧事務。

清朝的邊疆政策就是恩威並施、因俗而治。不讓哪家有獨大和他叫板的資格。

雍正元年為了削弱俊拉的勢力,清朝授予莎羅奔大金川安撫司職銜。大金川土司的稱謂正式得到了清朝的承認。於是就有了大小金川之別。乾隆以後清代文書中所稱金川皆指大金川。從此大小金川成為兩個互不統屬獨立的土司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的統治者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統治方式。它和中原的皇帝很像都是可以世襲的!土司制度到明末清初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雍正採納了雲貴總督鄂爾泰的建議在西南掀起大規模改土歸流的運動,革除土司,建立州縣。改土歸流的政策在雲南和貴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但是想在大小金川地區進行改土歸流卻比在雲貴地區實行還要困難。因為這裡環境惡劣,造成了當地民眾好勇鬥狠的社會風氣。而且土司們也不願放棄自己的權益。他們經常互相兼併對方來做大自己!在清朝對大小金川用兵之前曾對瞻對用過兵。因為當時的將領想早日回去就謊稱燒死了叛軍的首腦。這次行動就這樣收場了!這個結果使清朝在當地的威信大大降低,大金川土司更加藐視朝廷。大金川土司把開拓疆土擴充人口作為自己的目標不斷的想發動戰爭。這樣下去大金川和清朝早晚必有一戰!

乾隆七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病故。清朝任命他的弟色勒奔細承襲土司職。色勒奔細為了控制小金川就把自己的侄女阿扣嫁給了小金川土司澤旺。阿扣私通澤旺之弟土舍良爾吉。乾隆十年色勒奔細勾結良爾吉襲取小金川,小金川至此由良爾吉管理。這時清朝對瞻對的用兵剛結束不久,因此對於大小金川的鬥爭清朝無意派兵介入,僅僅以檄諭相告以求息事寧人。

但是清朝的警告對大金川來說沒有任何效果。乾隆十二年色勒奔細發兵攻打別的土司。四川巡撫紀山一面奏聞請旨,一面派兵鎮壓。但卻遭到大金川土司的伏擊而失敗。川陝總督慶復奏請用以番治番之法,暗令小金川等土司對大金川進行圍攻,但屢試無效。乾隆讓紀山親赴番地相機而動。又調雲貴總督張廣泗補授川陝總督,代替慶復。乾隆希望通過大兵壓境迫使金川地區的事態得以平息,希望通過張廣泗用治理苗疆的經驗來解決當地的問題。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但是大金川完全沒把清朝的警告當回事繼續我行我素。乾隆終於被震怒了,他命令督撫等迅速派選官兵統率前往,擇機剿匪。同時催促張廣泗迅速赴四川指揮作戰。第一次金川之役就這樣開始了。

張廣泗在進剿之初確實有所進展,先後收復了大金川所佔的一些地方。小金川土司澤旺也聞風投誠,並出兵協同清軍攻打大金川。

大金川的主要據點一個在勒烏圍,由色勒奔細親自把守。另一個在刮耳崖,處於大金川要路。為了攻打這兩個據點張廣泗分兵兩路從西南兩個方向進攻。西路分四路,南路分三路。七支軍隊共計漢土官兵三萬餘名。西路軍打到距刮耳崖官寨僅二十里地。南路軍攻得大金川碉卡數處,使金川番兵退守獨松碉寨。但是在大金川的戰碉面前清軍束手無策了。張廣泗此時才意識到攻打碉卡之艱難。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清兵用盡了各種辦法均不能奏效。乾隆讓張廣泗暫且移師到平曠之地稍作休整等第二年開春再戰。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兵攻佔江岸的噶固碉卡,守碉的八十餘名土兵開碉門隨大金川兵渡河而去。然後又攻取郎建業所立的卡倫七處。在大金川兵的追擊下郎建業率部退至巴底,總兵馬良柱所部也撤退到了孫克宗碉寨。張廣泗損兵折將,進攻大金川的計劃完全破產。

張廣泗進剿失敗後乾隆派嶽鍾琪到軍前效力。同時命班第留駐軍中佐助張廣泗。班第自知自己難以影響張廣泗,他建議乾隆派遣一員能諳練機宜,識見在張廣泗之上的重臣前往軍前料理。乾隆派訥親為經略赴金川指揮戰事。訥親到達張廣泗駐紮的小金川美諾軍營,次日張廣泗卻離開美諾前往卡撒軍營。可見二人並未仔細商討破敵之策。

訥親也趕赴卡撒同張廣泗察看昔嶺等處地形後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從昔嶺的色爾力山樑突破,直搗大金川老巢刮耳崖。他們兵分三路進攻昔嶺,結果三路人馬都損失慘重。經此次慘敗訥親的驕氣被打掉了。訥親對大金川束手無策,不敢再言進攻且事事聽張廣泗調度,不再主持軍事。

