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提起汕尾,你可能還不太熟悉,但說到彭湃,想必你不會感到陌生,這位被毛澤東稱作“農民運動大王“的傳奇人物,他就是來自汕尾的海豐。


或許,你印象中的汕尾是這樣的: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又或許,你還聽過坊間流行的這種說法:


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

(啊?難道是我想的那樣?)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追本溯源

這句“著名的話”是有典故的...


向上滑動了解傳說由來


天上雷公

地上海陸豐


明嘉靖時,義軍反賊四起,倭寇乘機入侵南沿掠奪,當時的總兵南下剿寇,因為北軍痞性難訓,不習水性,所以驕兵必敗,今由海豐管地南番小埠碣石,軍中令吳時來發動地方官府聯絡當地土著,共同抗擊倭寇,因為土著習水性,知地形,碣石一戰大獲全勝,喜報捷達,皇帝龍顏大悅,曰:有如春雷貫耳,海豐也。(此選段摘錄於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先生<>一書卷八第三0六頁第二十八章節。)

所以“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就由這句春雷貫耳演變出來的,當時皇帝說春雷是有很多重意義,萬物復甦,春天已經到來,希望國泰民安。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非但如此

汕尾還擁有矚目的...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 世界華人衛視走進碣石,拍攝“天上雷公,汕尾處處有雷鋒”好人好事美食美景
  • “天頂雷公,天下海陸豐”的來歷
  • 大手筆!廣東將投近8000億元支持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 海陸豐的重陽【林小冰沈建浩溫水義】
  • 汕尾市城區海豐陸豐陸河最新公交路線大全
  • 原陸豐縣的河口上護大安八萬五雲東海都有代號

種種的這些

都為這魚米之鄉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面就讓我們

跟隨中國國家地理的鏡頭來汕尾

REC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汕尾市,位處廣東省中部沿海

地理上依山面海

其身後是綿延800裡的蓮花山脈

層巒疊嶂,威儀嶺南

面前是浩瀚的大洋

其長達455公里的海岸線位列粵東第一

海岸線上島嶼和半島多達93個

宛如一顆顆寶石點綴在藍色綢布之上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115.3707° E, 22.7849°N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汕尾市

海岸奇觀

汕尾的海岸種類豐富

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海岸類型

其中

基岩海岸的岬角石嶼、沙質海岸的碧水銀灘

是汕尾海岸最亮麗的風景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被稱為“粵東麒麟角”的遮浪角

從遮浪半島突入南海

分隔開碣石灣和紅海灣

夏季多西南風時

紅海灣波濤翻滾

碣石灣則風平浪靜

當秋冬季多東北風時

景象剛好相反

形成“遮浪”奇觀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遮浪角的沙灘,由黃花崗風化形成

純潔無泥,色澤明亮,鬆軟舒適

是粵東最為著名的海濱浴場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閱讀品清

汕尾海岸線上擁有眾多的沙堤、沙洲

當地人稱為“沙舌”

當這些沙堤、沙洲不斷把近海的島嶼串聯起來時

會逐漸形成半封閉乃至封閉的海灣

這就是潟湖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品清湖,作為汕尾的一張城市名片

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潟湖

湖內港闊水深

初秋開漁之際

甚至是一派千船競發、放炮出海的壯觀景象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蓮花山

汕尾的“靠山”——蓮花山

連綿800裡

古老而不斷生長

構造了粵東的屋脊

把粵東隔斷為相對獨立的地理文化單元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蓮花山是廣東福佬文化與南方都市的宗山

蓮花山南,山海之間

是海陸豐百姓的樂居之地

生活著福佬和客家民系

形成獨特的福佬文化區

是海陸豐的恆久地標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鳥相伴

海豐溼地,位於山海交匯處

是亞太地區南中國海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

也是國際瀕危水禽重要的庇護棲息場所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日出與日落時分

秀麗靜謐的溼地不僅是鳥類天堂

也是人們休閒好去處

人鳥相伴,亦步亦趨

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老城古韻

汕尾仍然保留著很多年代久遠的民居

老民居整體佈局的特點

遠海近山、背林面田

向心隨形、強調防禦

這種佈置方法是在

風水觀念、氏族宗法、歷史事件

影響下逐步形成的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難能可貴的是

大多數民居依然有人生活其中

儼然是一個活生生的生活的載體

這樣的活化石

在今天的傳統民居聚落中

已經所剩無幾了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濱海新城

隨著經濟的發展

汕尾致力打造

以品清湖為核心的沿海生態宜居新城

作為汕尾的地標——品清湖

將成為自然和人文和諧共處的城市空間結構

成為汕尾城市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與湖共生,人文和諧

環湖一週

山湖相依在濱海

老城風貌猶存,不改朱顏

新城後起勃發,璀璨奪目

可謂

以水為美,以水為財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豈不美哉?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汕尾所擁有的古代文物史蹟

