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記溫州樂清嶺底湖上垟村

嶺底鄉位於浙江省樂清市東北部山區,東與芙蓉鎮相接,西與永嘉縣依山相連,南臨淡溪鎮,北靠雁湖鄉。2011年5月因鄉鎮區劃調整併入芙蓉鎮。

湖上垟村位於嶺底西北角、永樂交界處,為楠溪江支流源頭之一。海拔530米,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轄茅蓋、劍巖兩自然村。全村520多戶,人口二千餘人。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村內有三棵古柳杉,一樹齡900餘年,位於村口,其餘兩棵也皆600餘年,位於村中心,相交輝映,天生“雙木成林”之瑞。

村裡流傳著一首不知寫於何時的歌謠: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這一切,都使這棵千年柳杉籠罩在一種神化的人文氛圍裡。

位於村口的古柳杉樹有900多年的歷史,該樹高30餘米,胸圍680釐米,需6人連手合抱,為樂清市最長壽的古樹,人稱“千年柳杉王”。據傳南宋先民避禍山中曾有此樹。此地曾名李家村,但後來李氏不知所蹤。至今村民全為林氏聚居。


相傳明洪武年庚午年冬,淡溪林氏文褐公攜眾打獵至此,懸飯袋於樹。獲歸時,發現樹下積雪未化,地冒熱氣,打開飯袋數小時尤熱,頗為驚訝,頓悟此為長宜子孫之吉地,遂卜居為此。因林氏由淡溪湖邊遷入,故名湖上垟。

查湖上垟村林氏清朝古譜,據載該村可追溯至世居福建長樂溪的明逸公,字佰微,號素庵。明逸公生於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授濟南府中憲大夫,歷遷工部侍郎,墓福建長樂城東。夫人王氏,生子僖,僖生源,源生遠,遠生性、道。性公字元明配洪氏,授溫郡知鎮。道公字懷明,配盛氏。兄弟二人於唐肅宗至德年間徙居溫州五馬街。道公十傳至勳公遷居樂清柏巖,勳公八傳至惟月公為淡溪湖邊始祖,惟月公長子幼嘉公,字秀穎,號桂湖,與王十朋同遊太學,召試禮部,任國子錄。南宋興崇王愛其才,以第二郡主招為東床,賜花舟四十二隻[1]。宋紹興甲申年郡馬公奉旨歸裡建郡馬坊。郡馬公曾孫林公秀,字子靈,配王氏,生文褐,文褐公於明洪武庚午(公元1390年)遷居湖上垟村,配李氏,為湖上垟祖。

文褐公十四世孫林清錦,字子秀,生於康熙癸丑年,卒於乾隆癸巳年,享壽102歲。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樂清邑令徐廷獻奉旨為林清錦賜額並建“昇平人瑞”坊。朝廷所賜黃馬甲不幸於文革中失竊。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百歲坊坐西朝東,保存完整,造型獨特,2010年列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牌坊高4.4米,面闊3.4米,進深1.9米,單間兩柱沖天式,加屋宇,仿木石構建築。兩柱下設臺基,臺基用條石拼成,柱頭上端呈葫蘆頂。明間定盤枋上有石構斗拱承託石構屋面,屋面刻出瓦壠、戧背、滴瓦,屋脊中間雕火焰珠,兩側雕魚龍吻。樓閣中間設石匾,前後分別豎刻“聖旨”兩字,石匾浮雕二升龍。明間定盤枋下設花枋、下枋。下枋素面,花枋前面刻有“昇平人瑞”四個字,背面中間刻有“百歲坊”三個字,右側刻“邑主徐(諱)廷獻通詳口憲恣部奉旨旌表”,左邊刻“百二歲郷飮林子秀立、大清乾隆癸已正月、榖旦”。


千年古樹,百歲牌坊。湖上垟村林氏遷居至今六百餘年,枝繁葉茂,蔚成巨族。現宗親們憑著山裡人特有的勤勞、誠實和堅毅,走出大山,遍跡世界各地。他們經商致富之後,不忘回報家鄉,努力把家鄉建設成樂清最美麗的山村。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雙木成林 天生林字”一個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