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脫口秀和單口相聲有什麼區別?

我是淮南幫忙團


單口相聲是相聲表演的一種形式。

相聲分為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對應的表演人數就是一人、兩人、三人及以上。

一個人表演的叫單口相聲,有別於評書和脫口秀。單口相聲我們熟知的是劉寶瑞、楊少華等人。

單口相聲在內容上側重於反映人物之間的對話, 並主要依靠對話構成包袱、塑造形象。由於其創作中對包袱的組織要受情節、人物性格的制約,所以單口相聲創作的難度很大。

表演單口相聲的演員可以叫做敘述人。由於敘述人把他所熟悉的事物,用第三人稱敘述的方式說給觀眾聽,這就決定了敘述人在敘述故事過程中以採取客觀的態度為主。

演員對故事常常直接加以評價。一般相聲演員把這叫做“自己系‘包袱兒’”和“自己抖‘包袱兒’”。

也就是說,單口相聲一般將別人的故事,甚至講我們熟知的古代故事,用相聲的手段進行處理之後進行表演,並加以評書,需要自己一個人完成鋪和抖。

脫口秀則通常對當下熱點人物或事件進行調侃,如果要說故事,一般以自己為主角,也就是第一人稱來表達,通過自嘲或以自己眼中看到的內容找到包袱。

脫口秀形式比較多樣,也沒有更多的限制,只有符合主題,能迅速讓觀眾get到你設置的笑點,可以用視頻、照片甚至PPT來起到輔助作用,當然,也可以找助手、觀眾來配合,這在單口相聲中是罕有的。

而且由於脫口秀的節奏很快,通常不會鋪墊,直接以反轉或意外的結局讓人眼前一亮。

在《歡樂喜劇人》中出場過的艾傑西、孫建弘甚至方清平的節目,嚴格來說都是脫口秀,而不是單口相聲。


涼夜軒


脫口秀是最近幾年風靡的一種娛樂方式,受很多人歡迎,我也很喜歡,尤其池子的脫口秀,總是能讓我開懷大笑。但是,我覺得脫口秀還是有區別於單口相聲的。我覺得脫口秀是快餐,整個一期節目是用很多段子,笑話,通過主持人的連珠妙語連在一起的,看的時候頗能身臨其境,看過,笑過就忘了。

單口相聲是正宗的中式大餐,吃過後,回味無窮,而且,單口相聲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單口整場講的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整場下來要相互連貫,要講的精彩,使觀眾願意聽,還要在當中加上各種笑料,還不能跑偏,想想都很難。沒有一定的水平是說不成的。當下,中國最受歡迎的單口相聲演員非郭德綱莫屬,看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演出現場,好多觀眾都能跟著郭德綱老師念定場詩,可見有多受歡迎了。



於小小


二者區別很大。談二者的區別,就得先了解什麼是脫口秀。脫口秀新興於國外的一類評論性電視節目。由一些對某類問題有經驗,口才又好,表達能力強的節目主持人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評論。在幽默的語言,輕鬆的氣氛中對一些社會問題進行講解或批判。在國外,他們就認為單口相聲是脫口秀,其實二者有很大的差別。第一,對演員要求標準不同。脫口秀演員不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只要口齒伶俐,思維敏捷,有幽默感,就成功了一大半。而單口相聲是相聲門類中最難的,最不好表演的,基本功要求最高的。它要求表演者必須有深厚的相聲功底,對作品對人物有很強的掌控能力。第二,表演形式不同。脫口秀表演形式比較寬鬆,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可以在臺上有較大的肢體語言動作,和誇張的表情,不需要過度塑造人物形象,只要把事情評論清楚即可。而單口相聲正相反,他要求表演者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但不能有太大的舞臺動作,誇張的表演形式。同時,還要求塑造出的人物的性格要鮮明,鮮活,引人入勝,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和老先生背古書一樣枯燥無味。但不強調評論功能。不信您聽聽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先生的作品,閉上眼睛就是一幕情景喜劇。這就是語言的藝術,而脫口秀達不到這一深度,要靠語言包袱來支撐。第三,沒有互通性。相聲演員能說好脫口秀,相反,脫口秀演員一定說不了單口相聲。這足以說明脫口秀的門坎要比單口相聲低的多。


我是來自北方的河馬


脫口秀(Standup Comedy)和單口喜劇的區別是什麼?

