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愧而死的中國父親

1944年6月底至8月初,人稱東方莫斯科保衛戰的衡陽保衛戰震驚中外。國民革命軍第10軍1.76萬將士,與近20萬日軍激戰47天。日本軍隊雖然最終迫使第10軍停火,攻佔了衡陽,卻付出了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而第10軍傷亡不到1萬,這是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最痛苦最羞愧的慘勝,以致最囂張的日本人如今路過衡陽,尤覺膽寒。


我的家鄉白地市,離衡陽保衛戰主戰場不過七十公里,可是,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跟我說起過衡陽保衛戰,不是鄉親們不願意說,是因為他們也沒聽說過。我是長大以後,才從故紙堆裡偶然知道,衡陽還有一個足以讓每個衡陽人自豪的衡陽保衛戰。讓我十分沮喪的是,我小時候聽過的“走日本”故事(白地市把日佔時期稱為“走日本”),卻足以讓全中國的抗日烈士死不瞑目。


為尊者諱,為英雄諱,我不應該說出下面的故事,我斗膽抖落家醜,只為了藉此祈願,悲劇不再重演,父親能保護兒子健康成長,國家能保護人民安居樂業。


羞愧而死的中國父親

日軍


《父子逃兵》

羅爾


祖父人高馬大,是白地市的“職業壯丁”。


那時候,中國正在走“走日本”,蔣委員長號召“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打日本糧子(白地市把當兵叫吃糧,軍人叫糧子)。祖父是獨子,無需出力,祖父沒錢,當然也無需出錢。但白地市許多理當出力者也不想出力,於是,就有了祖父那樣的“職業壯丁”——替人當兵,當一回得大洋一塊。祖父沒進過學堂門,思想境界遠不如現在抵制日貨的憤青,他一心思想的是,到了部隊,如何儘快逃回家來。


祖父一連替人當了三次兵,最長的一次當了一個月,最短的一次只當了一天一夜就跑掉了,連日本糧子的面都沒見著,更沒朝日本糧子開過一槍。祖父賣命得來的三塊大洋,讓他在譚家山的賭場和窯子裡度過了三個銷魂之夜。


1944年,祖父19歲,他第四次替人當兵,加入方先覺的第10軍。這一次,日本糧子已打到衡陽,祖父還沒來得及逃跑,就直接上了衡陽保衛戰的前線,與日本糧子噼哩叭啦打了47天。祖父不知道自己幹掉了多少日本糧子,他只知道,一見日本糧子,就不斷地開槍、開槍、扔手榴彈。


頂著別人名字當兵的祖父,本來就沒打算好好當兵保家衛國,當方軍長命令停止戰鬥、部隊亂哄哄之時,他扛著漢陽造又一次當了逃兵,往家鄉白地市方向猛跑。路過洪橋時,祖父把打過日本糧子的漢陽造賣給一個地主,得了兩塊大洋。


和日本糧子打了47天,並沒能讓祖父的思想覺悟高一些,目睹一起吃糧的中國糧子一個接一個在身旁倒下,祖父只有一個想法,只要能活著回家,就買幾畝地好好種田,他媽的再也不替人當兵吃糧了。懷揣賣槍得來的兩塊大洋,他一路盤算,兩塊大洋可到廣東連州買兩擔鹽,挑回白地市就是四擔鹽,一個月跑兩趟,就是八擔鹽,八塊大洋!一年下來能賺多少大洋,沒讀書的祖父算不清楚,但他知道,肯定能買不少田。等半夜裡摸回到家裡,在祖父的盤算裡,他已是牛馬成群良田百畝的小地主。


曾祖父不如祖父有遠大理想,但祖父手中的兩塊硬邦邦的光洋,還是讓曾祖父已呈菜色的臉放出了難得一見的光芒,發願浪子回頭、重新做人的兒子,更讓曾祖父歡喜不盡。


第二天早上,兩爺崽買了半斤油豆腐,用鹽醃著,作為挑鹽路上的大菜,然後,挑著空籮筐,踏上了挑鹽之路。


往七返八,空籮筐去連州,需走七天,挑著滿滿的一擔鹽(160市斤)回白地市,需走八天。湘粵挑鹽路上的青石板,至今光溜溜的,那都是挑鹽漢子的腳踩光溜的。21世紀,白地市的後人們幾次議論重走祖輩挑鹽路,但也就是那麼說說,一直沒人真的走,花費七八天時間去翻山越嶺,有病!


