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少林寺有許多來頭極大的石碑,眼力好的人,不僅能尋到唐太宗李世民親筆簽名的千年御碑,也能找到刻有鋼鐵俠小羅伯特的國際化歸山朝聖碑。
然而,有一塊碑卻常常一不留神就錯過了,它不經意地矗立在寺廟的鐘樓下,避開了最熱鬧的路,背對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有一股子桀驁不羈的傲嬌。

如同高手總是深藏不露,這塊碑就是少林寺久負盛名的鎮寺之碑——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但一眼望過去卻發現,別的碑上要麼是佛像,要麼是文字,這塊碑倒好,背後刻著一個——溜溜球!

堂堂少林寺,刻個溜溜球是什麼意思啊?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而此時此刻,只有那些聚精會神的人,才能從這個圓形的圖案裡看出端倪,從或深或淺的刻線裡發現玄機,甚至找到華夏文明長盛不衰的秘密。
1449年,北京紫禁城,不滿兩歲的朱見深就被抱上了皇太子的座位。
但這個位置朱見深坐得並不安穩。同年,他爹明英宗朱祁鎮在親征瓦剌[là]的時候被捉去了,瓦剌軍挾持著皇帝到城樓下叫門,鎮守京師的于謙力排眾議,轉身擁立了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登基,並明確向瓦剌宣告:咱們有的是皇帝,你們趕緊滾。

八年後,明英宗復辟,于謙被處死。一度失去太子身份的朱見深又重新被立為太子,並於1464年登基,為明憲宗。

在這個過程裡,年少的朱見深也許是飽受驚嚇,也許是看透了世間的無常,他的內心裡開始充斥起一種東西,一種關於和平,關於團結,也關於安定治世的希望。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有一些事情可以看出這一點來,朱見深做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反了于謙等一批功臣的冤案,並不計前嫌地為朱祁鈺修葺帝陵。最後,面對朝堂上派系分裂、明爭暗鬥的局面,他沒有運用君權逐個打擊,而是默默地思考著如何讓群臣重歸一心。

有一天,朱見深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佛教中人慧遠法師居廬山,他有個規矩,即送客從不過虎溪。一日,儒門之秀陶淵明、隱居道士陸修靜二人訪之,三人很合得來,慧遠在送客時竟不知不覺送過虎溪,引得三人大笑。

莞爾,朱見深不禁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

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嗯!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皇帝有時候也需要自我肯定)

夜深人靜的深宮中,見深提筆,將陶淵明、陸修靜與慧遠法師三人融匯進入了一幅工筆畫中,名曰《一團和氣圖》,寓意三大教派都可以其樂融融,朝廷上下何苦鬥來鬥去、大家一團和氣好辦事啊。(原圖如下,你能看出幾個人來?)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群臣觀圖稱讚,感慨萬分。

憲宗一朝的朝政呈現出風氣清明的態勢,社會經濟也慢慢復甦,這其中或許也有《和氣圖》的功勞吧。

一個世紀後,朱元璋的九世孫中出現了一位精通數學和音律天才——朱載堉[yù],他創造的十二平均律正是如今鋼琴等鍵盤樂器的理論根基,他也因此被西方學者推崇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1565年,朱載堉在嵩山少林寺刻下一塊石碑,正面記錄了少林寺二十四代住持小山禪師的生平,背面則刻下了混元三教九流圖。

這幅混元圖與《一團和氣圖》幾乎是一脈相承,第一眼是個溜溜球,第二眼是個胖福娃,第三眼是三個人。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將圖片一分為二,遮住右半側,看到的是一個頭戴儒巾的側面像,他代指儒家的聖人孔子。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遮住左半側,看到的則是一個頭戴道冠的側面像,他就是道家的始祖老子。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將兩側的髮髻擦去,看正面,是一個慈眉善目的大和尚,他代表的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合在一起看,儒釋道三聖人手捧畫卷,畫卷中央九條河流湧向五湖四海,又如同九片花瓣繞中心永恆地旋轉。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整幅圖中包含了三個同心圓,小圓為“九流”,中圓為“三教”,大圓則代表包羅萬象的宇宙。寓意諸子百家、大千世界雖屬異流,實則同源;芸芸眾生、萬事萬物皆渾然一體,圓融無二。

碑上的贊文也將“三教九流”的主張和特點概括的極為精闢: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大意是這樣的:

佛教講明心見性,道教講養生保命,儒教講倫理剛常,農家重視以農為本,墨家關注社會治理,名家堅持名實相符,法家致力法制建設……諸子百家各有側重和專長,為善之路本就千差萬別,不必害怕歧見紛呈,它們各有各的妙用。三教可以圓融一體,九流本有一個淵源,百家道理原是一理,萬千法門同歸一門。

這幅石破天驚的混元圖顯然是一件得意之作,在圖的左下方,朱載堉也不忘刻下自己的印章:“酒狂仙客”和“三教九流中人”。


一圖收納萬千世界,少林寺的這塊石碑牽掛著人間所有的祈願


識破混元圖暗藏的玄機,看透作者的匠心獨運,就夠了嗎?這張圖所包含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中國的儒家從夏商周就有了淵源,春秋戰國時有了道家的修行,佛教則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原,三者的起始傳承,也是一個知理、知物,再到知心的過程。

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

儒家文化在文明混沌初開時便在中華大地上制定出禮儀之軌,明德,親民,至善,格物,修身,齊家……華夏一族正是踩著這條清晰的思路,在世界的東方展現出蓬勃燦爛、生生不息的家國傳承。

在謹言慎行的規矩之中,道家則貫通著對宇宙和生死的理解,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理念教給了人們逍遙灑脫的處世之法。

儒家和道家相互沁染,勾勒出中國人含蓄內斂、堅韌包容的民族性格,佛教的傳入則讓人們在生活面前找到了寄託與慰藉。

而當達摩帶著大乘佛法來到中國,來到少林寺,歷經六代祖師,終於凝萃出東土禪宗時,人們向內探尋的道路也豁然開朗。

儒釋道三派教化,共同為國人點亮了一盞精神上的長明燈,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流轉,萬物生息,一幅混元圖便將這一切濃縮其中。

如果從天空俯瞰,這塊碑矗立在少林寺中,少林寺隱於嵩山,而嵩山之上不僅迴盪著少林寺的靡靡梵音,還有中嶽廟道場裡的鐘鼓之聲與嵩陽書院的誦讀聲——儒、釋、道雲集於一山,正與混元圖成呼應之勢。

“和”這個字,在中國真好,是一團和氣,是家和萬事興,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少林寺的這塊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你一定要看看,那幾筆簡單的線條裡,全寫著希望你過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