這是題主的副標題,這是一個病句,因為脫口秀正確的英文是“Talk Show”,“脫口秀”這個詞就是從“Talk Show”音譯過來的,而“Standup Comedy”才是單口喜劇的意思。這個副標題的正確表述方式應該是:“脫口秀(Talk Show)和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的區別是什麼?”,但是Talk Show和Standup Comedy都是外來詞,我想題主問的應該還是在國內脫口秀與單口相聲的區別吧。(答主強迫症必須先分析問題再對應的回答,莫怪。)

脫口秀這個舶來品,起源於英格蘭,發展興盛於美國早期的廣播電視節目,他的形式也是不斷髮展更新的,早期不說,目前共識的脫口秀主要是談話,有主持人有嘉賓,或者有聽眾觀眾的參與,話題主要集中於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等當前的熱門話題。他的重點不是搞笑,而是注重於談話的趣味性,能夠吸引觀眾的共鳴。國內最早的脫口秀形式電視節目大概是崔友元的“實話實說”吧,就是一種平等的、就一個事情各自表述觀點只重表達不重結論的閒聊式談話,與當年電視上“審問”似得一問一答的訪談節目氣氛完全不同,讓中國觀眾耳目一新。

隨著脫口秀節目在國內的發展,尤其是網絡節目的參與,目前國內的脫口秀節目形式多樣,但也有不少脫離了西方Talk Show的本來面目,發展成了結合談話演講、單人喜劇、喜劇小品(均為西方表演門類)等多種類的表演形式,更多的以單人表演為主,以製造笑點抓梗為主,這可能也就是很多人感覺分不出脫口秀與單口相聲區別的一個原因吧。

我國的單口相聲與西方脫口秀完全不同(雖然西方把我們的相聲也叫做“Talk Show”)。單口相聲是相聲表演的其中一種形式,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說相聲。單口相聲的內容以故事為主,有長篇有短篇也有幾句話的小笑話,多以民間笑話和傳說故事為主。它也注重創新,但更多是有固定的內容,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玩意兒”。單口相聲以製造“笑果”為目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你笑。它的內容本身是應該沒有侷限的。但是因為伴隨相聲起源發展的歷史原因,我們的單口相聲作品不可能象西方脫口秀一樣緊貼當前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話題,而只能以民間傳說故事、改編評書作品為主。

單口相聲發展到今天,目前還活躍在舞臺比較讓觀眾熟知的大概只有郭德綱和方清平了。郭德綱重點改編傳統作品,方清平出現在觀眾面前的不多,作品多以新段子為主。

總結起來,這兩者的區別,脫口秀本意為演講談話表演,形式以主持對嘉賓的談話為主,發展到今天融合和單人喜劇和小品的形式,表演內容重點為評說當前熱點話題,注重趣味性,目的是傳達觀點引起共鳴。單口相聲就是一個人說的相聲,內容以傳統笑話故事或新編笑話段子為主,注重搞笑,目的是讓觀眾開心。

國內的脫口秀髮展其實一直與西方概念裡的脫口秀有所偏頗,真正的脫口秀我們一直稱為訪談,如今的單人喜劇演講形式又被我們稱為了脫口秀。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概念名詞而已,脫口秀這個音譯名詞,本身就代表著演講、談話、表演等多重含義,不管哪種形式,只要觀眾喜歡,叫什麼名字都沒有什麼關係啦。


郭德綱貼吧


差別大了,誰說都是用嘴說話,可本質還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耍嘴皮子、抖機靈,標榜的是腦子快,“毒舌”,另一個是曲藝形式,是能傳承的文藝方式。就是這麼簡單的區別

前一段時間曹雲金參加了脫口秀演員的集中地《吐槽大會》,從他的表現和口才可以看得出來,相聲演員轉行做脫口秀演員實在是大材小用。其噁心人、挖苦人、抖機靈的方式不見得比專業的脫口秀演員少多少。這個是天生的優勢,畢竟相聲演員就是從事的說話技巧的研究。

