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個小小的放牛娃逆襲成為大明皇帝,實屬不易。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歷代的皇帝都一樣。新朝建立後,避免不了的一件事,就是封賞功臣,賜予高官厚祿。對於後代子嗣,朱元璋更是毫不吝嗇,逐一封王,派往各地,以鞏固大明江山。

明洪武三十一年,七十一歲的朱元璋病逝,繼位的是皇長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這位年輕的皇帝剛剛繼位就開始了大刀破斧的行動。擺在建文帝眼前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各地藩王擁兵自重,多有不法。看似文弱的建文帝,內心卻十分縝密,在群臣的鼓動下,削藩政策如期開展,開始之處,非常順利,十個月間連續削掉了五個藩王。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朱元璋畫像

後來我們都知道,燕王朱棣奉天靖難,以朝中存有奸臣為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起了靖難之役。最後皇權落入朱棣一脈,那麼那些被削藩後的藩王都是什麼結局?為何燕王朱棣寧願冒險造反,也不願意削藩?

一新皇即位,鞏固政權

相比之下,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時,局勢還是比較穩定的,因為在此之前,凡是會威脅皇權統治的人,都早已經被明太祖朱元璋送去了另一個世界。剩下的人都是一些絕對忠誠和無法威脅到皇權的人。但朱元璋在為孫子朱允炆清除障礙的同時也為他留下了隱患,就是他的那些藩王叔叔們,這些藩王手握重兵,稱霸一方。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明成祖朱棣

這些藩王雖為親族長輩,但是不免其中有些人存在不臣之心,最是無情帝王家,帝王家的親情就如同一層薄紙,風吹即破。而且當時還有人密報建文帝,有藩王要造反。沒有爺爺朱元璋的震懾,對於這些野心蓬勃的叔叔,朱允炆不得不防。因此加上皇權,鞏固統治,這對於剛剛繼位的建文帝來說,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二諸王削藩,親情破裂

建文帝即位後,在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商討下,決定削藩。在短短的十個月中,強行削掉了五位藩王,分別是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建文帝劇照

削藩政策的第一個被執行者,是太祖的第五個兒子周王朱橚,同時他還是明成祖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的封地在開封,手裡也握有兵權。之所以削藩從他開始個人分析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他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如果二人聯合,將是一個強大的敵手,所以在朱棣之前,先將他削掉。

第二個原因,就是他有個坑爹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兒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舉報父親圖謀不軌。建文帝這才以此為由將他貶為庶人發配雲南,建文四年又被召回京城看守,朱棣稱帝以後,恢復爵位,重回封地開封。最終結果還算是善終,朱橚(sù)這個人對藥材十分青睞,同時也我國的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經組織編著了《保生餘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周王朱橚

第二位被削藩的是齊王朱榑。他是太祖庶出第七子,就藩在山東青州。建文帝以謀反罪名將他貶為庶人,之後軟禁南京長達四年。朱棣稱帝后恢復爵位,但在永樂四年,又被人彈劾,被圈禁在南京,宣德三年,齊王和三個兒子同時暴斃。

第三位是太祖第十三個兒子,代王朱桂,藩地山西大同,對於他的記載,可由三個字概括-“桂性暴”,暴虐成性的朱桂,因為他的性格也得罪了不少人。建文帝剛好藉此為由,建文三年,朱桂被貶為庶人。燕王朱棣即位後將其爵位恢復,死於正統十一年,享年七十三歲。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朱棣劇照

第四位藩王是岷王朱楩。太祖庶出的第十八個子,就藩於雲南。建文帝以為謀反的罪名將他廢為庶人,最後流放到福建漳州。還沒等他到漳州朱棣就打敗了建文帝,還恢復了他的王位。洪熙元年,岷王朱楩改封湖南邵陽。景泰元年,岷王朱楩去世,岷王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後一個去世的兒子。

這第五位是太祖十二子,湘王朱柏。湘王朱柏是最有骨氣的一位藩王,湘王是唯一一個自殺而亡的藩王而且他還不是一個人死的,而是一群人陪他赴死,十分悲壯。看到前幾位兄弟被廢為庶人的朱柏深知自己也不會太遠,但卻沒想到來得如此的快,建文元年,朝廷接到密報。湘王朱柏謀反特命回京問話,不堪其辱,便自殺而亡,永樂年間被平反。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明成祖朱棣

據解縉的湘獻王神道碑文 記載,湘王朱柏“嗟乎!吾觀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將詔獄下吏,便自引決身。親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賓天,疾不及視,葬不及會,抱茲沉痛,有何樂於世!今又將辱於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三燕王奉天靖難,清君側

那些被建文帝削藩過的藩王叔叔們,雖然並沒有被處決殺害,但卻過著忍辱負重的生活。燕王朱棣以太祖之祖訓,清君側為由,開始了靖難之役。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朱元璋劇照

至於朱棣為何寧願冒險去造反,也不願意被建文帝削藩,原因一目瞭然。凡是被削藩的藩王沒有一個好下場,雖未被處死,但卻如同行屍走肉。這對於征戰半生的朱棣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屈服命運,苟活於世。

發起靖難,並非本意,覬覦皇位,卻是事實。俗話說,知子莫如父,相信他的父親朱元璋也曾想到過這樣的結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朱元璋還是將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而且在他有生之年,不惜揹負罵名,也要為孫子朱允炆掃清障礙。

看完五位藩王被削藩的下場後,終於知道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冒險造反

建文帝畫像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並沒有錯,錯的是他的方式,錯在他太過心急。敗在了用人,敗在了人心。朱棣之所以能夠取得皇位,也必然有他勝利原因,勝在他的雄才大略,勝在他的精兵強將,最主要的是勝在了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