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进入80年代,中国与众多西方国家建立起广泛的外交、经贸联系,中国利用这段“蜜月期”,引进了许多武器装备。这些装备有的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很低调,曝光率不高,但影响深远。小编将通过几篇文章,对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装备予以系统介绍,以飨读者。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长期以来,66式152加榴炮与59式130加农炮是我军炮兵的绝对主力

奥地利|GHN 45型45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

如今,要问中国军工最靓丽的名片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无人机、火箭炮;若在20年前,问同样的问题,军迷一定会回答:PLZ-45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1997年,中国155自行火炮打开科威特市场,之后又拿下沙特、阿尔及利亚的订单。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外贸自行火炮,居然没有出口转内销,原因很简单,更先进的还在后面,那就是52倍身管的PLZ-05型155毫米加榴炮。说到这里,细心的军迷不禁会问:中国火炮为什么这么牛?我国长期仿制、生产苏式火炮,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世界火炮工厂”?自卫反击战大显神威的不是130、152,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155?这一切都得从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西方155加榴炮讲起。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生产中的86式152加农炮,注意独特的炮口制退器

国产“新”炮,生不逢时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从苏联引进了M-46 130与M-47 152加农炮,仿制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顺利定型并装备部队,与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一起,成为我军制式装备,占据军炮主力位置近50年。相较于130加农炮,152加农炮的研发道路十分坎坷。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了152加农炮的仿制、研发工作,但因火炮过于笨重、缺少重型牵引车辆作罢;之后,我国开始新一代152加农炮研制,进展并不顺利,经历了三上两下后,终于在1986年设计定型,命名为86式152毫米加农炮。152加农炮项目从立项到定型,前后历时27年,成为名副其实的“长胡子项目”(还有2个,懂的不妨留言聊聊)。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在老山参战的86式152毫米加农炮,此炮尚未定型,属战场试验

86式152毫米加农炮是当时中国自行研制射程最远(30千米)、威力最大(弹丸重48千克)、炮身最长(8.06米)的大口径火炮。该炮许多部件与66式152毫米加榴炮相同,解决了30.57升药室与53.7倍身管适配问题,创造性地使用了单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与焊接钢药筒,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炮曾在老山前线试用,凭借远射程、大威力迅速打哑了越军所有火炮,获得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1983年,该炮在正式定型、装备我军前,先通过了外贸鉴定,并成功出口中东某国(应该是伊拉克,数百门炮+近20万发弹,国内二手炮直接拉走),为我国换来了宝贵的外汇。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出口中东,后被缴获的86式152加农炮

虽然在当时,86式155毫米加农炮是一款新装备,但设计思想还停留在50、60年代,从性能上看,它已经不“新”了。70年代末,西方大门打开后,我国坚持两条腿走路,派员考察了西方155加榴炮,被其性能打动,决定淘汰单纯的加农炮,155加榴炮+122榴弹炮将构成未来的火力支援体系。当时,我国看上的155炮就是加拿大国际空间研究公司(以下简称S公司)生产的CG-45型45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布尔博士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布尔博士(左四)与他的火箭炮弹

绕道引进,曲折发展

1981年,布尔博士访问中国,拜访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等军工企业、院校,并向有关人员表示:愿意向中国销售GC-45及相关技术。在当时,布尔博士领导研发的这门GC-45型155加榴炮,引领了45倍口径155火炮发展的潮流,配套的全膛底排弹也属于新技术。在长期军事封锁后能了解到西方先进技术,机会十分难得;在当时的条件下,该火炮系统报价也非常合理。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如该炮火线高,更适合高大的西方人;引进西方标准火炮,长期沿用的苏联装备、训练体系需要修改;老炮弹库存大,新炮弹加工难度大,射击精度并不高等。经过反复讨论,相关部门定下了“不反对,不列装,不出钱”的基调。但在72式新85高炮总师李洪昌和107火箭炮总师杨荫桐的主张下,兵器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前身,后拆分为兵器工业集团和兵器装备集团)决定自费同国外公司联系,进口该炮。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CG-45型155毫米加榴炮

