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洗衣粉,所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醜還特別油?

帥氣的小達


古人不像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服去油汙,但是,“小雞不尿尿,自有它的道”。古人自有古人的辦法,只不過不如現在的好用,被今人拋棄。在古代,人們用草木灰泡水,皂莢樹的果實皂莢,豬的胰腺,瓜蔞等洗衣服,用來除去油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間,很多地區的農村生活貧困,洗衣粉,洗衣液都是稀罕物,洗衣用不起洗衣粉,洗衣液,人們自有辦法,雖然不如現在洗的乾淨,但決不會髒兮兮的。

那時,比較富裕的人家會用肥皂洗衣服。再就是那時人們燒火做飯燒柴火,把燒火作飯剩下的草木灰倒入水中,攪拌後,將漂浮物除掉,等過四五個小時候,草木灰沉了上,沉澱後,將水慢慢倒出來,將衣服等泡上,半天后就可以洗了,用棒錘錘打幾遍涼幹即可。

還有一種樹皂莢樹,結的果實皂莢可以當肥皂用 。

也有用鹼面來洗油膩的衣服的。

用豬的胰臟做成豬胰子,可以去油膩。還有一種爬秧的植物叫瓜蔞,現在人們用來冬天洗手的多。


南極冰火


古人確實沒有現代人乾淨,尤其普通人家。衣服都是土呼呼的,這一點在我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農村還是這樣。至於油倒不至於,因為古代沒有現在這麼多工業,汙染少,工業汙染產生的油煙以及油汙也沒有。而且古人吃油也比較少,一家一年也吃不了一斤油,衣服上油也不會太多。所以古代普通人家洗衣服一般採用物理去汙法,拿上棒槌,又要捶又要敲,還得搓,靠這些方法去掉汙垢。我小時候還見人洗衣服時,直接從河裡抓把泥土,放在衣服上然後搓,最後把衣服在河裡漂幾遍,衣服居然就乾淨了,估計一是泥裡含有沙粒起到摩擦作用,就像我們牙膏裡含有碳酸鈣顆粒一樣,二來是泥土略帶鹼性。



當然這樣洗衣服也帶來一個壞處,洗的次數多了衣服也就容易壞,所以古人平時洗衣服很少,到節氣了,該換季了才洗一洗。自然看起來就比較髒了。

至於比較講究的人家會拿草木灰,放在水裡溶化,再濾去髒東西,用來洗衣服。因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呈鹼性,可以去汙。更高級的人家可以用做好的鹼面,當然那時沒有工業制鹼,鹼面是很少的。達官貴人家還會在洗完後,用香料燻,讓衣服發出一股香氣,就像現在的芳香洗潔精的味道一樣。


萊駒為右



古代沒有洗衣粉,但是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有一種皂角樹?

我小時候村子裡種了很多這種樹,秋天的時候會結出很多皂角來,把這個取下後曬乾,洗衣服的時候弄幾個在水裡,就可以用了。


以前在農村,洗頭也是用這個,許多人的頭髮都烏黑滑順,也沒聽說誰的頭皮屑特多特油,或者其他什麼問題。

還有一種去汙漬的方法,就是沒有皂角樹的人家,把做飯用過的柴灰收集起來,然後放在水裡投幾遍,用這樣的水洗衣服,和皂角的效果差不多。


記得母親說過,她小時候的衣服就是這樣洗。有的時候嫌麻煩,直接把衣服拿到一個不長蘆葦的水坑洗,因為那裡水有鹼性,像是放了天然的洗衣粉。

後來洗衣粉流行開來,洗衣服既廉價又方便,過去的老辦法就不用了。但是許多孩子的皮膚脆弱,用洗衣粉洗衣液洗出來的衣服還會過敏,不如用老辦法安全不過敏。

現在有時候回老家,還會找有皂角樹的人家要點皂角,回來給孩子洗衣服。


戀戀荷顏


我小時候住在農村,(浙江寧波附近山區農村1947~1958年)記得農村人洗衣服,在小河邊有一個專門洗衣服的地方放一個很平整光滑的大石板,那時確實沒肥皂等,洗衣服用一種叫搗碎了的槿樹葉的葉子,一起和衣服揉,然後把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木槌敲打,最後放河水裡漂清,小時我農村農民衣服都很破舊,但不是很髒,因農民衣服也洗得很勤。


用戶55104446437


當然不是啊,古代不是有皂莢嗎?古代富貴的人家,都是用香胰子,窮苦人家也可以用皂莢,實在不行還可以用土木灰,土木灰也是有一定的清潔能力啊!因為蘆薈裡面含有鹼,記得我小時候,奶奶自己磨豆腐的時候,都會往豆腐裡面加一些土木灰,想想也是感覺有點怪怪的!