反觀脫口秀演員,特別是《吐槽大會》中的脫口秀演員基本上都是抖機靈、“毒舌”、挖苦人的居多,他們不太在意自己的語言方式,反而以自己的“毒舌”沾沾自喜,以自己能夠說的別人啞口無言為最終的目的。

單口相聲不好說

自打有相聲這種藝術形式以來,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的單口相聲演員是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如果是兩個人來表演,有抖包袱的、有翻包袱的,這節目做下來也能順風順水。可是單口相聲不行,抖包袱、翻包袱全得自己一個人來。

而且,單口相聲不是抖機靈,也不是毒舌,是需要紮紮實實的笑料、包袱,不然,你不可能做的了單口相聲演員這個職業。這個職業是有門檻的,不是是個人都能做。


娛扒府


單口相聲和脫口秀其實很好區別。

先說脫口秀,脫口秀幾乎都有一個主題或者觀點,他的所有表演都是從這個主題發散開來,喬治卡林、黃子華、甚至周立波的脫口秀都是如此,我們可以看成是“從點到面”的平面發展,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只是代表從主題發散出的不同話題。

單口相聲就相對嚴謹一些,同樣是講故事它是靠矛盾衝突來相互聯繫,所以他在表演中經常用“釦子”來引導觀眾“欲知後事如何”,劉寶瑞、郭德綱的單口相聲都是如此,我們可以看成是“從點到線”的線狀發展,段落與段落之間有直接聯繫,通常用時間線或更換場景來連接段落。

單口相聲和脫口秀都會塑造角色人物,這本來就是表演的一種方式,建立角色特徵是進入故事最快捷的方式。

拿黃子華的“阿強”來說,雖然也有鮮明的角色特徵,但是他在表演每個故事段落裡的阿強時,可能是不同的每個人;周立波在扮演“舞臺周立波”時也是如此,他不是在演自己而是在演某個普通人。

單口相聲就不一樣了,拿郭德綱的“濟公”來說,他表演每個故事段落裡的濟公都是同一個濟公,雖然前後故事可能連不上,但是也不可能讓觀眾覺得存在兩個不一樣的濟公。

所以說這也是單口相聲和脫口秀的區別之一,在單口相聲裡樹立人物比故事情節更重要。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我的觀點很簡單,不說什麼脫口秀是舶來品之類的,單從包袱的構成來說,脫口秀屬於單口,相聲包袱組織講究三番四抖,但是脫口秀的包袱結構很簡單,大部分是一番一抖。

額,基於什麼叫做番,什麼算是抖,不是今天的重點,有機會解釋吧。我的觀點是脫口秀屬於單口相聲的一種,至少從技巧上來說,相聲組織包袱的技巧上包含著脫口秀的技巧。

在相聲的十三門基本功裡面單口相聲只是一門基本功,脫口秀猶如是單口相聲裡面的一個分支。

脫口秀單獨拿出來算一種表演形式,和口技一樣,單獨算一門技藝,也可是劃歸到相聲的一門基本功上。

所以說相聲演員可以從脫口秀演員身上學一些東西,兩門藝術可以交流,有互通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有些地方就是脫口秀,這也是相聲演員王自健,擺脫相聲演員的身份之後可以直接去說脫口秀。

但是相反,脫口秀演員想要直接去說相聲,就有點開玩笑了。拿一門基本功來算做相聲這肯定是不行的,何況脫口秀甚至代表不了單口,只可以看做是屬於單口的一部分。

湊個小節目說這當單口相聲表演來看是可以的,畢竟這中間的定義模糊是在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的。


