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近日,看到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

一名武漢女孩,父親被確診新冠狀病毒肺炎,女孩每天奔波為父親買藥,跑遍所有醫院,幾番周折後,終於為父親爭取到一張病床。

原以為父親住進了醫院能夠逃過一劫,誰曾想在入院2天后,因病情發展太快,父親最終還是離世了。

女孩在醫院門口眼睜睜看著殯儀館的車把爸爸的遺體載走,徹底崩潰。

她站在馬路中間撕心裂肺地哭喊:“我沒有爸爸了,怎麼辦啊?”

一位大爺看到女孩悲痛欲絕的模樣,上前把她攬在懷裡,拍拍她的背,女孩再忍不住埋在大爺懷裡放聲痛哭起來。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女孩的絕望和悲傷,每個為人父母的人看了都會心疼難忍。

面對親人的突然離世,她痛不欲生卻又無能為力,隔著屏幕都能感到她的無助和絕望。


我在為女孩悲傷的同時,也陷入了沉思。


已為人母的我,能瞭解到這種失去至親的徹骨疼痛,但我也特別想告訴女兒,如果有朝一日我們離開了,她應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一切。

沒有誰能真正一生順遂。

孩子的一生,可能充滿未知的風險和暗礁:疾病、考試失敗、失戀、失業、離婚……

我們想一輩子陪在孩子身邊,想窮盡一切力量護他周全,可這隻能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

孩子終將離開我們,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雨。

比起成為孩子的保護傘,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從痛苦中自我療愈,在逆境中能絕地反擊的能力,這就是——復原力。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別讓磨難成為摧毀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之前看到網上一則新聞:江蘇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因成績不理想,承受不住父母和老師給的壓力,留下了一段視頻、一封遺書後喝農藥自殺。

她的媽媽經常打罵女孩,女孩得不到家庭的關愛,導致了成績下滑。

老師也嚴厲苛責她,表示不讓女孩參加考試。

女孩的自尊一直被傷害,壓抑著情緒,父母又沒有及時幫她疏導負面情緒,甚至指責打罵女孩,把女孩一步步地推向了深淵!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敵人。

四川攀枝花8歲男孩起宏民,父母都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留下他獨自在家。

當記者問起他的感受時,男孩強忍著眼淚說: “感覺很孤獨。”

記者又追問他怎樣調節對父母的思念情緒和自己的孤獨感時,他回答道:“深呼吸。”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不禁要為這個堅強、樂觀的小男孩點贊!

8歲,當他的同齡人還躺在父母懷裡撒嬌時,他已經學會了主動適應環境、早早獨立,並通過深呼吸自我調節情緒。

當面對無法迴避的情緒,學會控制和處理情緒,與情緒共處是復原力的必修功課。

復原力強的孩子,會自我排遣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復原力差的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了,總是逃避現實,成為生活的奴隸。


尼采說:“凡是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持久戰。懂得用理性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被不良情緒支配,才能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所有挑戰。

孩子的成長需要磨難,磨難是懦弱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成功者改變命運的機遇。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蓄力絕地反擊,所有的苦都成為彩虹

央視節目《大冰小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在對戰飛熊紅隊失敗後,金教練提出,要選一個隊長,提高整個團隊的凝聚力。

讓人意外的是,團隊年齡最小的李成言獲得了5票,當大家都覺得詫異時,他反而表現出了超出年齡的堅強與樂觀,選擇了勇於嘗試把握這個機會。

他帶隊時輸了一場比賽,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在零比一落後的情況下,李成言進一球扳平比分,三分鐘後李成言再進一球,前三場沒得獎盃,但也不妨礙他迅速投入比賽,樂觀與積極向上的心態,給了他頑強的意志力。

終於在第四場比賽拿下期待很久的冠軍獎盃。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過硬的復原力就是他反敗為勝、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這樣的孩子面對漫漫人生路亦不會太差。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經參加兩次高考,都沒考上大學,面對高考失利多次不美好的境遇,他沒有被挫折打倒,從落榜的陰影裡迅速復原,以持之以恆的毅力堅持復讀,第三年,最終考上北京大學。

巴頓將軍曾說:“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的反彈高度。”

在面對來自挫折的壓力和挑戰時,堅毅的人,有強大的內心,經歷眾多挑戰比拼後,即使這次挑戰沒能成功,也能跌倒後再次站起來,越挫越勇,蓄勢發力,甚至絕地反擊,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至暗歲月迎來高光時刻。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復原力,從心紮根,從小培養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能否從傷害事件中儘快恢復,關鍵是他是否和養育他的成年人有著一段堅實的互動關係。

想要培養孩子的復原力,父母是關鍵。

1.教孩子感受情緒,擁抱情緒,心向陽光

網上有一個很火的一段視頻,國外一位暖心的爸爸,因一句玩笑話惹女兒生氣了。

爸爸發現女兒的情緒後,立馬蹲下來,看著她的眼睛,溫柔耐心地開導女兒,向女兒道歉,告訴她如何表達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女兒意識到自己生氣了,不要沉浸憤怒裡,接受它並且尊重它,可以生任何人的氣,這一點都不影響我們愛你。

懂得管理自己情緒是一種能力,更是培養復原力的起點。

情緒管理上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孩子一輩子的自信來源。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2.制定並完成目標,成就感讓孩子動力滿滿

《童言有計》節目中,超級育兒師分享了一個幫孩子管理目標的方法。

父母與孩子商量,讓孩子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剛開始可以做簡單的小目標。

比如,每天看多長時間的書。

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後悔了,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參與到目標中,做好遵守規則的榜樣,和孩子共同進步,讓孩子耳濡目染中學會遵守規則。

當孩子完成目標了,可以獎勵孩子,比如精神獎勵,給予孩子愛的擁抱,鼓勵孩子。

物質獎勵可以給孩子零花錢、買玩具,但一定要適度,也可以跟孩子商量,說不定有更好的辦法。

當孩子養成按時完成的習慣後,可以逐步增加難度和數量,引導孩子自我管理目標。

泰戈爾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意志力是培養孩子復原力的必要品質。

孩子在完成目標過程中,管理自己、實現目標,復原力也越來越強。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3.培養成長性思維,讓孩子放眼未來

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經講述過一個故事:

媽媽帶著布魯斯第一次來到幼兒園。

布魯斯看了看牆上的畫說:“這麼難看的畫是誰畫的?”

媽媽立即更正他說:“這幅畫這麼漂亮,你卻說很難看,這很不好。”

但老師完全明白布魯斯的意思,於是說:“你不需要畫出漂亮的畫,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畫不好看的畫。”

固定型思維的媽媽用評判的方式,更正了孩子的回答。

當遇到困境時,孩子就會消極埋怨,而不是欣然去面對挑戰。

老師則用引導孩子去思考的回答,更有利於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場和挫折的較量。

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面對挫折和不好的逆境時,教會他懂得接受、不抱怨,尋找方法去突破,將挫折視為挑戰和機遇。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作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一生平安順遂,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發現孩子的世界越來越大,我們的無力感也越來越強。

孩子的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復原力。

培養孩子的復原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長期堅持。

教育的本質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培養孩子的復原力,就是為他穿上鎧甲,也是給他插上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