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隊伍壯大了,有人獻上“屯糧”大計——曹操大傳

67

曹操的促降書奏效了,一下子把百萬黃巾軍教育成了“俊傑”,走投無路的青州黃巾軍接受了政府軍的改編,剛才的生死對頭轉眼變成了親密戰友,番號也一下變成了正規國軍地方部隊:青州軍。不但如此,就連奮勇將軍、領兗州牧曹操也率原東郡軍、兗州軍一併加入了進來,從此,青州軍便成了曹操部隊的招牌。

這一下曹操招了多少兵呢?據史載:光在編的部隊就收編了三十萬,曹操選其精銳編成了兗州官府的青州軍。

曹操自起兵以來,一直過的是兵員缺乏的苦日子,所以估計不會捨得主動裁下去多少,被裁兵員數量決不會超過原兗州政府軍的部隊,所以說,現在曹操能指揮的部隊不下三十萬。

剩下的六七十萬老弱病殘怎麼辦?安排不當將會直接影響到“解放”兵的軍心,這可是關乎安定團結的大問題。

曹操欲待遣散,卻又擔心惹出難以預料之兵變,可六七十萬張嘴生啃兗州更不是辦法,沒玩過經濟的曹將軍一想便覺得頭大,民以食為天,天上要能下糧食就美了。

天上固然不會下糧食,可糧食能從地上生出來呀。一位在兗州避戰亂的高人給曹操出了一個高招。

這高人是哪位?乃陳留平丘人氏,姓毛名玠字孝先,曾經是一個以清廉著稱的縣吏,曹操新接掌兗州,優待原兗州故吏,這毛玠也跟著沾了些恩惠,被聘任為治中從事,毛玠一來感激曹操安排自己的就業之恩,二來也確實看出了曹操將來能成氣候,所以便適時向曹操獻上了一個良策:

天下大勢,分崩已成定局,天子流落,人民百業凋零,百姓被飢餓所迫而流離失所,州郡遭戰亂之殃無度歲儲糧,國不能安民,焉能持久?袁紹、劉表,雖地闊民稠,然守富家而安小康,未必有經略天下之雄心;自古倡議者戰則能勝,財足者守土方固,將軍只須奉天子以令不臣,重農耕而儲軍備,何愁不能稱霸天下?

毛玠也不是純粹空講大道理,他的修農植桑的建議就被曹操化為了首次土地改革,百姓不是大多逃亡了嗎?那拋下的耕地我就可以趁機收歸國有了,誰耕種?不是現正愁著六七十萬青州軍老弱無法安置嗎?正好各得其所,我租給你們種,我出白得的土地,你出閒著的勞力,收穫二一添作五,總該滿意了吧?

至於眼下饑荒,那只有靠以戰養戰了,看看四鄰哪州稍弱,對不起了,我曹操要和你開仗了,理由麼?代天伐罪,替民討逆……多了。待俺先託付好家小,先行南征。

兵者,兇器也,離鄉遠征,兵勢雖強,卻誰也難保萬全,曹操的家眷託付給了哪位值託之人?曹操看人從來沒有錯過——老呂家那次例外——這次也是,他把一家老小託付給了他的鐵哥們兒陳留太守張邈。

為什麼先打南邊?一是北邊的袁紹暫時還惹不起,二是南邊袁術正好給了曹操一個討伐的藉口:你哥哥袁紹邀我來教訓你,我這是代兄討弟,名正言順,外人就少插嘴吧。

戰場廣闊得很,陣線也莫名其妙得很:曹操與素來不大對頭的袁紹結成了臨時盟友;袁術、陶謙、公孫瓚、劉備結成了統一戰線,一場地道的軍閥混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自己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未必是自己的朋友,同理:朋友的敵人未必是自己的敵人;敵人的朋友也未必是自己的敵人。

太繞口了,繞得寫這番話的筆者也快摸不著腦袋了。

實力陡然膨脹的曹操現在手握三十萬青州大軍,又虎踞中原腹地的兗州大郡,手下勇將甚多,謀士成群,英雄自然要尋找用武之地。至於近期的盟友,自然要挑選與自己相匹配的豪強,要攻打的州郡當然比自己弱,吃柿子先撿軟的捏,曹將軍當然懂得這個玩童都明白的基本工作方法。

所以冀州的袁紹與兗州的曹操便順理成章地一拍即合了,兩大強勢先對付誰?第一個被用來試刀的竟然是袁紹的弟弟袁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