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食:尋常蘿蔔做出的美味

鹹食:尋常蘿蔔做出的美味

  鹹食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今天推出的河洛美食就與蘿蔔有關。鹹食,俗稱“篝支杈”,是洛陽傳統特色小吃和休閒食品。一盤剛炸好的鹹食上桌,色澤金黃,外焦裡嫩,口感酥脆,讓人垂涎欲滴。可不要小瞧這道小吃,據說“鹹食”是從“顯食”一詞演變而來的,說起來還與“洛陽王”吳佩孚有不解之緣。

  吳佩孚壽宴品“顯食”

  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吳佩孚榮任直魯豫巡閱使,被稱為“大帥”。吳佩孚虎踞洛陽,在其最鼎盛時期,擁兵數十萬,控制著當時的直隸、陝西、山東、河南、湖北等省。當時全國有18個省的督軍、總督的代表機構設在洛陽,洛陽成為各方仰望的中心,被時人稱為“西宮”。由於吳佩孚當時已成為北方實力最強的軍閥,洛陽實際上成了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按“賄選總統”曹錕所言:“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1924年4月22日,吳佩孚五十壽辰時,全國各地來洛陽向他祝壽的達官顯貴、文化名人及各國駐華使節有六七百人之多。在人聲鼎沸、香氣氤氳的盛大壽宴中,有一位名叫張顯的地方官員將一個食盒放在吳佩孚的面前。吳佩孚打開食盒後,一盤黃燦燦的油炸食品躍入他的眼簾,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大帥起身親嘗數口後,頓感香味繞舌。當聽說這是用蘿蔔做出的時候,大帥更是連連稱奇,讚不絕口。

  張顯連忙解釋說:“連年戰火,百姓民不聊生,在下只有送此薄禮,還望大帥見諒。”大帥聽後,似有所悟,點頭稱道。後來,人們便將這道美食稱為“顯食”以紀念這位體察百姓飢苦的地方官張顯。

  老洛陽人愛“鹹食”

  民國後期,隨著社會的變革和人們思想的進步,“顯食”被改稱為“閒食”或“鹹食”。

  這道美食是選用洛陽當地的胡蘿蔔和白蘿蔔,切成條後加入香料、掛糊,入油鍋炸制而成的。

  炸鹹食,看似簡單,其實對選料、刀工、火候、拍粉的要求都很高。主料為洛陽本地產的大蘿蔔,以白蘿蔔為主,胡蘿蔔為輔;配以蔥花、薑末少許;將胡蘿蔔和白蘿蔔切成筷子般粗的條狀,連同配料一同放入鹹麵糊中順時針拌勻,再均勻地下入四成熱的油中炸至柿黃色撈出;待油燒至六成熱時,重新入鍋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淨油分裝入竹籠中即可。鹹食最宜熱吃,不宜久放。

  鹹食很受老洛陽人待見,過去逢年過節或閒暇時間,人們總會圍坐在一起,吃著鹹食,聊天地大事,訴說人間真情。那嚼著鹹食、嘎巴作響、口留餘香的舊時情景,令如今的老洛陽人回味生情,實難忘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