皂莢這種東西的清潔能力還是不錯的。我小時候就在河南的時候見過一回,當時撿了一些掉在地上的拿回去,試著用了一下,發現清潔能力雖然有限,比不上現在人們用的那麼好,但是洗衣服還是可以的,所以不會出現衣服特別髒的情況。

古代人民還是很愛乾淨的,否則怎麼會有休沐這一說法呢?休沐指的就是古代官員上班5天放一天假,放假的那一天就是用來洗頭,洗洗澡的。所以由此可見,古代人民都是很愛乾淨的。





葉子菌


古代雖然沒有洗衣粉,但我們智慧的先民們卻懂得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的植物比如皂角,動物的胰臟,來洗滌衣服。我小時候就因家庭拮据,母親不捨得買肥皂,就用自己家裡榨油剩下的茶籽餅洗衣服。家人換下的髒衣服,經過母親的反覆搓揉捶打,最後也是乾乾淨淨。


河東老表


千萬別小瞧古人的智慧。



古代雖然沒有洗衣粉、沒有洗衣液,但不代表古人的衣服就是不乾淨、又髒又油的。

說起來,古人其實也有洗滌用品,而且還都是天然的,比如說天然鹼。古代用於洗衣服的天然鹼有兩種,即土鹼和植物鹼。

1.土鹼

所謂土鹼,就是一些鹼地經風化脫水,會在地表上露出白色粉末狀的天然鹼,這種土鹼不僅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於洗滌衣物。

2.植物鹼,典型代表:草木灰


草木灰,即植物燃燒後的殘餘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鉀,是歷史上最早的洗衣粉。

古人在祭祀的時候,偶然間發現沾上草木灰的器物更容易被清洗乾淨,進而古人就發現了使用草木灰清洗衣物的奧秘。

例如,《禮記·內則》記載:

“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

而這裡的灰,指的就是草木灰。

3.無患子(樹)的果實


無患子是一種落葉喬木,其果實蘊含天然的淨菌素,歷來就是一種天然的洗護珍果,它除了可以洗滌衣物,還可以用於洗頭、洗臉和洗身子,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洗護用品。

例如,《本草綱目》記載:“無患子洗髮可去頭風(頭皮屑),洗面可增白去斑。”

4.複合洗滌用品:胰子


這是一種老一輩時常會提及的洗滌用品,其去汙效果十分不錯。說起來,胰子和現在的肥皂有些類似,所謂的胰子,其主要成分是豬胰臟和草木灰,這兩者混合起來就成了一種去汙效果非常不錯的複合洗滌用品。

早在南北朝時期,賈思勰就已經提到了可以用豬胰臟去垢,而唐代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提到一個配方,說將豬胰臟洗乾淨後,研磨成粉末狀,然後往裡面加入豆粉(後來人們用了草木灰代替豆粉)、香料,最後將其做成顆粒狀。

這就是古代的肥皂(胰子),也叫澡豆。

胰子可以用來洗澡,也可以用於洗衣服。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人們還會往胰子中加入桂花、玫瑰花等香料,而這樣做成的胰子會帶有桂花香或者玫瑰香。不過以前胰子的造價比較高,一般只有上層百姓才用得起。

另外,以前洗衣服比較費勁。

以前人們洗衣服會用到搗衣杵,在洗衣服的時候要用搗衣杵敲打衣服,用水將衣服裡的汙垢帶出來,所以洗衣服也叫“搗衣”。

如李白有詩云: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這裡的搗衣,指的就是洗衣服。

總的來說,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古人雖然沒有現代的洗衣劑,但這並不代表古人的衣服就很髒、很油,他們也有許多把衣服洗乾淨的法子,可以讓衣服變得非常乾淨。


金兔歷史


古代確實沒有洗衣粉,當然更沒有洗衣機,但是衣服還是要洗的,並且非常的原始,非常的累。

清水“搗衣”

