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反思,牛为什么会反刍

什么是反刍?

反刍俗称是倒嚼,食物到达瘤胃后,在唾液、水分及瘤胃内微生物(原虫、细菌、真菌)作用下,使食物中的纤维软化和发酵分解,已经软化和分解的粗糙食物还要再回到口中仔细咀嚼,这种现象称为反刍。牛是多胃的动物,多胃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又称为反刍动物。反刍在俯卧的姿势和安静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

人应该反思,牛为什么会反刍

黄牛进食

牛在摄入相当分量的食物和水后,经过30—60分钟就开始反刍,每一次反刍平均持续40—50分钟,然后,间歇一定时间再进行二次反刍。成年牛昼夜反刍6—8次,犊牛可达15—16次。

反刍动物在胃的结构和机能上有一系列的特点,牛胃包括四个胃室:瘤胃,约占全胃容积的80%;网胃,约占5%;瓣胃,约占7%—8%;皱胃,约占7%—8%。

人应该反思,牛为什么会反刍

牛胃容积占比示意图

牛为什么有四个胃?一是因为牛属于大型食草动物,需要摄入大量的草料,但草的营养价值非常低,粗纤维含量很高,不易消化吸收;二是因为牛在进食的时候比较匆忙,草料等食物杂物来不及细嚼直接下咽,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牛在这方面进化出了四个胃室,分工明细、互相合作。

瘤胃是牛的“粮食贮藏室”,大量未经仔细咀嚼的食物都存放在这里,借助微生物的活动而发酵、分解,以便有利于再次咀嚼和吸收。

食物进入牛的胃肠道内首先接触的就是瘤胃,瘤胃内含有大量微生物,食物到达瘤胃后,大量微生物附着在食物表面,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糖苷酶等消化酶,这时,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类物质就会被分解为单糖、脂肪酸和二氧化碳。

虽然瘤胃的体积大,但并没有消化腺,不能分泌消化液。食物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充分分解后,大约有50%的粗纤维被消化。

经瘤胃初步消化的食物会进入网胃,网胃与瘤胃在空间结构上是互通的,因其黏膜形似蜂窝,像渔网,故称为网胃。牛进食匆忙,食物中难免会有异物,比如砂子、细木棍等,网胃就像个筛子,将食物中的异物“筛选”出来,存于其中,以免异物对其他肠胃表面造成伤害,因此网胃又被称作“硬胃”。网胃黏膜中的传感器能够感知食物的机械刺激,触动瘤网胃胃壁上的肌肉发生收缩启动反刍行为。

网胃“过滤”后的食物进入瓣胃,瓣胃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百叶。瓣胃一端借网瓣胃口与网胃相通,另一端借瓣皱胃口与皱胃相通,二口相距很近,在二口间,沿瓣胃腹侧壁形成沟状结构—瓣胃沟。食物经网胃进入瓣胃后,液体部分通过瓣胃沟直接进入皱胃,剩余食物会在瓣胃中被去除水分和电解质,进一步被磨碎,在瓣胃中,约有20%的纤维素被消化。

食物经过瓣胃处理后进入皱胃,皱胃与小肠相接,是唯一具有分泌功能的胃。皱胃中是强酸环境,所有细菌活性完全停止。皱胃能够分泌大量的胃液,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和凝乳酶等消化酶以及大量的黏液,主要对前三个胃消化的初级代谢物进行化学消化。皱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功能,所以又被称作“真胃”。食物经皱胃消化后,消化物经幽门进入小肠的第一部分——十二指肠。

人应该反思,牛为什么会反刍

牛胃内部构造 ①瘤胃 ②网胃 ③瓣胃 ④皱胃

牛胃又是如何反刍的?

反刍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吞咽。

当反刍动作开始时,由于网胃的附加收缩,使瘤胃及网胃内容物中的粗糙部分上升到瘤胃前庭的食管入口处,粗糙的物料刺激瘤胃前庭及食管沟处的黏膜引起逆呕动作。使一部分粗糙的饲料进入食管,再借食管的逆蠕动把食物送回口中,在口中进行再咀嚼和再混唾液。经过再次咀嚼后的细碎食物经吞咽后重新进入瘤胃及网胃,与瘤胃及网胃内容物相混,在瘤胃内移动与混合过程中,由于再咀嚼后的食物细碎而比重较大,因此,与水分一起位于未经反刍的粗糙饲料的下部,并随着瘤胃的收缩推移入网胃底,在网胃收缩下,经过位置较低下的网瓣胃口进入瓣胃,而进入网胃上部的粗糙饲料被推到瘤胃前庭引起逆呕。

人应该反思,牛为什么会反刍

牛胃模式图

牛的瘤胃、网胃、瓣胃是在进化中,食管膨大形成的。这三个胃的功能是为了分解更加粗糙的食物,隔离异物,保护皱胃(真胃)。可见,动物对保护胃是高度重视的,比人类更懂得珍惜。根据《中国胃病用药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9-2025年)》报道,中国2019年胃病人数1.2亿人,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每年有80万人死于胃癌,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人类只有一个胃,不会反刍。

参考资料:《生物学通报——牛胃的构造和反刍过程》;北京农业大学,李宝仁

《中国胃病用药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9-202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