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1

距离新冠病毒的出现,已经一月有余了。

我从未想过区区一个月的时间这个世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恍若隔世。

疫情爆发以来,我一刷微博,就开始生各种各样的气,气那些吃野味的傻逼,气红会,气在这个时候添乱的媒体人,然后又因为很多善良的普通人做的事觉得温暖。

天天都在“人间不值得”和“这个世界会好的”之间徘徊彷徨,心情起伏真的很大,让我很难受。

所以我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刷新闻关注疫情了。

前几天四川地震的时候,朋友圈有人吐槽2020年开启的简直是地狱模式,还做了一张图: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直至今天上午,我的室友告诉我他刚接到通知,他们公司无限期暂停运营,我才忽然意识到,这次的疫情并不是说不能出门、憋着在家这么简单,原本那些光是活着就拼尽全力的普通人,可能正面临着人生中一次巨大的命运考验。

这里面,是你,也是我。

我素来不喜数据表格,也不擅长在经济或者其他专业领域大谈宏观大势,也不会在股市开盘全线飘绿的时候高谈阔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我只想写写这段时间我所看所想的东西。

2

就说我室友,他的工作是幼儿足球教练,属于底薪2000多块,多干多拿的性质,吹一场比赛的裁判或者带一场孩子们的训练才能有相应的钱。

以前每个月到手大概是七八千块钱。

这两个月其实应该是他挣钱最多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在放寒假。

四川启动一级响应的时候,他接到了公司的通知,说延期复工,然后到期了又接到通知,说依然延期,接着就到了今天接到通知说无限暂停了。

他去年的时候才刚在成都买了房子,交房还早,还有房贷。他之所以提前好多天回到成都,就是想着万一公司可以开工需要人手了,他可以第一时间挣点钱。

我问他压力大不大,他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3

春节疫情刚爆发那会儿,我们那个小城里还没有全面禁车,所以出租车只是每天消两次毒然后可以继续工作。

我和一个出租车司机聊过天,我当时问他,疫情如此严重你为什么还要出车?

他如是说道:“老婆刚生了二胎,还没有工作,全家人的吃喝都靠着这台车,能拉一单是一单。”

我看着夜晚八点却空无一人的街道,问他生意怎么样?

他说跑了一天连出租车公司的费用都没跑出来,更别说挣钱了,但是不出车亏得更多。

我没有继续问下去。我也知道我们那个小城里平时出租车生意就不怎么好,滴滴刚出来的时候出租车司机还闹过,每年就指着过年那几天多挣点钱,毕竟春节的时候可以拼车,上车就10块,比平时贵5块钱。

前天吧,我们那个小城因为有确诊的病患,实行了全面禁车的政策。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个出租车司机,心情有点沉重。

4

前两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你们也知道,去年一整年我都在还债,而这个朋友前年因为合伙人骗了他也欠了一笔债务。

于是我们两个经历差不多的人经常会互相鼓励。

他很能干,去年先是开了一间奶茶店,做生意的同时还跑跑一些像送货的兼职。慢慢地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不仅还完了之前的债,还存了一笔钱,不多,几万块,然后在春季前,他借了十来万,在他的老家开了一家规模比较小的火锅店。

在我熟悉的四五线城市里,这样的火锅店、KTV、酒吧春节的收入,一般都能到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成本、规模小一点的店甚至能到一半。那个时候所有外出的人都回到了老家消费,平时没什么人的小城市就指望着这个时候挣钱。

他也不例外。

但这次的疫情,且不说要求不能营业强制关门,就算可以,所有人都不肯上街,都待在家里。

他年前囤的那些为了这次春节准备的蔬菜肉类,只能自己吃,吃不了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烂掉。

房租也好,水电也好,雇的人工也好,这些都随着疫情变成了他身上一根又一根的稻草。

打电话到最后,他有点哽咽,但很快调试好了心情,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只好对他说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不止是他一人,我只能寄希望于这样的暗示,让他的心情会好一些。

如果只有自己很惨,那么就会很痛苦,但如果发现大家都比较惨,那么这样的痛苦反而会减轻很多。

这应该也不算人类的劣根性。

5

之前在朋友圈里,我有看到我的一个读者发过一条截图,我看过以后感触很深,就保存了下来,但我没有找到原博。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我喜欢看人间烟火,但并不是心里毫无波澜。

