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都屬於國家優化開發區域。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提出優化開發區域,既是針對一些人口和經濟密集的城市化地區存在過度開發隱患,必須優化發展內涵的迫切要求,更是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增強我國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需要。

國家優化開放區域,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城市化地區:

綜合實力較強,能夠體現國家競爭力;經濟規模較大,能支撐並帶動全國經濟發展;城鎮體系比較健全,有條件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大城市群;內在經濟聯繫緊密,區域一體化基礎較好;科學技術創新實力較強,能引領並帶動全國自主創新和結構升級。

——【環渤海地區】——

該區域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縱軸和京哈京廣通道縱軸的交匯處,包括京津冀、遼中南和山東半島地區。

  • 環渤海地區地勢較為平坦,以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和500米以下的丘陵為主。
  • 開發強度較高,未來可作為建設用地的土地資源較為緊張。
  • 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水資源利用已處於過載狀態,地下水超採十分嚴重,形成了大面積地下水漏斗。
  • 大氣環境質量一般,二氧化硫排放相對較少,汙染主要發生在局部地區取暖季節,除遼中南地區以外,大部分地區二氧化硫環境容量尚有剩餘。
  • 地表水環境質量很差,化學需氧量排放已超過水環境容量,水汙染問題突出。
  • 氣候屬暖溫帶半溼潤、溼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熱同期。
  • 丘陵地區的水土流失、平原地區的風蝕都較為嚴重。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影響,旱澇災害潛在威脅較大,尤以春旱最為嚴重,濱海地區風暴潮和海水入侵也時有發生。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三北”地區發展的龍頭,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

(一)京津冀地區。

  該區域位於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區。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三北”地區的重要樞紐和出海通道,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我國北方的經濟中心。

  ——強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國中心城市地位,著眼建設世界城市,發展首都經濟,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強化創新功能,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園區的建設,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城市。

  ——提升天津的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構築高水平的產業結構,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增強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

  ——優化提升京津主軸的發展水平,增強廊坊、武清等京津周邊地區承接京津主城區部分功能轉移的能力,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培育形成河北沿海發展帶,使之成為區域新的增長點。推進曹妃甸新區、滄州渤海新區和北戴河新區建設,增強唐山、黃驊、秦皇島的港口功能,帶動臨港產業和臨港城區發展。

  ——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基地。

  ——統籌區域水源保護和風沙源治理,在地下水漏斗區和海水入侵區劃定地下水禁採區和限採區並實施嚴格保護,加強入海河流小流域綜合整治和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推進防護林體系建設,構建由太行山、燕山、濱海溼地、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等生態廊道組成的網狀生態格局。

  (二)遼中南地區。

  該區域位於環渤海地區的北翼,包括遼寧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和陸海交通走廊,全國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輻射帶動東北地區發展的龍頭。

  ——發展遼寧沿海經濟帶,統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強化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功能,建設成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我國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增強瀋陽經濟區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一體化。加強城市間分工協作和功能互補,促進產業轉型和空間重組,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建設先進裝備製造業、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強化瀋陽、大連中心城市功能,加強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增強節點城市綜合實力。瀋陽建設成為東北亞商貿物流服務中心,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穩定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地位,重視海洋漁業經濟,推進循環農業發展。

  ——加強東部山地水源涵養區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快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及礦山生態修復,加強遼河流域和近海海域汙染防治,構建由長白山餘脈、遼河、鴨綠江、濱海溼地和沿海防護林構成的生態廊道。

  (三)山東半島地區。

  該區域位於環渤海地區的南翼,包括山東省膠東半島和黃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區。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和陸海交通走廊,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藍色經濟區。

  ——強化青島航運中心功能,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旅遊經濟、港口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化程度,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

  ——提升膠東半島沿海發展帶整體水平,加強煙臺、威海等城市的產業配套能力及其功能互補,與青島共同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帶。

  ——建設黃河三角洲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環境友好型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全國重要的循環經濟示範區,增強東營、濱州等城市的綜合實力和輻射能力,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點。

  ——發展外向型農業,發展漁業及其加工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在地下水漏斗區和海水入侵區劃定地下水禁採區和限採區並實施嚴格保護,推進低山丘陵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加強黃河三角洲水資源集約利用,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海岸帶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構建以山東半島中部生態脊為中心,向南北兩翼延展的片狀生態網絡和沿海生態廊道。

【長江三角洲地區】

  該區域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縱軸和沿長江通道橫軸的交匯處,包括上海市和江蘇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區。

