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縣,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

這是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後,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城大門上的一副對聯,由黃安縣書法家吳蘭陔先生所書,“紅軍”一詞首次誕生。1928年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此後名稱數度演化,最終有了解放軍。

1929年5月,河南商城同樣爆發了武裝起義,在徐子清、肖方等人的領導下,起義部隊建立了豫東南根據地,部隊整編為紅三十二師。1929年11月,在安徽六安、霍山爆發了農民起義,開闢了皖西根據地,隨後部隊整編為紅三十三師。

1927年到1929年之間,在河南、湖北、安徽交界地帶不斷爆發武裝起義,建立了一塊又一塊革命根據地,為了更好的發展革命力量,中共中央決定將鄂豫晥地區的武裝力量進行整編,並且建立統一的鄂豫晥根據地。經過整編,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合併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簡稱“紅一軍”。

在部隊建立的初期,因為敵人不的斷圍剿,從而導致了在資源方面的儲備及其的缺乏。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特別是極度的缺乏槍支彈藥,剛開始時,部隊大都配備的,都是大刀長矛等冷兵器。雖說武器落後,但由於紅軍戰鬥力彪悍,因此也讓裝備精良的國軍疲於應付。

不過,缺乏槍支彈藥還可以靠毅力殺敵,但是缺少糧餉這個問題,硬撐可不是辦法,因此當時的紅軍也時常為了這件事而煩惱。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革命根據地,一些老百姓見紅軍戰士生活困難,紛紛伸出援手,有的拿糧有的拿錢。但是紅軍中有嚴格的紀律,不能隨便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即便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拿了老百姓的錢糧,也會寫下欠條,以備將來如數償還。不過當時紅軍流動性很強,面對敵人的圍剿要到處戰鬥,很多借款人戰死或是部隊改編,就留下一些欠條沒有償還。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2015年,湖北孝昌縣金盆村賀家畈農民楊明榮,拿出了一張塵封85年的紅軍借條,此借條是楊明榮祖父楊長銀留下的,借條為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出具,長約12CM,寬約4CM,借款400塊大洋。

原來85年前的1930年,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參加陽平口戰鬥,戰鬥結束後部隊進行擴編,由1200人擴編到1500人。但當時紅軍隊伍資金緊張,一時囊中羞澀,最後經上級同意,隊長塗杏找到了楊長銀,向他借了400塊大洋,並且留下借條。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經過專家鑑定,楊明榮所持借條確為紅軍所留,最終,孝昌縣同意按當年大洋購買力摺合價兌付給楊明榮家。那1930年的400大洋,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呢?

大家都知道,民國初年大洋還是很值錢的,一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350元甚至更多,後期逐漸貶值,到了1949年前,一塊大洋也就相當於人民幣幾十塊錢左右,因此1930年時的一塊大洋,大約相當於今天100塊錢的購買力。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在近代百姓大多都吃不起飯的時候,一塊錢大洋可以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花很長的一段時間,即便是放到如今,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是,楊長銀卻能夠義無反顧的借出400大洋,實在是令人佩服,也正是有百姓們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抗戰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