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願你,和孩子一樣堅強

網課已經持續兩個星期了,周圍很多家長都抱怨要被老師和孩子逼瘋了。

身邊很少有持續兩個星期陪孩子學習還心平氣和的家長。一邊抱怨學校作業多,一邊使喚孩子趕緊聽課寫作業,從窗口傳出來的,永遠是大人撕心裂肺的吼聲:這道題都不會?都說過多少遍了?趕緊的呀,還不快寫?咋這麼蠢的?就知道玩玩玩,看看隔壁家……最近上海一位劉女士在家輔導孩子作業時,竟置氣跳河。被救時還不停地說:我真的是太累了……救援的消防小哥安慰她:“大人都很累的啊……”是啊,成人的世界裡,誰不累?孩子,同樣會累。而你如此脆弱,誰來教孩子堅強?




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別人家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一出生,本性都是善良的,先天的條件也相近,只是後天的環境、教育有差別,才有了更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孩子生活的環境和受教育的方法千差萬別,所以,羨慕別人家孩子的時候,適當的反思一下自己,你是否為你的孩子創造過別人家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呢?你讓孩子學習的同時,自己是不是也在學習?教育的起源之一——“模仿說”指出,模仿是一種本能行為,你若能學習,孩子自會耳濡目染。




自己的孩子才是自己的

孩子學說話走路的時候,你的鼓勵會讓他學的更快,走的更穩。鼓勵是一種正面的強化力量,讓孩子堅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若是一味的指責、恐嚇,孩子只會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是好,覺得怎麼做都是錯的。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孩子,學習對他來說還未形成一種連續性的習慣,這時候,陪著他進步,告訴他學習的意義,鼓勵他學習的成果,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想毀掉你的孩子,就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用他喜歡的方式去鼓勵他。




走在學習前面的,應該是堅強

學習任務多,學習任務重,孩子難免出現畏難情緒,若是大人平時遇事總是逃避,很少正面解決的話,孩子的畏難情緒會更重。同樣的學習任務,別人能完成,你為什麼在抱怨太難呢?因為你沒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沒有解決困難的決心。知識就是一座橫在面前的大山,每天都會出現在你的眼前,堅強的人無所畏懼,會盡力把“土石”為自己所用,懦弱的人總會想著繞開這座大山,信息時代,知識永無止境,沒有一顆堅強的心,如何面對大山的壓力?人生路上,碰到的又何止一座大山,你不堅強,誰給孩子做榜樣?

願天下的父母,都和孩子一樣堅強。


疫情之下,願你,和孩子一樣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