最開始人們愛乾淨洗衣服的時候,雖然沒有任何的洗衣服的添加劑,但是純粹的使用力氣來洗衣服,並且被稱為“搗衣”。

在古代也許是出於對母愛的一種讚美,有很多關於“搗衣”的作品流傳下來,“西施浣紗圖”成為了後人對於西施最為美好的記憶。

但是這真的是一個力氣活,需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大多是河邊,使用“棒槌”不停的敲打衣服,非常的累。

非常的累,並且還洗不乾淨,可想而知,當然大家所關心的“油漬”更是很難洗下來的。

西周時期“草木灰”

當然在西周時期,我國古代就發現了使用草木灰可以清除油漬,這是因為草木灰是鹼性的能消除油漬,但是大家都知道草木灰是非常的髒的,使用草木灰洗衣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需要經過怎樣的過程才能洗乾淨?

也就是說草木灰雖然可以清除油漬,但是想要用草木灰來將衣服徹底洗乾淨是很困難的。

唐朝時期“皂角粉”

到了唐朝時期,我國就已經發現了天然皂角的能夠清除油漬,並且比草木灰要強的多,洗衣服也逐漸變得簡單了起來,洗衣服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個極大的增強。

並且在這一時期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皂角粉,據說藥聖孫思邈發明出來了非常原始的肥皂,並且逐漸流傳開來。

至於皇宮裡當然有專門洗衣服的宮女,甚至是太監,但是龍袍是不需要洗的,主要是有專門進行維護的太監,這是因為龍袍上面有金線,甚至是有很多的珠寶無法用水洗。

而且皇帝所穿的龍袍,只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穿,而且平常的時候有很多其他的可以進行水洗的衣服進行替換,所以龍袍一旦製作出來以後就不洗了。

當然到了現代社會,洗衣服可以使用洗衣粉、洗衣液,並且還有洗衣機,衣服可以非常輕鬆的,洗的很乾淨,但是這與一代一代古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是時候全面性的給大家科普一下了,古代雖然沒有洗衣粉,但是洗出來的衣服既不髒,也不臭,更不油,那麼古代人用了那些東西來去除衣服上的髒物呢?

這次我們真的忽視了古代人的小東西大智慧,古代人洗衣服的利和弊都有哪些呢?

古代人最早期使用的草木灰洗衣法,最初發現草木灰可以洗掉衣服上的髒物要追溯到西周時期?

草木灰古人洗衣又被稱為“搗衣”。

為什麼洗衣有被稱為搗衣呢?

相信看過古裝劇的我們都看到過這個畫面,一盆一桶一木棍,邊洗,邊打,邊甩衣。

他們在洗衣服前,把桶打滿水,水中放有草木灰,讓草木灰與水溶解,將髒衣服放進桶中浸泡,稍厚再拿出來放到水邊的石頭上用木棒用力敲打。

那麼問題來了草木灰為什麼可以洗掉衣服上的髒東西呢?

首先我們先分析下草木灰的來源和成分,草木灰主要成份是碳酸鉀,古代人不知道,但是用現代人的詞語來形容就是碳酸鉀80%能溶於水,剩餘不溶於水的部分就是我們看到的黑乎乎的水的顏色了,碳酸鉀溶於水後水的PH值約為12,呈現出鹼性。

所以附著在衣服的油性和其他髒東西就會被溶解,在用木棍敲打時,有用到了慣性定律,使得髒物輕浮在衣服上,再用水沖洗,髒物就被沖刷掉了,當然不溶於水的物質多少也會殘留在衣服上所以要多次打水沖洗才可以洗將衣服乾淨。

那麼古人為什麼選擇在河邊洗衣服呢?

因為用草木灰洗衣服很費水,而且古代洗衣服也是一種體力活,可以說既費水又費力,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其沖洗,才能將衣服洗的乾淨,古人雖然沒有我們現在的化學和物理說法,但是效果同樣是達到了的,這就是為什麼古人喜歡在聚集在河邊洗衣服的原因。

由於草木灰費力費時費水,後期古人又發現了皂角洗衣,關於皂角的洗衣方法要追溯到魏晉時期商周,唐朝時期。

皂角樹

那麼皂角來自於哪裡呢?

