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祕”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阜新地處遼寧省西部,具有極其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孕育古代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考古專家們在阜新地區,也發現了許多的古代遺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因為專家們出土了“中華第一龍”。那究竟它是一條怎樣的龍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龍是什麼?或許,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在古籍《山海經•大荒經》中記載,“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另外,龍還有很多種類,如“是燭九陰,是謂燭龍”,“故下數旱,而為應龍之狀”,“鯀死,化為黃龍”,等等。不管怎樣,龍雖是神話,但卻早已深入炎黃子孫的內心,成為本民族的圖騰之物。那問題也就來了,古人心目中的龍究竟長什麼樣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還得從一次考古發現說起。

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時間回到1982年的5月8號,這天傍晚時分,阜新的幾位文物專家,正從查海村工作回來,準備在天黑之前翻過山崗趕到駐地。當時,幾位專家們一邊趕路一邊閒聊,在經過一處小路的溝壑時,他們發現地下有很多村民耕地時掀起來的碎陶片。於是,專家們便都停下了腳步,然後蹲下來圍在一起觀察,並撿起來幾片巴掌大的陶片,用隨身攜帶的抹布擦了擦,結果發現陶片竟然有“之”形的紋路,然後再仔細觀察陶片的胎質,發現它們是手工燒製的,並且還發現地下的土壤呈灰黑色……

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專家們看到此情此景,便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接下來,還用隨身攜帶的小鏟子展開了試掘,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十多釐米長的石斧,而且其表面還十分光滑。毋庸置疑,專家們馬上就確定,這是一處古代的文化遺蹟。第二天,專家們又趕到這個地方,並且展開了初步的勘測和發掘,最終確定了文化遺址的年代距今約8000多年,還將其命名為查海村落遺址。

在此後的十多年間,專家們對查海遺址的發掘一直都在持續,並且還出土大量的半地穴式房屋遺址,以及墓葬群,玉器和石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

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到1994年,專家們在清理一座墓葬時,發現土層中有很多密集的小石塊,雖然它們的大小都差不多,只比雞蛋略小,但它們的顏色卻不統一,既有褐的,也有白的,還有紅色的。一開始,專家們心裡都很納悶,猜想著這些石頭的作用。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忙碌,專家們清理乾淨了覆蓋在石頭上的泥土,結果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原來是石塊堆砌出來的是一幅巨大的圖案。

專家們經過測量,這幅圖案長達20米,最寬處有2米,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種蛇類的神獸,雖然一開始並不確定到底是什麼,但專家們的第一反應都很統一,它是一幅最原始的龍形圖案。圖案上的龍頭抬起,龍口微張,然後背部拱起,尾部也彷彿在來回擺動,給人一種即將要騰空飛起的感覺。後來,專家們又經過反覆研究和對比,確定這就是一幅8000年前查海先民的龍圖騰,而且還是距今最早的龍形,可謂是“中華第一龍”。

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從考古發現來看,最早1987年,考古專家們在河南濮陽的西水坡遺址,發現了距今約6000多年的蚌殼龍形圖案,然後在陝西襄汾的陶寺遺址中,考古專家們也出土了一件帶有龍紋的彩繪的陶盆,距今約4000多年。到2002年,專家們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又發現一處綠松石的龍形器,距今約3700多年。由此可見,我們華夏民族的龍圖騰是一脈相承的,不管是8000千年的石碓龍,還是4000年的彩繪龍,甚至是200年的玉龍,它們都是深入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精神信仰。

阜新發現一個村落遺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國內最“早”的龍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龍雖然是虛無縹緲的一種神獸,但卻清晰地印在了我們心中,而龍的騰飛,印證的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崛起。小編深信,龍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一定能實現我們民族的團結和偉大的復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