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殺掉慈禧,光緒會成為中國的明治天皇嗎?

牽風拾雨


歷史上的光緒帝自登基就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過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和反對。後來光緒帝被袁世凱出賣,從此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臺。1980年,光緒帝於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死於砒霜中毒,享年38歲,葬於清西陵的清崇陵。


那麼如果光緒殺了慈禧,中國近代歷史會發生那些改變呢?他會成為“中國的明治天皇”嗎?

光緒帝其實並不如書中所說的那樣聖明,也不如大家想的那樣是慈禧太后的傀儡。


實際上,慈禧在光緒身上傾注了很大的希望和心血,甚至抱著他讀四書,在他成年以前每天都要寫學習總結給慈禧。但清代的帝王教育是針對強者的,光緒則天生體弱膽小,承擔不了這樣大的責任,加上自小進宮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經歷,他的性格集冰火於一體且時常歇斯底里。慈禧對光緒的弱勢感到不滿,光緒拼盡一生都想得到她的鼓勵,於是他拼命的讀書,親政後拼命的勵精圖治,可惜只讀過聖賢書的他,並不能把握時代的需求,他對世界的瞭解甚至比他表哥同治還要少。


甲午戰爭是光緒要打的,他想重振帝國天威,輕視日本又急於求成,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戰爭後期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喪失了基本的鬥志,不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違背慈禧的意志簽訂了馬關條約(沒錯,慈禧李鴻章都堅決反對割地求和,寧可舉國一戰,是光緒一意孤行簽訂的條約

)。可以說,他親政的六年(1888—1894)間揮霍了慈禧苦心經營的24年的成果。


至於戊戌變法,更是光緒和康有為倆個無腦憤青的傑作。實際上,那個時候包括慈禧在內的多數人都意識到改革的必須性,只是眼界的限制他們不知道如何改革。康有為空有熱情而沒有知識,在上書中天花亂墜的誇耀改革的好處(一年改變帝國氣象,三年稱霸亞洲,九年重回天朝上國),加上一心有所作為的光緒,倆個無腦青年開始了一場步子大的扯蛋的改革(比如說,一夜間取消科舉導致幾百萬讀書人不知所以,裁撤累贅的部門卻不給下崗人員安排新職),可以想象,這場改革註定會失敗。也正是這場改革,慈禧失去了對光緒最後的信任,改革結果悲劇性也摧毀了光緒本就脆弱的心靈。慈禧軟禁光緒的時候他沒有絲毫反應,之後的十年裡如行屍走肉,翁同翮的日記裡的記錄讓人不忍卒讀。


還要怪光緒手下人沒有成為大久保利通,巖倉具視這樣的人。明治就是個傀儡,前期被大久保+巖倉具視的集團控制的死死的,大久保被刺後,以侍衛佐佐木高行為首的一幫子出來搞“天皇親政運動”,是為什麼?明治登基十年發的旨意,都是大久保,巖倉等人擬好了讓他蓋個章,他連大臣是誰都見不著。大久保死後,大隈重信主張法國議會政治,巖倉,伊藤博文主張普魯士式政治,拉出佐佐木的親政論來對抗,後來大隈重信受黑田清隆的腐敗案牽連辭職,巖倉,伊藤的意見得以推行。


佐佐木並非思想僵化的老頑固,而是大久保塞進去的潘閥眼線,宮內卿這個官職,本來是京都公卿的專職,大久保有意自任,先派人進去熟悉情況,佐佐木等人是負責“天皇的教育”的,還是怕明治胡來,大隈重信辭職後,佐佐木論功行賞當上工部卿。1884年,宮內製度改革,伊藤博文當上了宮內卿,實現了大久保利通未能實現的想法。1894年,第一次御前會議召開,明治才第一次有自己發言的機會,至於佐佐木,伊藤博文控制了宮內省就不需要他了。1885年伊藤廢除工部卿的官職,佐佐木的政治生涯結束,去搞皇室禮節研究了。從這些方面看,光緒比明治的權利已經大多了。


光緒是希望走明治維新的路子的,但是,明治維新之前,倒幕運動幾乎倒掉了所有守舊勢力。而清末預備立憲時,朝廷的那些反對勢力,連袁世凱都尚且無能為力,光緒更難搞定。況且這些大臣,本來就是光緒上臺的絆腳石。