是廣東古代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他為廣東古代歷史增添了濃厚的色彩

並且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沙坑文化”遺址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古遺蹟

在眾多古蹟中

沙坑遺址尤為突出

這個曾給考古學界帶來巨大驚喜的地方

埋藏著年代早至5000-6000年前的遺物

推翻了當時“南中國沒有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論調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紅歷史

海陸豐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革命文化底蘊

廣東的“紅都”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的誕生

奠定了海陸豐在中國現代農民運動中的歷史地位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 紅宮紅場是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宣佈成立

的場所,海陸豐蘇維埃的許多重要會議都在這裡召開。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 彭湃燒田契的舉動讓農民們受到了極大的鼓動,

他的主張也因此逐漸被接受。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革命火種在海陸豐得以延續

化作不滅的紅色印記

深深刻在了汕尾大地上

以至今天當我們踏上這片熱土

仍能強烈感受到革命傳統的餘韻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海陸豐地區歷來有民俗演劇的傳統

是當代少數幾個民俗演戲的“戲窩子”之一

並擁有多個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堪稱古代戲劇形態的活態博物館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陸豐的皮影戲由潮州皮影戲發展而來

自成一派,特點鮮明

是我國三大影戲體系之一的潮州影戲

在大陸的唯一遺存

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汕尾海岸線綿長

生態環境優良

海產資源十分豐富

每到休漁期結束

大大小小的漁船

揚帆起航

破浪出海

去收穫大海的饋贈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肥美海鮮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藤壺

生長在海邊懸崖峭壁上的人間美味

被稱為“海洋火腿”

每一個品嚐過藤壺的人

都會驚豔於它的那種鮮美

藤壺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

稍有汙染便難尋蹤跡

汕尾無汙染的環境

為藤壺提供了棲息的港灣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一年一收

入冬之後便是蠔肥量豐的時節

品質上佳的蠔

肥、嫩、酥、甜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把蠔曬乾而來的蠔豉

溼度不同

等級不同

其中的“極品蠔王”

更是價格不菲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南軟

汕尾堪稱扇貝愛好者的樂土

各類扇貝豐富了汕尾人的食譜

“南軟”便是其中一種特有的品種

白灼“南軟”鮮美可口

保留了最原始的海洋味道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米制小吃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作為“魚米之鄉”的汕尾

除了當仁不讓的海鮮

其“米”制小吃也是遠近聞名

汕尾人發揮沿海的優勢

把海鮮的鮮、鹹、香與大米結合

為米制小吃注入新的風味

菜粿的蝦仁

腸粉的鮮蝦

冬節蛤的魷魚絲

“魚”“米”之香的“組團出擊”

直叫人食指大動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粿

在汕尾米制小吃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春節做“甜粿”

元宵做“湯圓”

正月二十四做“鼠殼龜粿”

清明做“薄餅”

端午做“粽子”

冬至做“冬節蛤”

可謂

“時時的花,節節的粿”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印桃粿

▽鼎溜粿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擂茶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即綠茶、芝麻、花生等研磨沖水而成的茶湯

陸河人每天必喝

若是幾天沒喝

就會若有所失

渾身不舒服

當地人專稱為“發茶痧”

許多陸河人外出旅行時

都會研磨好擂茶粉

隨身攜帶

路途中隨時泡上一小杯

真是“我有一茶粉,足以慰風塵”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菜茶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獲得過“金筷子”殊榮的菜茶是當地獨特的民間小吃

就地取材的菜茶融合了當地最鄉土的食材

炒米、魷魚乾、蝦乾、鹹肉、鹹豆乾、大地魚粉...

海邊人的味道由此滲透出來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菜茶又叫“丁茶”

海邊人家生過小孩之後

都會炒上菜茶與鄉鄰分享喜悅

搬遷探病時,菜茶又是最不失體面的“過運茶”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後記

為做好汕尾專輯,《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先後10次組織20多位“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編輯記者”的專家團隊,深入汕尾進行大型實地調研採風,從地理地貌、歷史文化、城市生活、新城發展等不同角度審視汕尾這座城市。

專輯從策劃到出刊,歷時近6個月,由26篇文章超10萬字、350張以上精選圖片組成,以震撼的不同視覺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

採編過程中,中共汕尾市委宣傳部、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給予我們大力支持與幫助,團隊實地調研得以順利進行,並提供了大量的寶貴資料與素材。

想了解更多汕尾的風貌,欣賞更多的高清美圖,請關注《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2017年11期。

人文 | 走進汕尾,感受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