閒白社


相聲很多是表演功底吧,包袱需要配合表演加節奏,才好笑。

脫口秀和相聲是兩個不同的表演範疇。我現在的理解是,相聲是曲藝,脫口秀是聊天。

關於相聲抄梗,其實有很多原因,不能一竿子打死。

相聲很多是傳承老的段子,自己再練成自己的風格。

他們的規則和脫口秀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用脫口秀圈子的規則去規定別人。

只要不是抄到我們自己創作的段子時不支付稿費,就可以了。

相聲抄襲,是個人的問題,不是行業問題。講相聲很難轉脫口秀,因為要放棄他們練很久的技巧。

曲藝是反覆唱練,觀眾可以重複聽。

脫口秀表演很需要個人風格,需要有聊天感,而不是舞臺感。

越聊越發現相聲確實和脫口秀太大差別了。

相聲的表演能力是脫口秀無法超越的,脫口秀演員不可能練得那麼勤快。

相聲有體系,有師承,很多從小就開始學,脫口秀演員卻是18歲講都算很早。

在練習表演技巧上,脫口秀是無法跟相聲比的,脫口秀厲害還是個人創作段子。每一個脫口秀演員都有屬於他自己一套段子。

雖然所有喜劇玩到最終都是追求同一個東西。

脫口秀和相聲表演格式不一樣,所有喜劇都需要節奏。脫口秀表演就是自由主義,創作沒禁忌,沒有固定的規則框框,只要好笑。場合不同,有些梗不能現場講。


脫口秀牙籤


兩者沒有可比性,說實話脫口秀受眾確實廣,但是去看的人無非就是去看演講者是誰,說到底就是那個人的包袱好笑,才成就的這個人,國內外多的是。而相聲是我國專有的民族文化藝術,單口相聲就一個人說,古時候茶館沒有話筒,地方也不大,幾十個人就行,天天去喝壺茶,嗑瓜子花生,在給個十塊八塊的,這種氛圍最好!


錦程無限


脫口秀起源於英格蘭,發展興盛於美國早期的廣播電視節目,他的形式也是不斷髮展更新的,早期不說,目前共識的脫口秀主要是談話,有主持人有嘉賓,或者有聽眾觀眾的參與,話題主要集中於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等當前的熱門話題。他的重點不是搞笑,而是注重於談話的趣味性,能夠吸引觀眾的共鳴。國內最早的脫口秀形式電視節目大概是崔友元的“實話實說”吧,就是一種平等的、就一個事情各自表述觀點只重表達不重結論的閒聊式談話,與當年電視上“審問”似得一問一答的訪談節目氣氛完全不同,讓中國觀眾耳目一新。

隨著脫口秀節目在國內的發展,尤其是網絡節目的參與,目前國內的脫口秀節目形式多樣,但也有不少脫離了西方Talk Show的本來面目,發展成了結合談話演講、單人喜劇、喜劇小品(均為西方表演門類)等多種類的表演形式,更多的以單人表演為主,以製造笑點抓梗為主,這可能也就是很多人感覺分不出脫口秀與單口相聲區別的一個原因吧。

我國的單口相聲與西方脫口秀完全不同(雖然西方把我們的相聲也叫做“Talk Show”)。單口相聲是相聲表演的其中一種形式,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說相聲。單口相聲的內容以故事為主,有長篇有短篇也有幾句話的小笑話,多以民間笑話和傳說故事為主。它也注重創新,但更多是有固定的內容,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玩意兒”。單口相聲以製造“笑果”為目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你笑。它的內容本身是應該沒有侷限的。但是因為伴隨相聲起源發展的歷史原因,我們的單口相聲作品不可能象西方脫口秀一樣緊貼當前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話題,而只能以民間傳說故事、改編評書作品為主。

單口相聲發展到今天,目前還活躍在舞臺比較讓觀眾熟知的大概只有郭德綱和方清平了。郭德綱重點改編傳統作品,方清平出現在觀眾面前的不多,作品多以新段子為主。

總結起來,這兩者的區別,脫口秀本意為演講談話表演,形式以主持對嘉賓的談話為主,發展到今天融合和單人喜劇和小品的形式,表演內容重點為評說當前熱點話題,注重趣味性,目的是傳達觀點引起共鳴。單口相聲就是一個人說的相聲,內容以傳統笑話故事或新編笑話段子為主,注重搞笑,目的是讓觀眾開心。

國內的脫口秀髮展其實一直與西方概念裡的脫口秀有所偏頗,真正的脫口秀我們一直稱為訪談,如今的單人喜劇演講形式又被我們稱為了脫口秀。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概念名詞而已,脫口秀這個音譯名詞,本身就代表著演講、談話、表演等多重含義,不管哪種形式,只要觀眾喜歡,叫什麼名字都沒有什麼關係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