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版“鬥地主”:劫富濟貧桃花源?

桑德斯版“鬥地主”:劫富濟貧桃花源?



美國大選年,民主黨左翼候選人桑德斯異軍突起,憑著劫富濟貧的主張,給選民描繪了“桃花源”美景,同時也給富豪們準備好了“狗頭鍘”。


“桃花源”的踐行者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晉代的陶淵明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進入桃花源的路徑圖,千百年來在中國傳為美談。而在2020年的美國大選年,桑德斯也為美國選民描繪了“桃花源”的美好圖景。他的政綱,就是反對經濟結構的不平等,將劫富濟貧推行到極致,主張推行“三大免費”政策,包括全民免費醫療、全民免費大學、全民免費住房。他呼籲建立全民醫保,為每個人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險,並在服務點免費提供;他希望保證所有人享有免除學費和無債務的公立大學,包括免除美國學生目前揹負的約1.6萬億美元債務;通過投資2.5萬億美元建造近1000萬個永久性負擔得起的住房,結束美國目前的住房危機。

桑德斯數十年來致力於描述“桃花源”,從未改變,即使在經歷政治低潮的時候,他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亦堅持如初;與陶淵明不一樣的是,他不僅描繪圖景,而且數十年來身體力行入世實踐,親手負責締造他心目中的“桃花源”。早年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時,桑德斯就曾參與抗議美國大學宿舍種族隔離政策的活動,之後他又參與過馬丁•路德•金領導的“1963向華盛頓進軍”大遊行;1981年,他憑藉小區建屋計劃、舊城區活化、有線電視減價等深得民心的政綱,當選佛蒙特州最大城市伯靈頓市長,其後更是獲得三度連任,直到1989年。這段伯靈頓治理的經歷,至今仍被視為美國左翼知識分子改革小區的經典成功案例。

桑德斯版“鬥地主”:劫富濟貧桃花源?

桑德斯的政綱,就是反對經濟結構的不平等,將劫富濟貧推行到極致。


桑德斯也曾經歷過長期的政治低潮。自1990年代起,美國政治光譜逐漸偏右,“華盛頓共識”大行其道,一向偏左的民主黨開始右轉,克林頓等黨內中左派,將民主黨的基本盤拉向中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桑德斯連續數次競選州長失敗。但即使在這樣的時期,他也從未考慮過修改自己的政治綱領。此次參選,他大聲呼籲的政策主張,仍然是其幾十年前倡導的“國有化”大型企業、重振工會力量、嚴厲監管金融業、開徵累進式富人稅等等。他不接受富人和委員會捐款,競選資金如同吃百家飯一般靠工薪階層和下層選民拼湊給他,可以說各方面都舉步維艱,但他從不氣餒,儘管多次敗選,他依然成為美國國會史上任期最長的無黨派獨立議員。

既然桑德斯不是什麼政壇新人,又如此堅定地屢敗屢戰不願改變,選民其實早已對其耳熟能詳,而且也已經數次拋棄他,對其不理不睬,那麼這一次又是吹的哪一陣子東風,讓桑德斯選情水漲船高呢?


桑德斯版“鬥地主”


此次總統大選,桑德斯行情看漲。大選初期,其民調在加州、馬薩諸塞州等多州一路領先:在民主黨的大票倉加州領先8%的大幅民調優勢,在2月的四州初選中,桑德斯略為領先,155票中獲60票,超過了拜登的54票。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桑德斯沒有變,變化的是美國社會的輿情,人們重新發現桑德斯,將他從政壇邊緣一舉撈出,萬人追捧。從經濟上看,在於過去40年的全球化,使得全球財富佔比前1%的以華爾街和硅谷精英為代表的富人財富急劇增加的同時,伴隨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遷移的空心化過程,原全球財富佔比10%—25%的美國中產階層極度萎縮,美國社會自2008年量寬(QE)後貧富懸殊惡化,加上社交媒體的炫富效應,美國確有一大批基層群眾感到生活愈來愈困苦。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統計,美國最高收入的1%的富人佔全國收入的20%以上;從2009至2013年,在美全部財富增長中,1%的富人財富增長佔了85.1%,更有15個州的全部財富增長均被1%富人佔有,貧富差距拉大成了全國各州的普遍現象。1%的富人收入達到美國平均收入的25.3倍,紐約州、康涅迪克州、懷俄明州更分別達到45倍、43倍和41倍,在全國遙遙領先。

除此之外,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佔收入比重日漸成為美國中產及以下階層不可承受之重,比如:就高等教育而言,美國70%的大學生畢業都身負貸款。從輟學率看,美國的輟學學生數量高達170萬人,而德國僅為4265人,英國僅為7334,考慮到人口比例,美國初等教育輟學數量是歐洲、日本、加拿大的幾十倍;從醫療支出來看,2016年美國人均醫療支出佔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41.3%,這一數據在所有的OECD國家中雄踞第一,甚至比以高物價著稱的北歐國家都要高出不少。