半個月後,當祖父和曾祖父各挑著一擔鹽興沖沖回來時,白地市已成為日本糧子的天下!許多年後,白地市的後人們從書上和電影上知道了許多抗日故事和抗日英雄,但在祖父們平靜的敘述裡,白地市並沒有“抗日”二字!後人們經常聽到的故事是,一兩個日本糧子就能洗劫一個村子,他們嫌“三八”大蓋掂在手裡礙事,總是順手放在門外,然後,進到屋裡宰殺豬羊,姦淫婦女,從來沒有發生過誰搶過“三八”大蓋把日本糧子幹掉的故事!而且,講述和複述這些故事的人全都說得那麼坦然,一點點憤怒或鬱悶都沒有,口口聲聲的“日本糧子”,也沒有任何貶意。


祖父和曾祖父挑著鹽翻越楓樹山時,被一個放哨的日本糧子盯上了。


在半山腰的涼亭裡,兩爺崽吃完挑鹽路上的最後一坨油豆腐,正啃順手在路邊挖來的紅薯時,日本糧子出現了,“嘩啦”拉動槍栓,嘴裡“呱啦”著什麼。兩爺崽頓時住了口,就好像他們偷的紅薯是那日本糧子種的一般,臉上現出難看的笑容。日本糧子當然不介意他們偷吃了誰的紅薯,也不怎麼介意他們販私鹽,他看中的只是這兩個中國人的身強力壯,需要他們挑炮彈。他一腳踢翻了一籮筐白花花的鹽,把手中的“三八”大蓋朝曾祖父胸脯上一杵,大喝一聲:“開路的開路!”


曾祖父那一年41歲,學會了種田的種種技能,卻沒見過什麼大世面,日本糧子的槍桿子朝他一杵,頓時讓他臉色慘白尿溼了褲子。


從廣東千里迢迢一步一個腳印挑回來的鹽,被日本糧子隨便一腳就踢翻了,祖父的小地主夢立刻就“稀里嘩啦”破碎了。祖父沒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但他並不怕自己幹掉過好幾個的日本糧子,他心中一熱,把手中的半個紅薯砸在日本糧子的臉上,同時,一躍而上,猛撲過去。日本糧子橫行白地市半個月,從來沒遇到敢與皇軍動手的老百姓,一時驚慌,槍掉落地上,人也被祖父撲倒在地。


祖父到底挑著160斤鹽趕了八天路,力有不逮,出其不意的優勢就像一陣風,迅速就過去了。受過摔跤訓練的日本糧子很快就佔了上風,翻身把祖父壓住,掐住他的脖子,把他的頭一下接一下地往地上撞。


祖父眼看不敵,啞著嗓子對愣在一旁的曾祖父大叫:“爸,快上啊!拿扁擔劈他!劈他!”曾祖父正當壯年,狂奔的水牯,他上前按住牛角,水牯就動彈不得。他只要一出手,無需扁擔,也能把日本糧子打扁!


可是,曾祖父像全中國所有的農民一樣,怕事,怕政府,怕所有手握槍桿子的人。他扔下扁擔,扔下兒子,掉頭就跑!


多年以後,白地市人在說起曾祖父棄兒子而逃的故事時,並沒有流露出不屑和鄙視,反而有幾分同情。因為,曾祖父沒能跑掉,他掉頭逃跑時,一頭撞在一棵樹上,撞暈了頭,跌下懸崖,死得很慘!


祖父眼見曾祖父跌下懸崖,心中大慟,哀號一聲,徹底絕瞭望。


祖父當然沒有死在那一天,那時他還沒娶妻生子呢。垂死掙扎中,祖父摸到了日本糧子掛在腰間的刺刀,他拔出刺刀,後背進,前胸出,把日本糧子刺了個透心涼,刀尖還把他自己的胸脯刺了一個洞。


差點被逃兵父親害死的祖父,第二天又當了中國糧子,第一次為自己當兵吃糧,寧死不再做逃兵。


當抗戰結束時,勇敢的祖父做了國軍的排長。在後來的國共戰爭中,又升到了營長。因為祖父堅決不願意做逃兵逃到臺灣去,在衡寶戰役中,祖父重傷被俘。作為國民黨反動軍官,祖父坐了幾年牢,刑滿釋放後,被紅衛兵用皮帶抽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