我还记得有个网友在一位博主发的“疫情对普通人的影响”下面,留了一条言。

当时没截图,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他的父亲是四川凉山的一位老师,而他的父亲告诉他,凉山那边有很多孩子,寒暑假都会留在相对繁华一点的县城里打工,然后开学的时候,把兼职的钱连上学校和国家的补贴,用来作为下学期的学习费用或者生活费用。

但是疫情之下,县城不能留人。

这条留言让我想起很久很久之前,我大学的一朋友跟我说的话。我是师范院校的,所以很多朋友现在都是老师。

她当时对我说的就是这样的现实,很多想走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都想要读书,于是很多年纪尚小的孩子都是千方百计去赚学费。

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算国家有补助,但他们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仍然不愿意掏钱让他们读书。

说错了,不是不让他们读,是不愿意掏钱,或者没钱,他们就想着让这些孩子长大后直接去挣钱补贴。

黑暗曾经遮住了老人的双眸,但后生曾经见过阳光,所以他们努力地想要冲破黑暗。

这些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说的话,再结合疫情看那位网友的留言。

百感交集。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6

我讨论过很多次关于“活着”与“怎样活着”的话题,无论是电影的观后感,还是听到了什么故事的想法。

我改变过自己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信念,也随着见识到越来越多的人间百态,而不停地打自己的脸,但我从来都觉得有一个观点很正确:

活着,还是要从下往上看。

前些时候刷屏的疫情期间那个出来卖糖葫芦的老大爷,有很多人说他要钱不要命什么的,我只是翻着那些评论,默默心酸。

但凡他的生活好一点点,别说疫情期间,就算没有疫情,这个年纪也不至于在春节的时候出来卖糖葫芦。

而老大爷这样的人,或者上面我记录的人,或者留言截图中的人,他们也只不过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罢了。

不是医生也不是相关从业者,没有感染病毒,也没有疾病,也没有办法出太多的力,我们都在这场灾难面前,拼尽全力地活着。

而已。

7

再往上看,那些企业呢?

这两天朋友们有些已经开始复工了,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或许都是咬着牙撑着。

我已经看到不止一个创业的朋友转发诸如北京著名ktv“K歌之王”宣布将于2月9日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还有成立13年的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写的“因受疫情影响,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的通知。

还有更早几天的“西贝危机”。

这几家公司的体量真的不算小了,甚至说都是算比较成功的中小企业了,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肯定比更小的企业强很多。

创业的朋友肯定是感同身受,毕竟很多人现在都在为自家的水电、人工等各种各样的成本和几乎垮塌的收入而头疼。

很明显,疫情早晚会过去,但几乎没人能置身事外。

这场疫情之后,就算没有在餐饮、旅游等行业里的人,生活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知乎有关于这次新型肺炎对于普通大众的影响讨论,网友@昆逸的回答让我思考了很久: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没有人能在潮水中全身而退。

8

这次疫情,除了带给了我们恐惧,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最起码的,假如你3个月没有工作,6个月几乎没有收入,你现在的储蓄能支撑你的家庭开支多久?

我前几天和朋友讨论关于非典时期和现在这时期的差别,朋友说03年那个时候的经济和现在比起来差多了,大家兜里都没什么钱,肯定是那个时候更艰难一点。

我说03年的时候身边的人就算没钱,但也没房贷车贷这些东西,这样的先用后还的消费概念还不是很深入人心,现在呢?

这其实也是一种反思。

国家现在做得很好了。真的,不信的话你找找资料,去对比一下国外有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那些民众的境况和无助。

我看到的,是全民一心的团结,各种逆行者的勇气以及很多很多温暖且坚实的镜头,就像上文提过的中小企业危机,国家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伤害。

但,我们还是得活下去,不是么?

去珍惜我们拥有的,去释怀我们失去的,去奋斗我们想要的,哪怕,仅仅是能吃饱穿暖而已。

之前地震的时候,我有说过我巍巍中华的脊梁,岂会被宵小压弯,岂会被灾祸拖垮。

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加油,每一个守望着春天的陌生人。

我们一起熬过去,

我们一起活下去。

我们一起看着从前的一切慢慢回到我们的身边。

最后,仙人板板的吃蝙蝠的蠢狗,你现在能飞了么?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疫情之下,我们拼尽全力地活着

.我本来相信2020年会好起来,直至科比也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