受国际影响,中国并未直接从加拿大S公司引进CG-45,而是绕道奥地利(与英国L7型105毫米坦克炮一样),1982年从VA公司(奥钢盟Voestalpine AG),购进2门授权生产的GHN-45,并从其他渠道购进了各型炮弹。经过靶场测试,肯定了该炮的技术优势,并派出专家组对该炮的生产环节进行考察。1983年9月,杨尚昆和张爱萍观看该炮操炮展示后,同意引进相关技术。1984年2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引进布尔博士的全套技术,并将155毫米作为未来我军重型火炮的标准口径。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能够研发巴巴多斯巨炮,能想敢干,狂人确实值得学习

1985年,兵器部与布尔博士创办的S公司谈判引进155毫米火炮事宜;1985年9月22日,该项目正式获批,这一项目也被称为922工程。除火炮实物外,922工程还引进了数条生产线,并派出400余人的研讨班,向火炮专家布尔博士、内弹道专家萨摩菲尔德教授、外弹道专家莫非博士等西方领军人物拜师学艺,学到了西方在火炮设计、定型、实验上的相关技术。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参加世纪大阅兵的PLL-01式155毫米牵引加榴炮

虽然军方对155加榴炮并不感冒,但引进合同已经签订,引进回来的武器不装备部队,势必造成巨大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兵器部将该炮作为阅兵装备上报,装备方阵清单获批后,军方随即采购了20门国产155加榴炮,为整个155火炮引进和国产化项目注入一剂强心针,并提供了资金保障。该炮也就是后来的PLL-01式,即国产GHN-45(缩小了炮室),外贸型被称为W88/89式。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中国PLL-01式155毫米加榴炮

系出名门,弹药革命

火炮在设计时,药室容积与身管长度需保持在合适比例。70年代,西方国家着手研发下一代火炮,在确定新型155加榴炮的药室容积为23升之后,美、英、法、西德等国先后提出身管长度从45倍口径到58倍口径不等的数种方案。由于技术难度最小,加上布尔博士天才的设计能力,45倍口径方案在70年代末率先成熟起来,这就是CG-45型155毫米加榴炮。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2004年被发现的伊拉克GHN-45型155毫米炮

为提升火炮性能,特别是最大射程,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大药室容积,使火炮在不增大膛压的情况下,提高初速,但代价是火药燃烧不充分,炮口火焰大、膛压高,弹丸出膛后张动加剧,精度下降,炮管烧蚀加重,寿命低;二是使用新型弹药,优化气动外形,这就是底凹弹与底排弹。底凹弹由英国SRC公司(布尔博士曾在此供职)首创,它没有传统弹丸中部的圆柱形过渡,弹体成两头拉长的弧线形结构,看上去形似两头尖尖的枣核,因此称为枣核弹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当年在炮弹气动外形优化方面进行的尝试,左一典型的枣核弹

与普通炮弹相比,枣核弹长径比更大(1:5提高到1:7~8),重心靠前,具有非常好的气动特性,可以减少30%的空气阻力,射程可增加10%。底排弹就是在炮弹底部加装药柱,弹丸飞行过程中,通过燃烧底排药柱向弹底低压区域补充燃气,降低弹体前后压力差(会产生阻力),即涡阻。目前,我国自用155毫米火炮就装备了远程全膛底排榴弹(见末图)。80年代初,这种新式弹药并不成熟:由于缺少圆柱部,弹丸在膛内运动不平稳,射击精度一般;改变弹丸外形并增加底部凹陷后,炮弹装药量减少,威力有明显降低;弹体带有弧度且加装了舵片,加工难度很高。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常规152弹丸与药筒

经过长期试验和研究,科研人员发现80年代随922工程引进的图纸、资料并不完美,甚至存在不少错误。为将引进的155火炮技术释放出最大潜力,必须解决问题,自力更生。军工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到1989年时,国产枣核弹打靶,精度已经超过原装产品。 1990年,长期与中东国家保持紧密关系的布尔博士遇刺身亡,与其深化合作再无可能。令人欣喜的是,至80年代末,922工程引进的相关技术已被吃透,并与从英国引进的电渣重熔、液压自紧、超高功率电炉等设备和技术结合起来,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出全套质量过硬的155火炮和弹药。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南非G6自行火炮使用的弹药及药包,该炮与国产45倍155加榴炮同源

