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阜新地处辽宁省西部,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孕育古代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考古专家们在阜新地区,也发现了许多的古代遗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因为专家们出土了“中华第一龙”。那究竟它是一条怎样的龙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龙是什么?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在古籍《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另外,龙还有很多种类,如“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故下数旱,而为应龙之状”,“鲧死,化为黄龙”,等等。不管怎样,龙虽是神话,但却早已深入炎黄子孙的内心,成为本民族的图腾之物。那问题也就来了,古人心目中的龙究竟长什么样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得从一次考古发现说起。

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时间回到1982年的5月8号,这天傍晚时分,阜新的几位文物专家,正从查海村工作回来,准备在天黑之前翻过山岗赶到驻地。当时,几位专家们一边赶路一边闲聊,在经过一处小路的沟壑时,他们发现地下有很多村民耕地时掀起来的碎陶片。于是,专家们便都停下了脚步,然后蹲下来围在一起观察,并捡起来几片巴掌大的陶片,用随身携带的抹布擦了擦,结果发现陶片竟然有“之”形的纹路,然后再仔细观察陶片的胎质,发现它们是手工烧制的,并且还发现地下的土壤呈灰黑色……

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专家们看到此情此景,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接下来,还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展开了试掘,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十多厘米长的石斧,而且其表面还十分光滑。毋庸置疑,专家们马上就确定,这是一处古代的文化遗迹。第二天,专家们又赶到这个地方,并且展开了初步的勘测和发掘,最终确定了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约8000多年,还将其命名为查海村落遗址。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专家们对查海遗址的发掘一直都在持续,并且还出土大量的半地穴式房屋遗址,以及墓葬群,玉器和石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

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到1994年,专家们在清理一座墓葬时,发现土层中有很多密集的小石块,虽然它们的大小都差不多,只比鸡蛋略小,但它们的颜色却不统一,既有褐的,也有白的,还有红色的。一开始,专家们心里都很纳闷,猜想着这些石头的作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忙碌,专家们清理干净了覆盖在石头上的泥土,结果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来是石块堆砌出来的是一幅巨大的图案。

专家们经过测量,这幅图案长达20米,最宽处有2米,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种蛇类的神兽,虽然一开始并不确定到底是什么,但专家们的第一反应都很统一,它是一幅最原始的龙形图案。图案上的龙头抬起,龙口微张,然后背部拱起,尾部也仿佛在来回摆动,给人一种即将要腾空飞起的感觉。后来,专家们又经过反复研究和对比,确定这就是一幅8000年前查海先民的龙图腾,而且还是距今最早的龙形,可谓是“中华第一龙”。

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1987年,考古专家们在河南濮阳的西水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000多年的蚌壳龙形图案,然后在陕西襄汾的陶寺遗址中,考古专家们也出土了一件带有龙纹的彩绘的陶盆,距今约4000多年。到2002年,专家们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又发现一处绿松石的龙形器,距今约3700多年。由此可见,我们华夏民族的龙图腾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8000千年的石碓龙,还是4000年的彩绘龙,甚至是200年的玉龙,它们都是深入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精神信仰。

阜新发现一个村落遗址,出土“神秘”堆塑,它是国内最“早”的龙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龙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一种神兽,但却清晰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而龙的腾飞,印证的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崛起。小编深信,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一定能实现我们民族的团结和伟大的复兴。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