守舊勢力不除,即使君主立憲建立,改革也很難繼續。光緒太過猶豫,推動改革實在是不如袁世凱這些手腕能力過硬的人。


所以即使光緒殺了慈禧後上臺,也可能只是也滿清多續幾年命而已。後續該發生的,依舊難逃過。


遊俠兒阿亮


不會的。

慈禧跟呂后還是很像的,都是實權的頂點,換句話說,底下的人都是被他彈壓的。

如果當初劉邦殺了呂后,因為軍政半數以上都是呂后一系的,呂后死各自便更難保,定然會天下大亂。

慈禧若死,權利會出現真空,餘下的實權者會激烈爭奪,一通打打殺殺脫穎而出一個曹操,光緒繼續當他的漢獻帝。


徙竹散人


歷史不能假設!但既然有了假設的議題,總要試著點評幾句:首先明確一點,如果殺掉慈禧,光緒也不會成為中國的明治天皇。第一,誰來殺慈禧?光緒能殺慈禧嗎?以光緒的性格顯然做不到這一點。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新舊體制的建立離不開大開殺戒,成則為王,敗者為寇。而這位光緒皇帝顯然下不了手殺這位待他親如母親的姨媽。這足以證明,光緒不具備弒父殺兄的狼性特點,而這一點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鬥爭中又尤為重要。第二,文武大臣能殺慈禧嗎?以當時的情況看,文武大臣都對慈禧趨炎附勢,即使光緒最看好的袁世凱也是在最關鍵時刻出賣光緒而投靠慈禧,依筆者猜想,即使文武大臣殺掉慈禧,也不一定擁戴光緒,可能會另選其人取而代之。第三,其他人士能殺慈禧嗎?看當時慈禧如日中天的情景,其他人連接觸的可能都很難。既然殺不了慈禧,又怎麼會有中國的明治天皇。回過頭來再看日本的明治維新,在當時在日本絕沒有像慈禧這樣人物或者說集團存在,推翻了德川慕府後,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條件,明治天皇也就順理成章地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看來,英雄還是不能造時勢,歷史反覆證明:還是時勢造英雄!


用戶惜時如金


不會的,歷史不容翻案,是什麼就是什麼!但是就光緒本人,他很想當一位明君但無力迴天,即便沒有慈禧他的大清王朝也不會強盛,一個王朝的沒落不是一下子就沒落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乾隆後期大清王朝就已經開始走向沒落,到了光緒年代國力已經是很弱了,他即便有那個心也已經無力迴天了,比如在他年間的“戊戌變法”,他也很想叫自己的王朝重新走向強盛,你也許會說那是因為慈禧的阻撓要不是因為她就成功了,有一方面她的原因,但主要原因還在於國力弱,他本人也不是那種一言九鼎的人,有些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內心脆弱......


樂善好施趙大官人


不會的。光緒皇帝根本就不是一個繼往開來,奮發向上,不屈不撓的帝王!


東臨碣石s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時慈禧和光緒在清朝政權中的位置

慈禧在同治皇帝還年幼的時候,就用自己的政治手段,排除異己,開始垂簾聽政了,之後掌握大清政權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而光緒是在同治皇帝之後,他四歲的登基,十八歲親政,雖然名義上朝廷政權歸於光緒皇帝,但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只是個傀儡皇帝罷了。當時的情況就是慈禧有實權,光緒沒有實權。

如果光緒真的殺掉了慈禧,清朝會像日本那樣發生改變嗎?

其實不然。因為兩個國家所面臨的情況不一樣。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倒幕運動已經將日本舊勢力清除的差不多了,日本本身就比中國要小很多,屬於船小好掉頭。但當時的清朝就不一樣,光緒如果殺掉慈禧,肯定是會要實行戊戌變法改革的。但光緒想把變法實行到清朝各個地區的每個角落,那就相當困難了。因為清朝的人數和國土面積都要比日本大很多,屬於船大難掉頭。

而且,光緒在實行戊戌變法的時候,就受到過以慈禧為首的舊勢力的阻撓。其實就算沒有慈禧,光緒的變法依然會受到其他守舊派的阻撓,因為守舊派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少了慈禧,還會有很多個不同的慈禧重新出現,來阻撓光緒的變法。

剛才說到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舊勢力已經被倒幕運動清除的差不多了,實行新政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但光緒的戊戌變法實行之前,清朝的舊勢力還很龐大,甚至佔據著朝廷的主導地位,這就讓變法順利實行幾乎不太可能,因為變法觸動大太多守舊派的利益了,即便是在小規模的推廣成功,也很難快速推廣到全國去。再加上當時清朝的內憂外患,清廷已經是風雨飄搖,可能變法還沒推廣到全國各地,清朝就提前滅亡了。

再來說一下光緒的戊戌變法到底是否可行

如果除掉慈禧,變法也順利推廣,但是真的能從本質上改變清朝嗎?在如今看來,戊戌變法是有可取之處,但如果要上升到改變一個國家政體的高度,顯然是不夠的。

因為光緒既不掌握權力,也沒有政治手腕。不掌握權力是因為剛才說到的,朝中守舊派勢力很大,即便光緒殺了慈禧,他也很難隨心所欲,因為他的維新派肯定要跟守舊派內鬥的,誰贏誰輸還真不好說。

沒有政治手腕是因為光緒僅靠幾個文人,頒佈了一些所謂的整改措施,並不能真正改變現狀。他們的改革治標不治本,而且光緒又急於求成, 想在短時間內就改變中國,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切實際。改革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急於求成只會讓改革失敗。

而且,光緒所謂的改革,並沒有依靠群眾,而是僅僅依靠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僚來實行,這種單一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就與普通百姓關係不大了,變法沒有群眾的支持作為基礎,改革也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綜上所述,從當時清朝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光緒的個人能力、實行變法的內容等來看,不管光緒有沒有殺死慈禧,他都不會成為成為中國的“明治天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