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草——枸杞

《枸 杞》

一花一草——枸杞

枸杞,是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為人們對商品枸杞子、植物寧夏枸杞、中華枸杞等枸杞屬下物種的統稱。人們日常食用和藥用的枸杞子多為寧夏枸杞的果實"枸杞子",而且寧夏枸杞是唯一載入《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品種。

寧夏枸杞在中國栽培面積最大。寧夏枸杞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地區,而其它地區常見的為中華枸杞及其變種。

如果"枸杞"指的是商品"枸杞子",則基本是指來源於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如果"枸杞"指的是除西北以外地區的野生枸杞植物,則基本是植物枸杞或者北方枸杞。

名稱來源

枸杞這個名稱始見於中國二千多年前的《詩經》。明代的藥物學家李時珍雲:"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

道書言:千載枸杞,其形如犬,故得枸名,未審然否?頌曰:仙人杖有三種:一是枸杞;一是菜類,葉似苦苣;一是枯死竹竿之色黑者也。

"Wolfberry"是枸杞最常見的英文名,其來源並不十分明確,也許由於其屬名Lycium的混淆音與Lycos類似,而Lycos有Wolf的意思,所以被叫做Wolfberry。而另一個英文名"Goji Berry"是自21世紀以來的叫法,即中國枸杞進入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歐洲人認識到了枸杞,所以來自於枸杞的拼音gǒuqǐ。

民間歷史

別名

在中國枸杞有很多民間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紅實、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紅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紅耳墜、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在寧夏枸杞主產區,寧夏省中寧縣,農民們習慣稱呼枸杞為"茨",茨即蒺藜。這是由於野生枸杞與蒺藜相似,常被混採作燒柴,在民間把"茨"當作枸杞的俗名叫慣了。

在中寧農村,枸杞園稱為茨園,拘杞樹稱為茨樹,枸杞枝稱為茨條。於是,盛產枸杞的中寧農村又被稱為茨鄉,富有中寧地方色彩的文化也往往被冠以茨鄉的稱號,如茨鄉戲、茨鄉歌謠等。但是,在藥材領域裡,枸杞即枸杞子,不用茨果,茨實等稱謂。

歷史傳說

盛唐時代,據說有一天,絲綢之路來了一幫西域商賈,傍晚在客棧住宿,見有一女子斥責一老者。商人上前責問:"你何故這般打罵老人?"那女子道:"我訓自己的孫子,與你何干?"聞者皆大吃一驚。原來,此女子已200多歲,老漢也已是九旬之人。他受責打是因為不肯遵守族規服用草藥,弄得未老先衰、兩眼昏花。商人驚詫之餘忙向女壽星討教高壽的秘訣?女壽星見使者一片真誠,便告訴他自己四季服用枸杞。後來枸杞傳入中東和西方,被那裡的人譽為東方神草。

藥用價值

果實(中藥稱枸杞子),

藥用功能與寧夏枸杞同;根皮(中藥稱地骨皮),有解熱止咳之效用。

採收加工:枸杞子:6-11月果實陸續紅熟,要分批採收,迅速將鮮果攤在蘆蔗上,厚不超過3釐米,一般以1.5釐米為宜,放陰涼處晾至皮皺,然後曝曬至果皮起硬,果肉柔軟時去果柄,再曬乾。枸杞葉:春季至初夏採摘,洗淨,多鮮用。

藥理作用:對免疫功能有影響作用。

性味:枸杞子:甘,平。枸杞葉:苦、甘;性涼。

功能:枸杞子:養肝,滋腎,潤肺。枸杞葉:補虛益精,清熱明目。


一花一草——枸杞

遇見一次、暢飲一生!


注: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一花一草——枸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