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日本摩托車比中國摩托車好?

新說文解字


我是60後生長在珠三角本田雅馬哈鈴木川騎都開過或擁有過,79年海外親戚資助買了一臺本田CG125圓燈白金打火(藍色)後期改為方燈(紅色)最後放到臺灣生產外形一樣啟動改為電子打火,上面那幾輛車最耐操就是本田且省油,97年賣給豬肉佬一萬七他說拉一頭豬爬坡如裡平地非常方便。雅馬哈基本都是二衝程燒機油不喜歡,鈴木電子啟動加速慢且離合片不耐用,川崎笨重耗油。拋開愛國情懷不說小日本的造車技術確實不錯,保守估計國內落後70-80年毫不誇張,但願國內造車技術能縮短30年就不錯了


老山公園


八幾年的時候,上海的海員有機會把日本人丟棄的摩托車從日本帶到上海(如本田c70,是南京金城的前身),那質量不是一般的好,聲音輕還省油,那麼舊,國人還把它當寶貝一樣。後來中國也進口了不少日本小排量摩托車,印象最深的幾種型號有:鈴木ax100(金城100的前身),鈴木tr125,雅馬哈dx100(林海100的前身),本田cg125(幸福XF125的前身),本田cb125t雙缸(春蘭125的前身),鈴木gs125(濟南輕騎125的前身),本田gl145,本田cbx125等等。和生產汽車一樣,中國在消化並吸收日本的技術以後,先是合資後是全資,比如說生產幸福125的時候,早期的產品,發動機總成,都是本田cg125的,包括化油器。

記得93年的時候,一個工地老闆外出,把一輛老幸福125(發動機是本田CG125),丟在露天工地上三年,回來以後,擦試一下車子的灰塵,油箱裡加點汽油,幾腳就踹著車了,此事千真萬確,車子的鋼圈輻條,前擋泥板都鏽得一塌糊塗,不得不承認本田發動機性能的優秀,後來幸福125,全部國產化,發動機自主生產,但說心裡話,品質和本田cg125還是有差距的。

直到現在,我們目前市場上賣的摩托車,如雅馬哈125,五羊本田125,新大洲本田125等一些民用的小排量摩托車,價格還是居高不下,都在1萬左右,究其原因不外乎:1.掌握核心技術。2.裝配嚴謹,嚴絲合縫。3.材質精益求精。所以日本的車子基本上做到了三不漏:不漏氣,不漏油,不漏水(水冷卻的車子),爆發力大,動力強,經久耐用。

我並不崇洋媚外,在這裡請網友們不要誤解,這是我所親身經歷過的,耳聞目睹的,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北京人在紐約adong,並參與討論,互相私信,我一定會一一作答。





北京人在紐約adong


別人講的非常對,並沒有虛擬亂說。修摩托車的很多老闆就說:騎不壞的本田修不好的雅馬哈,他們說這話挺專業的。92年買了一輛本田摩托車,行程20000多公里,除了換機油火花塞就沒換過,照樣比中國新大洲省油跑的快。按照汽油6元多一升,可油箱小隻裝10元錢汽油,一箱油跑180多公里,本田省油是肯定的。像國產摩托車差不多20000公里離報廢差不多了,但是本田比當初車速油耗上,不會落後起先多少。國產摩托車跑到兩萬多公里,一定是冒黑煙燒油,說不定缸和火塞環要換,但本田摩托車仍然見不到煙,這就是國產和外車的區別。實話實說好就好,假的說不真而真的說不假,總之還是質量產品上的區別,讓人不服也得服。


北極寒冰16


什麼有人說?技不如人還不承認!不是奉承日本,事實中國技術趕不上日本技術。日本的工業就比中國早好幾十年,這是不爭的事實。就好比現在比賽用的大排量摩托車還有各種賽車,那款是中國造的?根本沒有可比性!連一顆小小的螺絲多沒法比,不是臭咱們中國,一顆小小的圓珠筆頭才前幾年剛剛研究出來,還有各種電子設備,醫療器械等。我們多需要進口,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努力的去搞科研,才能和世界上的高科技接軌。只有祖國強大了,各方面才能趕上去,和發達中的國家縮少距離,好的產品才能遍佈全球,到那時候到處是中國造的產品,那我們就能揚眉吐氣了!現在不是和誰誰比的時候,說句實話!丟人!和日本比摩托車!


愛ai已逝去


不是有人說,而是事實就是如此。我三舅在農場種地,買了一臺價廉物美的國產名牌摩托(不願惹麻煩,不說名字了),跑了不到三年歇菜了,咬咬牙買臺雅馬哈,正常保養用了十年,買了輛汽車,把摩托給了表弟,表弟又騎了好幾年,又買汽車,摩托停到自家農具庫房裡,據說只要加了油還能跑……


手機用戶6945696657


用了就知道誰的好不好。我2003年的嘉陵摩托車6年就換了所有配件最後開發動機後動力太差放棄了。之後換了輛本田現在8年了只換了一副鏈條牙盤和輪胎,其它一點沒動過。國產摩托車與日本的鬼子貨質量不是差一點點。


釣魚愛好者花也愛


看了大家的回答很高興。

我就是教汽車.摩托車修理的。日本的汽車和摩托車都拆過,大家說過的就不重複了。我總結了4點分享給大家。

1.品牌意識強。連膠都是自家品牌,如本田密封膠,豐田……。

2.加工精度高。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人家的數控車床全國達到95%以上。(據考查回來的同事講)

3.金屬熱處理質量好。如氣缸套筒(裝活塞用的)內表面特硬,耐磨,如搪過缸筒後,使用壽命就不行了。

4.設計符合力學原理。即能節省材料,又能達到設計壽命。

因此我很佩服日本的汽車和摩托車產品。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和加工手段的進步,以後的機電產品越來越好。



路遠明


不是有人說,而是事實勝於雄辯!清末民初當中國以走農業興國的道路時日本就已成為東方獨一無二的工業國,人家一個彈丸之國為什麼敢侵犯我們的大中國?道理很簡單,我窮並落後,他富並先進。鄧爺爺的一句話落後是要捱打的就是完好的總結!當今中國雖與往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仍處於發展過程中,說白了在傳統的科技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摩托車汽車家電雖然我國引進很多外部產能,但是核心技術仍然在人家那兒,同樣的品牌為什麼我們的產品不及原產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自滿疏忽,雖然袋子裡有了幾個子兒了,充其量還是個粗魯無知的土豪,玩弄你小菜一碟。人貴有自知之明,知恥方能後勇!


三劉子20801


只能說這是個現實,中國摩托車企業發展,速度很慢,也許是中國社會發展太快,國人有幾十萬寧願買奔馳寶馬,或者是合資車,也絕對不會買輛幾十萬的摩托,路上騎幾十萬的絕對是有錢人,國內摩托只是有錢人的玩具,炫耀的資本,大眾需求的,都是馬路上跑的什麼125啊,彎梁啊,,國內摩托企業就算研發出來了,國人未必會買賬,起步晚,產品可比性太多。中國摩托企業,不是中國紅旗,能有幾百億的研發資金,還有國內禁摩,只能說,國情,限制了中國摩托的發展,只能在低端市場活著,我有個朋友去日本打工,他是乾電氣焊的,在日本發了雙勞保鞋,帶回國了,到現在穿了八年了,當然鞋子也分冬夏,他不可能,天天工作穿著,做工好,耐用,這是對日本產品的認知。說了這麼多,中國摩托真比不上日本摩托。說了這麼多隻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我沒有愛國情操


花臉紅臉


什麼時候它的質量都比這裡好,價格反應了內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