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近日,讀元代詩人、畫家高克恭的一首《怡然觀海》詩,頗有感觸,特別是“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一句,讓筆者對“閒”有了更深得看法。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高克恭這首《怡然觀海》的原文是: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

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從詩的原意可以作如下解讀:詩人每天依山看著荃灣,帽山一直鬱鬱蔥蔥的,顏色從不改變。我問大海什麼時候會老去,清風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得悠閒。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脫俗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得到悠閒的,那麼能得到悠閒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就“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而言,可以作更深一步的理解。不是閒著的人,平時肯定很忙,不能閒下來;如果是真的閒人,也並非真正閒著的人,他們肯定不是等閒之輩。

在這首詩中,“閒”有很多種解釋。第一種是休閒的“閒”, 說的是自然的生活狀態的閒,這種閒大家都好理解,那就是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平靜閒暇;第二種閒說的是能力,在這首詩中要講的是思想上超凡脫俗的能力,這種能力放下才能得大自在。人只有自己思想上放下了那些繁瑣的雜念,才能悠然自得,比如陶淵明那種高人,不管別人高官厚祿,只管自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就是超脫俗世的高超境界;第三種閒說的是“等閒”, 是說平庸之輩,也就是俗人,這裡用非等閒來表明是思想高超之人。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明白了這首詩中的三種閒的含義,我們又可以讀出古詩文中很多不同凡響的“閒”。

如清.虛雲那種禪意的“閒。“修心修道無此悟,談玄談妙總是閒。從此何勞山下問,烹茶挑水聽潺潺。”禪意中的“閒”是一種禪崇高境界,它是自悟自醒,不做作,不狂妄,不偏激,不執著。就是烹茶、挑水,照樣日日是好心情。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如蘇軾的那種超然境界的“閒”。在一首《洗兒》詩中,蘇軾這樣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種超然的“閒”是一般人無法做得到的。表面上看是對孩子不管不問,實際上它超然的境界裡表達的是:人生此行的歸宿,是放下時的寧靜,是釋然後的湛寂,心裡的萬里無雲,才是生命最美的風景。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其實“閒”,就是心靈的休息和撫慰。磨刀不誤砍柴功,滴水穿石也從容。學學古人,我們也做個“能閒必非等閒人”,看行不?

2020年3月4日於艾墨軒


高克恭的閒雲野鶴: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