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們拼盡全力地活著

疫情之下,我們拼盡全力地活著

疫情之下,我們拼盡全力地活著

1

距離新冠病毒的出現,已經一月有餘了。

我從未想過區區一個月的時間這個世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恍若隔世。

疫情爆發以來,我一刷微博,就開始生各種各樣的氣,氣那些吃野味的傻逼,氣紅會,氣在這個時候添亂的媒體人,然後又因為很多善良的普通人做的事覺得溫暖。

天天都在“人間不值得”和“這個世界會好的”之間徘徊彷徨,心情起伏真的很大,讓我很難受。

所以我已經有好幾天都沒有刷新聞關注疫情了。

前幾天四川地震的時候,朋友圈有人吐槽2020年開啟的簡直是地獄模式,還做了一張圖: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直至今天上午,我的室友告訴我他剛接到通知,他們公司無限期暫停運營,我才忽然意識到,這次的疫情並不是說不能出門、憋著在家這麼簡單,原本那些光是活著就拼盡全力的普通人,可能正面臨著人生中一次巨大的命運考驗。

這裡面,是你,也是我。

我素來不喜數據表格,也不擅長在經濟或者其他專業領域大談宏觀大勢,也不會在股市開盤全線飄綠的時候高談闊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我只想寫寫這段時間我所看所想的東西。

2

就說我室友,他的工作是幼兒足球教練,屬於底薪2000多塊,多幹多拿的性質,吹一場比賽的裁判或者帶一場孩子們的訓練才能有相應的錢。

以前每個月到手大概是七八千塊錢。

這兩個月其實應該是他掙錢最多的時候,因為孩子們在放寒假。

四川啟動一級響應的時候,他接到了公司的通知,說延期復工,然後到期了又接到通知,說依然延期,接著就到了今天接到通知說無限暫停了。

他去年的時候才剛在成都買了房子,交房還早,還有房貸。他之所以提前好多天回到成都,就是想著萬一公司可以開工需要人手了,他可以第一時間掙點錢。

我問他壓力大不大,他嘆了口氣沒有說話。

3

春節疫情剛爆發那會兒,我們那個小城裡還沒有全面禁車,所以出租車只是每天消兩次毒然後可以繼續工作。

我和一個出租車司機聊過天,我當時問他,疫情如此嚴重你為什麼還要出車?

他如是說道:“老婆剛生了二胎,還沒有工作,全家人的吃喝都靠著這臺車,能拉一單是一單。”

我看著夜晚八點卻空無一人的街道,問他生意怎麼樣?

他說跑了一天連出租車公司的費用都沒跑出來,更別說掙錢了,但是不出車虧得更多。

我沒有繼續問下去。我也知道我們那個小城裡平時出租車生意就不怎麼好,滴滴剛出來的時候出租車司機還鬧過,每年就指著過年那幾天多掙點錢,畢竟春節的時候可以拼車,上車就10塊,比平時貴5塊錢。

前天吧,我們那個小城因為有確診的病患,實行了全面禁車的政策。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那個出租車司機,心情有點沉重。

4

前兩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天。你們也知道,去年一整年我都在還債,而這個朋友前年因為合夥人騙了他也欠了一筆債務。

於是我們兩個經歷差不多的人經常會互相鼓勵。

他很能幹,去年先是開了一間奶茶店,做生意的同時還跑跑一些像送貨的兼職。慢慢地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不僅還完了之前的債,還存了一筆錢,不多,幾萬塊,然後在春季前,他借了十來萬,在他的老家開了一家規模比較小的火鍋店。

在我熟悉的四五線城市裡,這樣的火鍋店、KTV、酒吧春節的收入,一般都能到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成本、規模小一點的店甚至能到一半。那個時候所有外出的人都回到了老家消費,平時沒什麼人的小城市就指望著這個時候掙錢。

他也不例外。

但這次的疫情,且不說要求不能營業強制關門,就算可以,所有人都不肯上街,都待在家裡。

他年前囤的那些為了這次春節準備的蔬菜肉類,只能自己吃,吃不了的,只能眼睜睜看著它爛掉。

房租也好,水電也好,僱的人工也好,這些都隨著疫情變成了他身上一根又一根的稻草。

打電話到最後,他有點哽咽,但很快調試好了心情,只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問我:“這是為什麼?”

