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在70年代,沒有手機和互聯網,到了晚上你會幹嗎?

內衣資訊


我家在農村的,上世紀80年代末才通電,我們村買第一臺電視機還是在1989年。在沒有電,沒電視機之前,晚上村裡人就圍在一起聊天,聽收音機📻。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們還跑去抓螢火蟲,有些大人還拿著手電去抓青蛙🐸,那時候的農村青蛙非常多,晚上叫得挺歡的。一般到九點多鐘就去睡了。如果聽說大隊、村公所放電影,那大家吃了晚飯後,就拿著手電,扛著凳子成群結隊的去看電影了。後來通了電,買了電視機之後,大家晚上就圍在一起看電視了。我家是90年才買的電視,是一臺14寸的金星牌黑白電視機。說實在的,我還真佩服那時候的電器質量的,到現在它還能放,還沒有壞。我爸媽把它當成傳家寶一樣看待,隔兩三天就要放一次,通通電。也難怪父母將它當成寶,當初為了買它,他們將養了一年的兩個大肥豬賣了,將養了一年的十多個大公雞🐓賣了,才夠錢買這臺電視機啊!那時候農產品的價格便宜得要命,一個雞蛋🥚5分錢,一斤瘦肉才一塊二。家裡種的竹子3分錢一斤。當時的金星電視機要400元左右,大家可想而知,為了買它得費多大的勁了。


血染戰旗紅


上個世紀70年代未,沒有通電,我住農村,當時沒計劃生育,我們村每年能生50至60個男女,因此我們小夥伴也特別多!天一黑,大家都跑出來玩捉迷藏,摸瞎子,跳繩等,或聽一個老輩講古談今,有時忘了時間,到晚上九十點家裡人來找,才戀戀不捨回家!成年人則是串門聊天,或生產隊任務重,早早安睡!


半生浮沉皆看淡


我本人70後,那時代,小時晚上最歡看電影,三差隔五,就有鄉電影來村公所放映,放學後幫家裡做飯,吃完早早到村公所霸位置,閃閃紅星,兩個小八路,英雄兒女,渡江偵察記,等等電影,現想回味無窮。沒電影晚上,天冷一家人隔離鄰舍一起烤火,燴紅薯,春夏之交去田間小溪捉青蛙,照魚做夜宵,夏天在外乘涼捉螢火蟲玩!感覺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唉,一晃就暮年的年齡了。





龔璐2


七十年代過來的人都知道,那時候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大家偶爾看場電影,為一張電影票爭得頭破血流(誇張了點),附近鄉里村莊(那時叫公社,大隊)若演場戲,大家也會早早地趕過去看,看的電影也不多,八個樣板戲,還有什麼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等重複著,夏天或許大家在家門道地裡坐著聽人說說故事傳聞什麼的,小伢兒跑到這裡跑到那裡的玩耍大人也不用管他們。

一個時代的人一個時代的過法,不能用現在的眼光著過去,用不著假設的,如果把80,90,00後穿越到70年代,他們會怎麼想…天啊!沒有手機讓我怎麼活啊!



美麗中華更加強大


那都是親身經歷的事情!哪有手機電視都沒有!我家第一臺電視還是1983年買的!

沒有的日子過的很快樂啊!

跟小朋友玩耍!跟父母聊天!

不像現在有個破手機害了多少人!

天天拿在手上,不分時間地點!

特別有網以後!移動網絡害人不淺!

沒有自律性的算完了!走馬路上看手機,開車看手機!甚者送了性命![發怒]

害人不淺!


