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買的節日越來越多,用來過的越來越少,這樣真的好嗎?


用來買的節日越來越多,用來過的越來越少,這樣真的好嗎?

說實話,我相信很多男同胞是很害怕一季度。因為一季度的節日太多了,元旦、春節、元宵節、情人節、三七女神節、三八婦女節、白色情人節。這幾個節日,不用多說,都是買東西送禮“考驗”,而且不用提醒,打開各種網站、網頁、電商APP,甚至是走進商場都會有各種醒目的標識友情提醒:消費者朋友們,又到了XX節了,是不是該買點東西慶祝一下,或者買點禮物送禮一下。甚至有朋友跟我說,過完3月14日的白色情人節,還要考慮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要不要送禮物。

遇到女朋友追求浪漫的,一季度這麼密集的節日,就得挖空心思想想如何送點不一樣的,並且根據節日的“大小”合理安排禮物的價值。

遇到更通情達理的女朋友,通常會提前把想要的東西明示或者暗示告訴你,省去了腦細胞消耗的過程,只需要簡單地比較比較牌子就能買好禮物。

如果是情侶時間比較長的或者老夫老妻,可能就更簡單了,只需要準備好錢,一鍵清空購物車就可以了。這樣可以100%地避免了不會選禮物,以及選的禮物對方不喜歡的問題。

我不記得這種“風氣”是怎麼興起的,我只是覺得過了這麼多年,用來過的節日越來越少,用來買的節日越來越多。可能用來過的節日只剩下清明、端午、重陽這幾個老節日了,不過這幾個節日也確實不太適合送禮物。其他的節日,甚至是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以及人造的5·20、雙十一、6·18統統多變成了更加純粹的購物節。

1.是我們的需求變多了,還是我們的需求被“管理”了

記得最早一次參加雙十一購物節的時候,當時只會感嘆,原來東西還可以這麼便宜,於是一下子買了好多。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是我們的需求變多了,我們的錢包更鼓了,因此需要買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需要這麼多購物節來匹配我們的需求。

後來過了幾年,我經歷了有的時候很有錢,有的時候現金吃緊的時候,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其實多了購物節我還真的沒買什麼額外的東西,不過是把這段時間需要的東西統一放到一起來買了。

還是拿雙十一舉例吧,原先十一過完一般要購物一波,十一月和十二月還要購物一波。但是現在不同了,基本上九月結束,四季度三個月的東西,除非是急的馬上就要用的或者日用品,否則都是通過雙十一一次性搞定。再後來有了6·18,基本上一個年中、一個年尾,把絕大部分不著急要的大件商品都買完了。

我的需求多了嗎?我感覺並沒有,反而在這些節日面前我更加冷靜了。第一,就算是我這種行動力非常強的人,也能夠更加清晰的知道某些東西不用著急買。第二,我知道這些東西過段時間就會降價促銷,雖然力度不見得大,但是平常這些商品的價格就顯得沒有吸引力。第三,臨近節日的這幾天買東西是沒用的,甚至商家也出於種種理由不賣給我,有的說過幾天XX節會更便宜,有的直接說要衝XX節日的業績。

結果就是,我們身邊好多原本衝動型的消費者,現在都學會了一件事情,放入購物車然後等著,要麼就是收藏然後等著。以前有朋友說,要買什麼東西,拿起手機搜完就下單,然後等著快遞上門。現在就算是再衝動,也會先看看最近還有什麼節日,有沒有什麼優惠,甚至放到收藏夾久了,突然覺得自己不再需要了。

所以說,我們越來越知道買的沒有賣的精,也越來越會管理我們自己的需求,知道何時該下手,何時該等等。

2.商家樂此不疲,我們審美疲勞

買買買的節日越來越多,商家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白熱化。一到節日沒有個專屬宣傳文案怎麼行?沒有專屬優惠套餐怎麼行?沒有專屬推廣海報怎麼行?甚至沒有專屬優惠產品怎麼行?

就比如說我看上了一個自己想買的東西,今年節日的專屬禮包是送一大堆其他東西。然後我動動手指翻翻評論就知道,去年同樣的節日專屬禮包送的是另一堆東西,而且很明顯,去年送的東西更實在也更符合我的需求。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這麼怎麼能忍?

於是我跟客服“理論”了半天,看看能不能換成去年的禮包,反正是同樣的價格嘛,不換不就吃虧了。結果我理論了半天,客服依然表示不能給我換,既然不給我換就不要怪我不打算買了。後來對這種事情越來越習慣了,甚至也越來越覺得不送別的禮包,光打打折可能也更好。

我相信大家也是一樣的,這麼多年花裡胡哨的宣傳、優惠早就折磨地審美疲勞了。反倒是文案越來越多,打折的規則越來越複雜,原本開開心心的買個東西,現在還要拿著草稿紙算個半天的優惠。其實也便宜不了多少錢,反倒是算優惠、湊單折扣弄得很心煩。

3.今後多給大家弄一些拿來過的節日吧

小時候喜歡過節,因為過節意味著放假出去玩,意味著吃點節日特色美食。現在一到XX節、XX日,第一反應不是過節了,而是禮物買了沒有?或者看看自己“種草”的東西有沒有特惠了。

平常去商場裡面也真的就是轉轉而已,反正需求都統一弄到固定的節日裡面了。所以,我感覺現在的節日越來越沒有樂趣,無非就是手機點點點,信用卡一劃,然後就索然無味了。還不如弄一點能出去走走,做點別的什麼事情的節日。

哪怕是清明節,回老家掃掃墓,見見親戚,或者是端午節吃吃粽子,或者是重陽節和家人一起去爬個山,也比其他節日有意思。因為其他買買買的節日,真的就是買買買,甚至還要精打細算的買買買,勞心又勞力。

還是建議以後給大家多弄點能過的節日吧,讓商家們也消停一下,哪怕是讓我們在家躺一天也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