乾隆接到訥親張廣泗二人意見向左的奏疏。訥親前後所奏不一,已是胸無謀略方寸大亂,而且把勞師糜炯的責任全部推到張廣泗的身上。乾隆接到嶽鍾琪兩份告發張廣泗的奏摺。乾隆對訥親張廣泗徹底失望了。乾隆傳諭召訥親張廣泗來京,面議機宜。

見張廣泗訥親在金川一年徒勞無功,乾隆的小舅子傅恆請命去征討金川。乾隆同意讓傅恆前去征討金川。為了配合傅恆乾隆又增派滿漢官兵三萬五千名,加上原有的漢土兵丁共計六萬人。

傅恆到達卡撒軍營就將小金川良爾吉、阿扣等人斬首示眾。然後向乾隆報告舍戰碉而搗賊巢的作戰方案。當乾隆獲悉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細乞降後就讓各路官兵在明年二月以前到達金川,希望明年三月內成功。若超過三月應允許其求降,以省努費和人力。將來若得勒烏圍、刮耳崖傾其巢穴,三兩日內經略大學士即當凱旋,迅速還朝。一切善後事宜交嶽鍾琪辦理。面對乾隆對金川戰事態度的轉變,傅恆似有壯志未酬之憾,仍堅持掃庭犁穴,殲滅金川。

大金川在被清兵圍困了近兩年的情形下己是彈盡糧絕,兵馬疲睏。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細屢次在戰場上喊降, 傅恆則堅持要求色勒奔細把自己綁好前來投降,才會饒他不死。色勒奔細派人到嶽鍾琪的軍營乞降,嶽鍾琪允准代奏,隨即稟告傅恆。第一次金川戰事就這樣結束了。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在這之後雖然土司之間還有一些摩擦,但是還沒有到清朝出兵干預的地步。直到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得知大金川土司郎卡將女兒嫁給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子僧格桑,他意識到這裡面有問題就讓阿爾泰當留心,不可對他隱瞞什麼。

事情果然不出乾隆所料。乾隆三十五年小金川僧格桑藉口鄂克什土司讓喇嘛詛咒他們然後發兵攻佔了鄂克什的三個寨子。鄂克什向四川總督求援, 阿爾泰見調解不成與提督董天弼親往彈壓,僧格桑被迫撤兵,但不退還所佔土地。小金川因娶郎卡之女為妻,所以小金川與鄂克什發生糾紛時大金川也從旁聲援小金川。因乾隆出面干涉,僧格桑懾於清朝大兵而表示願意退還所佔鄂克什的土地及人口。

不久大金川土司郎卡病故,土司職由其第四子索諾木承襲。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再次發動反清鬥爭。

乾隆讓溫福桂林分別攻打小金川,索諾木派兵幫助僧格桑抗擊清軍。乾隆三十七年桂林兵敗被罷黜,乾隆用阿桂代替桂林。清軍攻佔小金川美諾官寨,僧格桑逃到大金川。小金川藏族反攻清軍收復美諾,清軍死三千人,主帥溫福戰死。當時乾隆在熱河聞報後決定以阿桂為定西將軍率軍入川增援。阿桂攻佔美諾。清軍第二次征伐金川以來受到當地藏族人民的堅決反抗深陷重圍,屢遭失敗。乾隆惱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討平小金川后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為抵抗清軍的進犯大金川增壘設險,嚴陣以待。其防守遠比小金川嚴密,堅持鬥爭長達兩年,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乾隆四十年索諾木殺了僧格桑,想獻屍投降,但是乾隆不准他投降。

一個月後清軍攻破了大金川勒烏圍官寨。又攻破索諾木最後據守的堡寨噶爾崖,索諾木投降。第二次大小金川的戰鬥就此結束!戰爭結束後清朝在這裡駐軍屯墾,以防再次發生反抗事件。

經過大小金川之役清朝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清朝平定大小金川的戰爭前後兩次,歷時七年,耗費白銀七千餘萬兩。導致張廣泗、訥親、阿爾泰、溫福四員大臣死亡,陣亡將士三萬餘人。殺抗命番兵兩萬以上,而所平定之地不過是四川省西北部的深山荒野,縱深僅僅二百餘公里。與朝廷大軍作戰的只是人員不滿三萬、武器裝備非常落後的大小金川沿岸的藏民。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中期的一次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場戰爭對清朝維護國家和多民族的統一有很大的意義。對保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雖然戰爭給大小金川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戰後乾隆在這裡實行的一系列積極的經營措施,對這裡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大小金川之役的結束標誌著中原王朝在南方的改土歸流政策取得了最終的成功,基本劃定了今日中國的南方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