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双一流",看中国高校100年风云演变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复兴之基。高等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更是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和扶持。

我国高等教育,从清朝算起,跟西方相比,虽然历史非常短暂,但通过100余年,尤其是建国后7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多大学都脱颖而出,并跻身世界名校之列。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历史变迁,风云际会,在沉浮中看高校改革,在变迁中见证高校发展。

1.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

清朝时期,西方教育模式和理念引入我国。为了改变人才奇缺的现状,在有识之士的主张下,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四所大学,分别是:

(1)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 1895年;

(2)南洋公学堂【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896年;

(3)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1898年;

(4)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1902年。

这4所大学是当时教育理念西学渐进的代表,它们的成立,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标志着中国开始建立了开放式的高等教育体系;二是意味着中国人才培养模式与世界接轨,学术交流(当时主要是向国外学习)融入世界格局。

4所大学发展到现在,前三所已经站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塔尖,也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遗憾的是山西大学,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各种原因,虽然也是实力不错的省部共建大学,但却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不过,它将永远载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史册。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北洋大学堂

2.新中国第一批重点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1954年,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6所学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这6所重点大学都是由国家指定而非评选,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确立了6个重点发展对象。除了具有军工背景的哈工大外,其余5所均在北京。

3. 重点大学之16+4。

1959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先是指定了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在同年又增补了4所,共达20所。除了之前指定的6所大学外,增加的14所大学分别是:

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4. 重点大学之60+4。

1960年,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重点大学的基础,再增加40所。此次重点大学的指定,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特征:专业指向性。

(1) 文理13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

(2) 工科14所:

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3) 专门性大学33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工学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4) 1963年又增补了4所,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5. 重点大学之88。

十年动乱结束后,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停滞了10年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1978年,国务院重新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1) 综合大学11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

(2) 理工科院校59所。

以教育部为主管的高校12所: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化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以其它部门为主管的高校65所:

比如:

科学院为主(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委为主(1所):长沙工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国家建委为主(1所):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铁道部为主(2所):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3) 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

(4) 农林院校。

华北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云南林业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江西农业大学)、大寨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

(5)医药院校:

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6)外语院校:

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

(7)政法财经院校:

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艺体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

(9) 民族院校: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

之后,截止1981年,中央又陆续追加或恢复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四川大学)等20余所高校为重点大学。至此,重点高校共达到了100余所。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6.建设211工程。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新的结构调整和历史使命。1995年,国家决定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从此大家耳熟能详的"211工程"开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高校改革工作。

211工程一共有116所,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区,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之前指定的那些重点大学,有的被合并了;有的改头换面,另取校名;还有的"退出"了重点大学的行列。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7.建设985工程。

1998年,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决定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正式启动。第一期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实施,2004年,启动第二期建设。985工程就是在211工程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最终确立了39所大学。

20年来,985高校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几乎成了中国最好大学的代名词。所有的家长和考生,都以考入985为荣,它们一直是千万学子心目中,最向往的象牙塔。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8. "双一流"高校建设。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继211、985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调整。该项工程于2015年启动,2017年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137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450余个。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9. 九校联盟和华东五校。

在我国高校改革过程中,还出现了"C9联盟"和"华东五校"这两个特殊的"小团体"。如果说"双一流"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那"C9联盟"和"华东五校"则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尖水平。它们是万千学子魂牵梦绕之所、学业水平的能力之巅。

九校联盟:简称"C9",于2009年10月启动,是我国首个顶尖高校联盟,被国际上称为"中国常春藤联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

华东五校:简称"华五",是对我国东部地区五所顶尖高校的统称,它们也同时位列C9联盟,即: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华五"不是官方称谓,但由于这五所大学是公认的仅将于北大、清华的高校,所以被社会广为认同。

从首批4所国立大学,到137所

总结语: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迁,教育在改革。从第一批大学的成立,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100余年历史。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尤其是从1995年的211工程到2017年的"双一流",仅仅22年时间,就经历了三次变革,而每一次变革,不仅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强劲发展,培养了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强势崛起。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一般越是历史悠久的高校,得到的扶持也越多,日子也过得越滋润。可以预见,如今进入"双一流"的高校,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此,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下一次高等教育改革,会在多少年后?又会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呢?我的猜想是,在2035年左右,我国会进行"世界顶尖高校"工程建设。你认为呢?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豆爸侃教育"——解教育规,说教育事,做教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