我只好對他說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行業都是這樣,不止是他一人,我只能寄希望於這樣的暗示,讓他的心情會好一些。

如果只有自己很慘,那麼就會很痛苦,但如果發現大家都比較慘,那麼這樣的痛苦反而會減輕很多。

這應該也不算人類的劣根性。

5

之前在朋友圈裡,我有看到我的一個讀者發過一條截圖,我看過以後感觸很深,就保存了下來,但我沒有找到原博。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我喜歡看人間煙火,但並不是心裡毫無波瀾。

我還記得有個網友在一位博主發的“疫情對普通人的影響”下面,留了一條言。

當時沒截圖,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他的父親是四川涼山的一位老師,而他的父親告訴他,涼山那邊有很多孩子,寒暑假都會留在相對繁華一點的縣城裡打工,然後開學的時候,把兼職的錢連上學校和國家的補貼,用來作為下學期的學習費用或者生活費用。

但是疫情之下,縣城不能留人。

這條留言讓我想起很久很久之前,我大學的一朋友跟我說的話。我是師範院校的,所以很多朋友現在都是老師。

她當時對我說的就是這樣的現實,很多想走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都想要讀書,於是很多年紀尚小的孩子都是千方百計去賺學費。

這裡面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算國家有補助,但他們自己的父母或者長輩,仍然不願意掏錢讓他們讀書。

說錯了,不是不讓他們讀,是不願意掏錢,或者沒錢,他們就想著讓這些孩子長大後直接去掙錢補貼。

黑暗曾經遮住了老人的雙眸,但後生曾經見過陽光,所以他們努力地想要衝破黑暗。

這些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的話,再結合疫情看那位網友的留言。

百感交集。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6

我討論過很多次關於“活著”與“怎樣活著”的話題,無論是電影的觀後感,還是聽到了什麼故事的想法。

我改變過自己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曾經以為牢不可破的信念,也隨著見識到越來越多的人間百態,而不停地打自己的臉,但我從來都覺得有一個觀點很正確:

活著,還是要從下往上看。

前些時候刷屏的疫情期間那個出來賣糖葫蘆的老大爺,有很多人說他要錢不要命什麼的,我只是翻著那些評論,默默心酸。

但凡他的生活好一點點,別說疫情期間,就算沒有疫情,這個年紀也不至於在春節的時候出來賣糖葫蘆。

而老大爺這樣的人,或者上面我記錄的人,或者留言截圖中的人,他們也只不過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罷了。

不是醫生也不是相關從業者,沒有感染病毒,也沒有疾病,也沒有辦法出太多的力,我們都在這場災難面前,拼盡全力地活著。

而已。

7

再往上看,那些企業呢?

這兩天朋友們有些已經開始復工了,但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或許都是咬著牙撐著。

我已經看到不止一個創業的朋友轉發諸如北京著名ktv“K歌之王”宣佈將於2月9日與全部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通知。

還有成立13年的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寫的“因受疫情影響,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的通知。

還有更早幾天的“西貝危機”。

這幾家公司的體量真的不算小了,甚至說都是算比較成功的中小企業了,他們承擔風險的能力肯定比更小的企業強很多。

創業的朋友肯定是感同身受,畢竟很多人現在都在為自家的水電、人工等各種各樣的成本和幾乎垮塌的收入而頭疼。

很明顯,疫情早晚會過去,但幾乎沒人能置身事外。

這場疫情之後,就算沒有在餐飲、旅遊等行業裡的人,生活方面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知乎有關於這次新型肺炎對於普通大眾的影響討論,網友@昆逸的回答讓我思考了很久: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沒有人能在潮水中全身而退。

8

這次疫情,除了帶給了我們恐懼,更多的,應該是反思。

最起碼的,假如你3個月沒有工作,6個月幾乎沒有收入,你現在的儲蓄能支撐你的家庭開支多久?

我前幾天和朋友討論關於非典時期和現在這時期的差別,朋友說03年那個時候的經濟和現在比起來差多了,大家兜裡都沒什麼錢,肯定是那個時候更艱難一點。

我說03年的時候身邊的人就算沒錢,但也沒房貸車貸這些東西,這樣的先用後還的消費概念還不是很深入人心,現在呢?

這其實也是一種反思。

國家現在做得很好了。真的,不信的話你找找資料,去對比一下國外有類似情況發生的時候,那些民眾的境況和無助。

我看到的,是全民一心的團結,各種逆行者的勇氣以及很多很多溫暖且堅實的鏡頭,就像上文提過的中小企業危機,國家也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疫情之下,我們每個人都受到了傷害。

但,我們還是得活下去,不是麼?

去珍惜我們擁有的,去釋懷我們失去的,去奮鬥我們想要的,哪怕,僅僅是能吃飽穿暖而已。

之前地震的時候,我有說過我巍巍中華的脊樑,豈會被宵小壓彎,豈會被災禍拖垮。

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加油,每一個守望著春天的陌生人。

我們一起熬過去,

我們一起活下去。

我們一起看著從前的一切慢慢回到我們的身邊。

最後,仙人闆闆的吃蝙蝠的蠢狗,你現在能飛了麼?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我本來相信2020年會好起來,直至科比也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