而經濟上的貧富分化帶來政治上的兩極分化,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或持傳統中間立場的建制派政客,越來越不受待見。選民越來越傾向於持極端立場的稜角清晰的政治人物,比如共和黨的特朗普、納瓦羅;民主黨的桑德斯、沃倫等。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堅定支持民主黨和堅定支持共和黨的美國民眾在二十年內翻了一倍,從10%漲到了21%。兩黨支持者對於對方政黨的厭惡與日俱增,共和黨支持者對民主黨人的厭惡程度從17%上漲到了58%,而民主黨人對共和黨人的厭惡則從16%上漲到了55%。這說明,兩黨將日益受民意牽扯,能夠達成共識的機率日益縮小,政治極端化也已經走向劍拔弩張的程度。

5年前,美國底層百姓曾相信特朗普口號,覺得他可以帶來改變,但現在深感失望,轉而被桑德斯吸引。尋常老百姓的眼裡,所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學術之爭並不敏感,但他們厭惡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期盼過上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既然特朗普這幾年的政治改變並未達到減少貧富分化的目標,他們更迫切要換另一種處方,來治一治貧富差距的病。正因如此,桑德斯的觀點雖然不變,卻迎合了日益改變的美國社會與民眾情緒,從而重新獲得了選民的青睞。

桑德斯版“鬥地主”:劫富濟貧桃花源?

一名支持者舉起桑德斯的競選宣傳標語。


十分有意思的是,桑德斯以79歲高齡,卻獲得大量年輕人的支持;其在17—29歲的年齡段中有著高達65%的支持率,而拜登只有10%;桑德斯的支持者中有42%認為貧富分化是其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一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候選人。特別要注意的是,年輕人的教育程度,甚至族裔等並不影響桑德斯的支持率,例如其在有大學學位和沒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人中支持率分別達到28%和40%,在白人和有色人種的支持率分別達到29%和42%,均遠遠甩開其他民主黨候選人,特別是其在美國人口中日漸成為主流的拉丁裔族群中支持率高達50%。這批年輕人未來將仍然是整個美國社會的中流砥柱,如果他們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桑德斯,對美國社會的性質改變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對“華盛頓共識”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遭遇溫和民主派狙擊


正如美國社會的民意分歧一樣,桑德斯的政策反響分歧也很大。看一看如此美好的“三大免費”,選民聽起來如天上掉餡餅一般,那麼在桑德斯眼中,“免費”政策的支撐點在哪裡呢?如果窮困人群和工薪階層真的享受到了“三大免費”,又由誰在背後買單?根據桑德斯的理論邏輯,他要向富人徵重稅。他公開宣稱,“億萬富翁不應該存在”“2008年正是中產階級為華爾街的投機行為買了單”,要“向華爾街徵收重稅,以補貼中產階級。”他主張,應對美國收入最高的0.1%的家庭的極端財富建立年度稅收;他還聲稱,要在15年內將全美億萬富翁的財富減少一半;要通過實施強有力的執法政策,確保富人不能逃稅。這些都深深刺激著華爾街和富豪階層。他是唯一一位未得到億萬富翁捐款的總統候選人。如果桑德斯當選,必然對富豪階層開刀,大幅增稅,擴大福利開支,取消自由貿易,並以意識形態掛帥,外交上亦會趨於強硬,富豪們害怕桑德斯甚至比新冠病毒更甚,認為他是叫囂“鬥地主”的激進派,唯恐避之不及,唯恐民主黨“桑德斯化”。

桑德斯因而遭到民主黨溫和派的集體抵制。就在“超級星期二”的前一天,民主黨兩名參選人布蒂吉格和克羅布徹宣佈棄選,轉而支持前副總統拜登,可見民主黨高層已達成一致,有意推舉溫和派,制衡桑德斯。“超級星期二”這一天,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明尼蘇達州、北卡羅來納州、俄克拉荷馬州、田納西州、得克薩斯州、猶他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亞州這14個州同時迎來選舉。看目前選舉結果,民主黨內拜登暫時領先桑德斯,但票數差距不大,仍有懸念。在已公佈的1355張選票中,拜登贏下了14個州中的10個州,獲637票,桑德斯獲559票,沃倫獲64票,布隆伯格獲60票。拜登實現逆轉,一舉獲勝,並且獲得布隆伯格、布蒂吉格、克洛布徹等人的退選加持,獨佔了溫和民主派選票。

桑德斯版“鬥地主”:劫富濟貧桃花源?

民主黨內拜登暫時領先桑德斯。


總體來看,桑德斯屬於體制外人士,長期無黨派,出於總統選舉的需要加入民主黨,吸引了黨內左派,又藉助美國社會改變貧富分化的強大呼聲,成為今年選舉中不折不扣的黑馬。目前,桑德斯落後票數不是太多,民調支持率不相上下,且有堅定的選民群體,不能排除他繼14州選舉之後再度翻盤的可能性。即使此次桑德斯未必能撼動黨內的溫和民主派,但他帶來的強大民意風潮,將拉動民主黨繼續傾聽藍領和左翼選民的需求。即使一個桑德斯倒下了,可能未來會有千千萬萬個小桑德斯站出來,對美國社會政治生態帶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