雨間打雷


本人八零後小時候在農村生長 那時候年齡小不覺得苦也不感到煩惱 家裡雖窮可父母盡力讓我們健康成長 記憶中我媽總是帶著去鄰居家串門 現在還有深刻的印象 屋裡點著蠟燭或者開著微弱燈光 大人們就開始東家長李家短開聊 聊到很晚很困了催促媽媽回家 然後跟著媽媽回家 農村的夜可真寂靜啊 偶爾幾聲狗叫和青蛙蛐蛐叫 天上是繁星閃閃而我睏意連連跟著媽媽深一腳淺一腳的回家 這些曾經的回憶放到現在來看真的好懷念啊


手機用戶6103186264


在上海70代我己工作。晚可看一場電影(早期樣板戲,晚期可看的比較多了一些。)可逛商場,那時南京站還不是步行街。我家住在中山公園附近。晚上乘20路電車7分錢到大光明電影院站下車,記得當時大光明電影院邊上有一家人民飯店。祘是比交高擋的飯店。如一個人就點一個小砂鍋加一碗飯。化費5毛多錢。如果和女朋友去,(當時本人己在戀愛了)點2葷菜1素菜一湯加飯總共化費5元錢左右。到現在都很懷念這家飯店的松鼠大黃魚。每次必點。飯後很少看電影。一當時票很難買。只有高價的黃牛票。二是實在沒什麼看。總是放映的幾部片子。多半逛公司(百貨大樓上海人都叫公司)選逛中百一店(老上海人叫大興公司)再逛食品公司(現在的食品一店)再逛時裝公司、再逛友誼商店(上海人叫先施公司),當時友誼商店邊上就是上海電視臺。他的底層有一家友誼商店裡面的東西都要外匯卷才能買,由於我家在香港有一舅舅所以有少量的外匯卷,給女朋友買一些花生米啊、還有美國進口的開心果什麼的。看到女友滿滿的幸福感。覺得本人很有面子。(當時社會沒有拜金女)我家的第一個九吋電視機和第一臺風扇都是這裡買的。然後走過老大房食品店。偶爾會買幾個鮮肉月餅帶回家孝敬父母。走過紹萬勝。來到了當很有名氣的中央商場。大都是賣庫存的處理品,哪裡人器很旺。有時會淘點家用的小商品。最後走到浦江邊。在防洪墻邊親親我我一番。(此牆當時上海共認的戀愛牆)再乘20路電車回家。由於工資低囊中羞澀,一個月也逛不了幾次街。多數時間在家聽收音機打發時間,後期最愛聽的是長篇評話。


lzx130325


今天我來說說這個話題

7O年代家鄉已經用上了電,那個時候政治運動特別多,生產隊常年住有上面派下來的工作組,白天同社員們一起參加田間生產勞動,晚上常常組織開會學習。

我的生產大隊就住有四名工作組幹部,其中我的生產小隊就住了兩名,他(她)們都是省政府商業局的幹部,局長住在我們村,局黨組書記住臨村,我的家裡住的是一名女幹部。



那時住隊幹部很認真,晚上組織學習很頻繁,有時連續幾天不停頓,有時隔幾天。

遇到晚上隊裡不開會組織學習時,女人們都抓緊時間在電燈下紡線、織布、納鞋做針線活,一般都幹到十二點左右,那時我常常睡了一覺醒來,還不見妻子睡覺,她依然獨自在嗡嗡的紡線。我都不知道催過多少個夜晚快睡吧不熬了。


那個年代人窮沒錢,一家大小所有人的衣服鞋孑,都是憑妻子紡線織成布,爾後一件一件一針一針用手做的。

今天一回憶起那個年代過的日子,一股辛酸不由泛上心頭。


風雨人生3293


我98年出生,小時候家裡窮,村裡面電視並不多,晚上要麼擠到別人家看電視,要麼和村裡小孩玩,一般都是玩各種遊戲,滿滿的回憶。家裡那時候是通電的,但會經常沒電來,所以煤油燈也有,手電筒也有,還是放電池。那時候車很少,好像摩托車比較多,村裡沒水泥路,路很爛,幾個星期都沒去一次鎮上。還有就是那時根本沒有什麼保護動物這個概念,所以就捕魚,捕鳥,捕各種野味



IT小白鼠


70後的我,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母親和姐姐,整日整夜地編地毯,晚上把煤油炸放在凳子上,把凳子放在地毯中間,好大的地毯,二個姐姐和母親圍著地毯縫,偶爾聽聽收音機,那時最流行的就是單田芳講的《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