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訪談|專訪天風證券諸培寧:董祕在“如履薄冰”中汲汲前行

她訪談|專訪天風證券諸培寧:董秘在“如履薄冰”中汲汲前行

“每天如履薄冰習慣了,更願意讓自己看待‘薄冰’的眼光更平實,心態穩,快準狠。”天風證券董秘諸培寧女士近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女神節”來臨之際,她帶領我們走近董秘這個公眾既熟悉又陌生的群體,並分享券商董秘工作過程中的那些特有的感悟與收穫。

她访谈|专访天风证券诸培宁:董秘在“如履薄冰”中汲汲前行

天風證券董秘 諸培寧

券商董秘的雙重身份

董秘屬於上市公司高管人員,一般以公司高管的身份參與決策,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面對董秘在上市公司中扮演的角色,諸培寧分享了她的理解:一是章程規定的職務範圍,二是樞紐點。“董秘需對外做好銜接,對內做好服務監督。對外報送資本市場,應該說是一個探路人;與公司做好密切銜接,安排公司面對資本市場,相當於是一個銜接人。”

良好的專業、溝通、協調能力,是董秘必備的素質。她補充道,前瞻性、格局感,組織與落地能力也需具備。“尤其是能成事的能力,董秘優不優秀是從能不能成事返觀,基本素質都應該有。”

至於董秘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格式論,即每天的工作內容可能會不一樣。比如今天有重大的披露,可能就圍繞這一塊來展開。正常的信息披露,與股東、監管、媒體打交道,屬於應有之意。

談及對突發事項的理解,在諸培寧看來:“

我們定義的突發,一般來說,它都是在計劃之中,只不過是有可變因子的事件。比如說董秘日常處理突發事件較多的一塊,來自於外界的誤讀,或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監管的問詢、公眾的質疑、不必要的猜想等。這時董秘需要去處理,對於不實的謬論儘快聯繫澄清,對於事實可能觸及到信息披露底線的要做好溝通。”

“與其他行業相比,券商董秘具有雙重身份,有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這個‘家長’,是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機構,同時作為上市公司主體,又有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這個‘家長’。”諸培寧介紹稱,這一點上市銀行、保險公司的董秘也有類似之處,他們也會有銀保監會相應的“家長”。

“天風證券在上市以前,我們就已經有非常完備的信息披露部門,即證券事務部門,每月按要求將報表報送給證監會的機構監管部。在成為上市證券公司之前,也有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所以,對於被監管和監管這樣的關係,適應得比較快。”諸培寧表示。

嚴守信披紅線是職責所在

談及對董秘的看法時,諸培寧分享道,董秘是一份工作,需在職責範圍內將事情做到最好;職責範圍外的事情,到了身上也要能解決、能處理,所以它不是一種吸引和困惑。壓力都是階段性的,特別是在IPO上市的過程當中,幾年的時間,這期間的每一個時點、每一種問題處理的方式,董秘面臨的壓力都不小。“我認為它也是正常的,既是職業賦予你的,也是你正常應該經歷的。”

諸培寧用“夾心餅乾”的比喻來形容董秘,即身處諸多待協調的內外利益之中:既是監管機構要求監督管理公司的主體,同時還是公司聘請的與監管機構溝通匯報的主體,加之可能與外界發生制定公司融資計劃的主體,賦予董秘有監督的職責,所以還肩負向社會公眾報告的職責。

其中,信披紅線是懸在董秘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一旦涉及公司具體進展,對董秘來說,那是要了命的公平和鄭重。不能夠先於公告有任何的溝通,這是有明文規定在的。如果信息達不到公平、及時、真實、準確、完整這一系列要求,董秘可能就會被動地觸及信息披露違規。”諸培寧表示,為了保持對廣大投資者公平,絕不能觸犯信息披露的底線。

“如履薄冰、提心吊膽”是董秘群體畫像的共有描摹。正如諸培寧所說,“忽視任何一條重要法規對等的細微內容,可能都會引發事故甚至構成處罰。每一條條款與公司的經營情況都是息息相關的,得保持高度的警惕,把規則吃得透透的,千萬不能放過一處。”

不過,“謹慎謹慎再謹慎”的同時,在諸培寧眼中,董秘們的心靈亦存在共振。“年報出不來的時候,基本上大家都是在抓狂的。那時也會有一些幽默的段子,讓有共鳴的董秘人之間會心一笑。與監管規則保持同步跟進,及時學習汲取新的知識,大家也會相互共勉。”

薪酬應是合理對價問題

長久以來,在公眾既有認知中,金融行業始終被視為高薪的典範。尤其是當每年的年報季來臨,關於金融業高薪的討論,成為頗受外界關注的話題之一。

“薪酬的產生,與企業的特性相關,具有它的合理性。高薪不應該是被定義的,既然是被賦予的薪酬,它便應該負有與薪酬同等價值的職業能力。”基於此角度而言,諸培寧認為,

“金融行業高薪”這一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具體來看,與科創企業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的原理類似,原始創業人得到綁定,核心生產資料即人力資本創意便得到保留,薪酬相較核心生產資料以財務成本為導向的企業,人力資源資本的承擔相對便會多一些,便會產生所謂的高薪。

她進一步解釋稱,對於傳統制造型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來自於固定資本,相應的財務資本導向主要指向資金資源,即股東投入的資金,給予人力資源資本、智力資本的回報偏低。“如果生產資料是機器,就應該以財務資本為導向往這方面走”。

對比來看,以智力資本為主導的金融機構、新興產業領域均較表現較為明顯,這些領域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人。當投入一定的人力資本成本,正常便會產生一種合理的對價。

“薪酬應該是共振的問題,而非單頻。”至於高薪背後的特別壓力,諸培寧則認為無需過於強調,承擔起崗位職責、被賦予應盡的職務,秉持職業範圍操守解決遇到的問題,這些在不同領域普遍會存在。相較面對的壓力,敬業與不敬業之分更應該被重視。

“敬業人的邏輯是,拿了多少工資,身處這個崗位之上,面對的壓力都是應有之意,需要盡力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她提到,如果缺少敬業精神,壓力也就無從談起。

時代賦予女性多元感

新時代女性不只能頂半邊天,作為身兼數職的多面手,還有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的獨立與自強。

針對當代女性角色認知的看法,諸培寧認為,整體來說,當前時代給女性釋放的空間更大。相較而言,男性被賦予的角色多呈現剛強的特徵。而賦予女性的新角色既可以剛強,即巾幗不讓鬚眉,又可以溫潤婉約。

“在處事的方式方法上,女性其實是更加多樣的,角色場景運用亦更為多元。”至於能力和基本素質方面,諸培寧表示,“我覺得不分男女。”

時代對女性的認可度愈發提升,帶給女性施展才華的空間亦更加廣闊。在諸培寧看來,更多女性表現出職業獨立的精神,同時承擔起生兒育女的傳統職責,角色更加多元化,既可以是好媽媽、好妻子,也能是好領導、好員工。“女性社會角色多樣化,伴隨的壓力亦會增強,所以許多出色的職場女性非常了不起,既能賺錢養家,也能貌美如花”。

訪談接近尾聲,諸培寧最後總結道:“任何一份工作盡心盡力做到極致,未來某個時點你會發現,這都是給自己留下的最好的財富。”

她访谈|专访天风证券诸培宁:董秘在“如履薄冰”中汲汲前行

金融維權3·15全民徵集令

上市券商2月業績普漲,中信證券穩居第一,再融資新規助力打造航母級券商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