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次創業經歷之二------如履薄冰,一路坎坷

我的第一次創業,十年,是成功的。這十年的一帆風順,讓我有些得意忘形,飄飄然了。感覺眼下的生活太安逸,希望能有新的突破。也許因為自己原本就是一個愛折騰的人。

於是,兩年前,在沒有深入考察的情況下,冒然接手了一個朋友的兒童早教中心。心想,我做了這麼多年的兒童工作,早教不是一樣的嗎?沒有我做不好的。

樊登老師曾經說過,很多人死在第二次創業。

我的兩次創業經歷之二------如履薄冰,一路坎坷


我就是死在了第二次創業。現在回想這兩年的二次創業經歷,真是如履薄冰,一路坎坷。深刻反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無非如下幾點吧。

第一,我的心態決定了我的行為。因為長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沒有了危機意識,過於自信,而匆忙做出草率的決定。

近五、六年,早教行業逐漸興起,大部分家長在孩子一出生,都會選擇一個早教機構報各種早教課程,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的高質量要求,早教行業更是欣欣向榮。

我一直從事幼兒園工作,多多少少也接觸了早教行業,而且我自己的孩子,幾個月大就報了一個國際知名品牌的早教機構。在陪伴孩子上早教課的幾年,我也瞭解了很多早教的行業資訊和課程體系,也很認可早教存在的必要性和使命感。

所以,從那時起,我就萌發了要做一家早教中心的想法,也想到了要將幼兒園和早教相結合。

這個創意應該是很好的,而且我也有很多的行業知識儲備,這個想法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但是,正因為自己的篤定和自信,做出了魯莽的決定。

2017年11月,一個朋友的早教中心轉讓,我去看了兩次,就決定接手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辦完了交接手續。現在回想,當初的我就是衝動的魔鬼。

我的兩次創業經歷之二------如履薄冰,一路坎坷


第二,沒有進行行業對比,進行深入的行業調研。

我認為早教和幼兒園都是與家長和幼兒打交道,應該沒有多大的難度。但是,當我深入其中,發現我完全是跨界了,想象和現實有著千差萬別。

1、行業性質不同。

幼兒園是傳統行業,只要你用心經營,有自己的辦園特色,一般會立於不敗之地。早教中心是純商業模式,更新換代很快,需要不停的商業運作。

比如在招生這塊,幼兒園一般生源都是穩定的,沒有很大的問題,家長一般不會轉園。早教中心競爭很激烈,往往一個商業區會有四五家早教中心,家長的選擇空間很大,就迫使各個早教中心,頻繁策劃各種不同的商業活動,來提高業績。

2、行業面對的對象和週期不同。

幼兒園面對的是3---6歲幼兒。早教面對的是0---6歲幼兒。看起來,早教面對的年齡層要廣得多,其實不然。

一般早教機構的價格很昂貴,一節課40分鐘,至少需要100元,一年下來費用不菲,這也不是很多家庭願意接受和能夠接受的。

大部分家長會在孩子1歲半之後考慮上早教課。報了班也不代表生源穩定了,有的家長圖個好玩,沒有真正意識到早教課程的重要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快孩子就到3歲了,該上幼兒園的時候了。於是,很多家長就不會再報課了,甚至沒上完的課還要求退費。

這麼一看,早教行業面對的對象並不多,大部分是1歲半到3歲之間的幼兒。可見,早教的行業週期太短,稍不留神孩子就長大了,不需要早教了。

而幼兒園的孩子我們一看就是三年,週期很長 ,流動性很小。特別是經營有道、有品質的幼兒園,是根本不擔心生源問題的。從這比較,幼兒園顯然優於早教。

3、行業需求不同。

有的孩子還沒出生,家長就在考慮幼兒園的選擇問題了。幼兒園是剛需,90%的家庭都會考慮送孩子入托,不會想到自己帶。孩子到了3歲,有個性、能力變強了,需要同齡人的社交了,在家裡是辦不到的,沒有這個社會環境。孩子上幼兒園是勢在必行。

早教可以說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有能力、有理念的家長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有理念、能力差的家長也會創造條件選擇,這只是一部分家長。還有一部分是完全不接受的,甚至會嘲笑:這麼點孩子花那麼多錢上課,愚蠢。

觀念的不同、經濟條件的影響促使早教成為可有可無的非需品。

4、行業的員工不同。

幼兒園比較簡單,幼兒園的員工基本是師範畢業,思想文化素質都很高,都是有著教育情懷的人,這樣就形成了幼兒園良好的人文環境,員工愛崗敬業的常態。

幼兒園老師一般不會隨便換工作,沒有特殊原因,不會離職。即使是三四十歲的老師,有經驗、有愛心、有耐心,一樣可以在幼兒園工作,這就穩定了幼兒園的師資隊伍。

早教就很複雜了。因為要涉及銷售、市場、教學、行政不同部門,員工招聘不僅僅是老師那麼簡單。銷售部和市場部的員工壓力很大,為了業績、為了市場數據,經常加班。他們多半是衝著高額提成來工作的,一旦業績不是那麼好做,拿不到可觀的提成,他們隨時會離職。這就造成了公司人力資源的浪費,頻繁招聘和培訓。

在早教行業,員工的不穩定還有一個年齡原因。早教面對的群體是小寶寶,都喜歡漂亮、年輕的老師,一般都是30歲以內的員工。

相比之下,幼兒園真是一個象牙塔。

第三、沒有具體考察接手店面的地理環境和市場環境。

經營一個項目選址是很重要的,好的選址會事半功倍。該區域的人流量、購買力,人流的年齡層,周邊是商業區還是居民區,小區是如何分佈,小區的年份等等,這些都必須有確切的數據說明,這些數據從哪來?從長時間的觀察記錄和信息打聽中來。

而之前的我,相信朋友,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沒有去找尋數據。

痛定思痛,面對失敗,有太多的感悟,相信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一定會重見彩虹。

我的兩次創業經歷之二------如履薄冰,一路坎坷


我是簡單的果郡王,希望我的故事,能給大家一些幫助,一起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