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渡鳥和大顱欖樹的故事

大顱欖樹,又名為卡伐利亞樹,是生長在非洲島國毛里求斯的一種珍稀樹種。渡渡鳥,僅產於印度洋毛里求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

渡渡鳥和大顱欖樹的故事

渡渡鳥和大顱欖樹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大顱欖樹曾經是島上大量出口的優質木材資源。幾百年前,它們的蹤跡遍佈全島,在渡渡鳥滅絕之後,大顱欖樹也日漸稀少,似乎患上了不育症,到20世紀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顱欖樹,且都是百年老樹。

1982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學教授斯坦雷·坦布爾,在島上對卡伐利亞樹作了幾個月的深入研究。他驚奇地發現,儘管此樹年年開花結果,卻沒有一顆種子發芽,而且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幾百年。

他翻閱了歷史記載,發現人們早就注意到這一奇怪現象了。20世紀30年代,一些當地的植物學家擔心卡伐利亞樹會滅絕,曾經採集了這種植物的種子,用各種方法進行種子處理,試圖促使它們發芽。可是,一切努力都失敗了。這些植物學家失望地寫道:“看來,在島上殘存的那幾棵卡伐利亞樹死去之後,它們就要在地球上滅絕了。人類眼看著這種珍貴樹種走向滅絕,竟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

坦布爾教授想起了在該島一度生存過但已滅絕的鳥類--渡渡鳥。坦普爾細心地測定了大顱欖樹的年輪後發現,它的樹齡正好是300年,就是說,渡渡鳥滅絕之日也正是大顱欖樹絕育之時。

坦布爾教授的假設被證實了:卡伐利亞樹果核的發芽依賴於渡渡鳥的腸胃;渡渡鳥滅絕了,卡伐利亞樹也因無法繁殖後代而走向滅絕。

之後他利用吐綬雞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幾天後,種子排出體外,果實被消化掉了,種子外邊的硬殼也消化了一層。坦普爾把這些種子栽在苗圃裡,不久,種子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芽,大顱欖樹的不育症被治好了,這種寶貴的樹木終於絕境逢生。

人類導致了渡渡鳥的滅絕,渡渡鳥的滅絕,導致了大顱欖樹的瀕危。究其原因,是環境的破壞,生態的惡化,導致了生物鏈的失衡。我們要清楚並牢記的是,人類也是生物鏈上的一環,切不可因一時之利,最終讓悲劇在人類身上重演。

渡渡鳥和大顱欖樹的故事

資料鏈接

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事情的真相沒有這麼簡單,渡渡鳥和大櫨欖樹的關係有點被過分誇大了。

據研究發現,島上其它一些動物的消化道的處理同樣能讓這種樹的種子發芽,尤其是一些龜散佈種子的能力更強。大櫨欖樹數量的減少更可能是因為豬和食螃猴還有競爭性植物的引入。

也就是說,邏輯關係不是:

人來了→帶來了入侵物種→滅絕了渡渡鳥→沒有動物給大櫨欖樹處理種子於是它們要滅絕了

而是:

人來了→帶來了入侵物種→滅絕了渡渡鳥→這些入侵物種→讓大櫨欖樹瀕臨滅絕

而且大櫨欖樹的傳種者之一毛里求斯鸚鵡也滅絕了。那傢伙也是大櫨欖樹重要的傳種者之一。不過無論怎樣,都是人類活動導致這些物質滅絕的,對於這些,人類難逃其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