皂角源於皂角樹,皂角樹到夏秋季結種,將皂角連同皮一起進行搗碎,留有液汁,溶於水後將衣服放進其中浸泡。

話說到這裡相信大家肯定也猜到了,皂角的原理功能和草木灰的功效是一樣的,但是遠比草木灰省時省力的多,而且不用反覆打水沖洗衣服,大大節省了女人們的體力。

《周禮》中記載:皂角在西周時期也用於“沐浴”和齋戒,齋戒一說始於殷商。

那麼問題又來了,古代皇帝的皇袍也是太監或者宮女用木棍敲打或者用皂角水浸泡的嗎?

如此對待皇帝的衣服豈不是會有很多褶皺嗎?

而且皇帝的龍袍鑲有金絲銀線和奇珍異寶,以上洗衣方法肯定是不被允許的,所以讓大家瞠目結舌的時候到了,皇帝的龍袍其實是有專人搭理的,每穿一次都要清理一次,而且都是局部清除髒物,當然不論是在皇宮還是出巡,皇帝所到之處都是“紅地毯”,自然不會很髒,如果破舊或是過時了直接換新就可以了,一國之君這點配製還是滿足的了的。

大家覺得我分析的有沒有道理呢?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古代沒有洗衣粉、洗衣機,洗衣服的確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很多人為了避免麻煩,乾脆就不洗衣服,比如說北宋時期的大文豪王安石同志。據說,那個時候的官場上罵街,一般都會說:“你特麼也太王安石了吧!”這句話的惡毒程度,不亞於直接問候他八輩兒祖宗。

一般情況下,若是有人這樣罵,倆人必定會幹架。

王安石官至宰相,手底下自然不缺洗衣服的丫頭。即便如此,王安石的衣服也是幾年換一件,髒的簡直難以言表。用一句非常直觀的話來說:大概就是衣服脫下來,直接可以當糞堆使用——真的是糞堆,因為它已經硬的倒不下去了。

宰相尚有如此奇葩,更何況平頭百姓?

這個社會從來都是均衡的,有懶人,自然就會有勤快人。懶人可能三年不洗一次衣服,勤快人三天不洗衣服就渾身難受。

沒有洗衣粉,古人有皂莢、皂角、天然鹼、胰子、澱粉等東西。

皂莢、皂角等天然洗潔劑倒也可以理解,畢竟也摻和了一丟丟化學反應,其原理也於洗衣液、洗衣粉大致相當。

澱粉是個毛線東西?它又是怎麼洗衣粉呢?

看過《西遊記》原著的人,大抵都對一個詞有印象:漿洗。豬八戒在取經路上的任務之一,就包括給唐僧漿洗內褲。偶爾碰到山神土地,豬八戒也會開溜:

“你卻要好生服侍我師傅……衣裳禳了,與他漿洗漿洗。”

這句話,不知道豬八戒逮著哪個山神,讓他給唐僧洗內褲了。豬八戒洗衣服的方法,就是古代最常用的洗衣方式——漿洗。

什麼是漿洗?漿洗又是怎樣進行的呢?

漿洗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洗淨衣物、漿挺衣物,洗在前而漿在後。

漿洗衣服時,先用皂角等洗潔劑將衣服洗一遍,然後丟入摻入澱粉的水中(也可以用淘米水,都可以成為漿水),使用小火將水煮開。待水沸騰之後,將衣物撈出來,再放入溫熱的漿水裡,浸泡三五分鐘。

泡好之後,再度撈出來用清水漂一下,將衣物上的水控幹,然後晾曬即可。

當然了,古代的大戶人家洗衣服絕不止此。他們會在衣服二次浸泡漿水之後,用熨斗將衣服熨燙一下。

如此,洗燙出來的衣服不僅乾淨整潔,還會讓衣服跟新的一樣。若是有大臣穿上剛剛漿洗的衣服,走路都會帶風!尤其是遇到王安石這樣的邋遢貨,氣場上可能會略居下風,氣味上絕對佔據高地!

據說,在奧運時,奧運場館中的各國國旗就是京工紅旗廠用人工漿洗的方法洗滌、熨燙、包裝再送往各會場的。

不過,在古代,也並非所有人家都可以漿洗衣物。一來太麻煩,二來沒有足夠的漿水。因此,古代有一種專門洗衣服的地方,叫漿洗房,類似於現在的洗衣店。不過,真要是遇到王安石這樣的客戶,估計得賠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