  • 長江三角洲地區以海拔低於100米的長江三角洲平原和杭州灣濱海平原為主體,地勢起伏平緩。
  • 開發強度較高,未來可作為建設用地的土地資源十分缺乏。
  • 水資源豐富,但水汙染突出,地下水超採嚴重,形成了大範圍地下水漏斗。
  • 大氣環境與水環境質量問題較為突出。二氧化硫排放超過大氣環境容量,僅在區域東北與東南沿海部分地區尚有剩餘容量。化學需氧量排放也已經超過水環境容量,京杭運河沿線超載較為嚴重。
  • 氣候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河湖水系發達,受洪水災害威脅較為嚴重。
  • 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抗侵蝕能力較弱,加之降水強度大,土地開發利用不當易引起土壤侵蝕。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長江流域對外開放的門戶,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世界級大城市群,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長江流域發展的龍頭,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

——優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強化創新能力和現代服務功能,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增強輻射帶動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長江流域和全國發展的能力。

  ——提升南京、杭州的長江三角洲兩翼中心城市功能。增強南京金融、科教、商貿物流和旅遊功能,發揮南京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承東啟西樞紐城市作用,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區域性的金融和教育文化中心。增強杭州科技、文化、商貿和旅遊功能,建設國際休閒旅遊城市,全國重要的文化創意中心、科技創新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

  ——優化提升滬寧(上海、南京)、滬杭(上海、杭州)發展帶的整體水平,建設滬寧高新技術產業帶。培育形成沿江、沿海、杭湖寧(杭州、湖州、南京)、杭紹甬舟(杭州、紹興、寧波、舟山)發展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強港口和產業的分工協作,控制城鎮蔓延擴張。調整太湖周邊地區產業佈局,建設技術研發和旅遊休閒基地。

  ——強化寧波、蘇州、無錫綜合服務和輻射帶動能力。寧波建設成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經濟中心和國際港口城市,蘇州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旅遊勝地,無錫建設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傳感信息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服務外包和創意設計基地。

  ——增強常州、南通、揚州、鎮江、泰州、湖州、嘉興、紹興、台州、舟山等節點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強城市功能互補,提高整體競爭力。

  ——發展高附加值的特色農業、都市農業和外向型農業,完善農業生產、經營、流通等服務體系,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基地。

  ——加強沿江、太湖、杭州灣等地區汙染治理,嚴格控制長江口、杭州灣陸源汙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區汙染物入湖,加強海洋、河口和山體生態修復,構建以長江、錢塘江、太湖、京杭大運河、宜溧山區、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態廊道為主體的生態格局。

【珠三角地區】

該區域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縱軸和京哈京廣通道縱軸的南端,包括廣東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

  • 珠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為河口三角洲沖積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緩,有零星小山丘分佈。
  • 開發強度較高,未來可作為建設用地的土地資源嚴重缺乏。
  • 水資源總量豐富,但隨著用水量的不斷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汙水排放量大,河網水汙染嚴重。枯季河流水位降低,海水倒灌,鹹潮上溯,對供水安全形成了嚴重威脅。
  • 大氣環境與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差。二氧化硫排放超過大氣環境容量,僅在南部沿海市縣尚有剩餘容量。化學需氧量排放已超過水環境容量。
  • 以南亞熱帶氣候為主,夏熱冬暖,熱量豐富,雨量豐沛,降水強度大,沿海地區經常受颱風和風暴潮的襲擾。
  • 生物資源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高。代表性土壤為赤紅壤,抗侵蝕能力差。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通過粵港澳的經濟融合和經濟一體化發展,共同構建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中南和西南地區發展的龍頭,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

——以廣州、深圳、珠海為核心,以廣州、佛山同城化為示範,積極推動廣佛肇(廣州、佛山、肇慶)、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的建設,構建珠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帶動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

  ——增強與香港、澳門的優勢對接與功能互補,推進與港澳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發展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遊和創新中心。

  ——增強廣州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強化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設國際大都市。

  ——增強深圳科技研發和高端服務功能,繼續發揮經濟特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優化提升珠江口東岸地區的發展水平,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製造業水平,增強交通樞紐功能。

  ——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區的發展能力,提高產業層次,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增強珠海綜合服務功能,培育成為珠江口西岸的中心城市。

  ——增強東莞、中山、佛山、江門、惠州等節點城市的集聚能力,壯大規模,實現各城市分工協作、共同發展,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立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強農業國際合作,拓展外向型農業廣度和深度。

  ——加強大氣汙染防治、水生態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嚴格控制珠江口圍墾和山體開發,保護河口和海岸溼地,提高水質,構建以粵北山地丘陵、近海島嶼溼地和珠江水系為主體的生態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