青出于蓝,走向世界

虽然有了阅兵方阵的20门订单垫底,但军方并未追加订购155牵引火炮。为了维持155炮生产线,军工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1988年秋天,在某射击场举办的北京国际防务展上,外贸155加榴炮(W88式)迎来首秀,155牵引炮的不俗表现给科威特国防部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威特,世界第四大储油国。科威特北部,强邻伊拉克对其石油资源虎视眈眈。作为中东强国,伊拉克对新式武器有着敏锐的嗅觉,萨达姆本人与布尔博士交谈甚欢,为布尔博士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助,伊拉克也是早期列装GC-45的几个国家之一。为在地面与伊拉克火炮抗衡,科威特购入新型155炮势在必行,与GC-45系出同源的中国新型155加榴炮属于重点考察对象。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国产45倍155近亲,南非G5、G6也被推向国际市场

但是,海湾战争的爆发,让这一切都不得不暂停。海湾战争后,美国乘势推销其M109自行火炮,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中国军工人不甘心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继续向科威特推销外贸型155火炮。此时,参与国际竞争的已经不再是155牵引炮,而是PLZ-45自行加榴炮,除此,还有与之配套的侦察车、弹药运输车等。最终,经过多方努力,PLZ-45自行加榴炮(全套系统)在1997年成功出口科威特,后又出口沙特、阿尔及利亚,数量超过200门,超过德国Pzh-2000的销量。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PLZ-45自行加榴炮及弹药,宣传海报

炮弹方面,97年第一次出口时,就随炮售出底凹弹与底排弹7万多枚;2000年之后,155炮弹销售总量超过50万枚。客观来讲,中国火炮和炮弹畅销国际市场,必须感谢80年代引进西方45倍口径新型火炮的决定。90年代,西方国家还在大量使用39倍,并潜心研发52倍口径155加榴炮。中国PLZ-45、南非G-5、G-6等火炮凭借身管(45>39倍)与枣核弹带来的射程优势,大举占领市场。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PLZ-45采用我军涂装比较罕见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发展了39倍、45倍口径和52倍口径三个系列的155毫米火炮,吸收东西方优势,形成了“一种口径、两种膛线、三种炮管长度、四个平台”的完整155毫米火炮体系,成为世界上155火炮品种最多的国家。如今AH-4型155超轻榴弹炮与SH-15型155卡车炮已成为新的明星产品,AH-4出口即被用于实战,SH-11“大八轮”自行火炮更是带着订单诞生。中国虽然在卡车炮领域起步较晚,但到目前,已研发了十多种卡车炮,型号数量几乎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SH-11“大八轮”自行火炮诞生就不担心销售

谨慎换装,世界领先

虽然90年代中国就出口了155自行加榴炮,但自用款155加榴炮迟迟不见装备部队,直到2015年设计定型,开始量产至今。其实,1991年我国就立项研发155自行加榴炮系统,并确定了逐步以155毫米火炮取代现役装备,“以一代三(130、152、122)”的中、长期换代发展思路。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武器系统设计之初就具有前瞻性,目标就是21世纪的头20、30年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的研制起点高于美国M109A6和俄罗斯2S19,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Pzh-2000对华封锁,只能立足国内基础研制,和同期在研的其他引进技术项目相比,难度更大。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Pzh-2000至今仍是国际标杆

PLZ-05与PLZ-45相比变化非常大,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鉴俄式装备,设计双层自动装弹机,与PLZ-45的半自动装弹机相比,射速更高。二是采用圆柱弹,为应对飞行阻力的增加,同时控制膛压,PLZ-05采用了更长的52倍身管,其最大膛压低于GC-45,弹丸初速却高于CG-45,最大射程与之相当或超越(配合新型全膛底排弹,PLZ-05最大射程超过50公里,发射新型火箭增程底排弹时,最大射程可达70公里);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提高了20%(底凹弹提高20%,底排弹提高24%),身管寿命超过1000发。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05式自行加榴炮群开火

三是延续传统,使用药筒装药。该炮总师接受媒体采访时,骄傲的表示,PLZ-05自行火炮性能仅次于德国Pzh-2000(无视韩国K-9,中国火炮80、90年代闯荡中东时韩国还不知道在干啥呢),考虑到价格,小编认为完全可以接受。回顾这段历史,小编感慨,80年代引进西方155毫米45倍加榴炮,以及相关的特种钢冶炼、火炮加工技术,让我国在经历几十年的封闭后,突然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并幸运地抓住了90年代末、本世纪初国际火炮市场的机遇,让中国火炮走向世界,为包括155在内的新型火炮研发注入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火炮强国,既是时代的机缘,也要感谢老一代军工人的执着与智慧,向他们致敬!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3

05式自行加榴炮发射底排增程炮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