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在中國古代,對聯文化歷史悠久,先是刻在了桃符之上,後來逐漸用紙張所取代,在唐宋開始逐漸的流行。對聯文化清奇動人,到了明朝,有了過年張貼春聯的風俗習慣了。對聯文化人才輩出,宋朝的蘇東坡便是其中的高手。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據悉,蘇軾任龍圖閣學士時,經常到寺廟去遊玩,一次,“邂逅”一個老和尚。老和尚看蘇軾衣著簡陋,便對他說了一個“坐”字,並且吩咐小和尚又說了一個“茶”字。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蘇軾也不為意,他自介身份地說自己是當官的,來遊玩此處。老和尚聽了態度恭敬了許多,對蘇軾雙手合十說了兩個字:“請坐”,又吩咐小和尚說了兩個字:“敬茶”。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之後,蘇軾和這位老和尚開始聊天,聊著聊著,老和尚發現眼前這人談吐不凡,不是一般之人,於是問其姓名。知道名震天下的蘇軾的身份後,老和尚這一驚非同小可。趕緊起坐離身,對蘇軾畢恭畢敬地說了3個字:“請上座”,又轉向小和尚說了3個字:“敬香茶”。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蘇軾臨走時,老和尚請他留下墨寶。蘇軾也不推託,大筆一揮,寫出了一首對聯,老和尚看了差點沒氣的吐血,因為蘇軾的對聯暗諷他趨炎附勢,其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座”。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而對聯名人,除了才子佳人,連帝王將相也大有人在,清朝的乾隆帝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乾隆帝的一生寫了上萬首詩歌,可以稱之為“產詩大戶”。而乾隆帝在對對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有一次科舉考試,到了殿試這一關時,有兩個考生特別出色,面對考題均對答如流,一時難分伯仲。

究竟選誰為狀元呢?乾隆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法子:對對子。他給兩人出的上聯是:煙鎖池塘柳。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乾隆帝的上聯雖然只有五個字,但每個字的偏旁分別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要對一個意境相同,且同樣包含五行元素的下聯顯然是難於上青天的。

其中一個考生看了,只一溜煙的功夫便選擇了放棄。而另一個考生沉思良久,最終自認無法對出下聯。

兩才子難分伯仲,乾隆出上聯:煙鎖池塘柳,選出狀元后成千古絕對

結果出人意外,乾隆立先離開的那個考生為狀元。理由是:“我這是千古絕對,此人見了一眼就走,必定是一位高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