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防護服的北二外高翻:“需要我,我還來!”

人們想象中的高級翻譯,可能經常出入“高大上”的會場,穿梭於國際會議和商務談判之中。這一次,這位“高翻”不穿西裝、戴領帶,而是套上了防護服和護目鏡,堅定地走上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

2020年2月29日上午,一架載有400多人的航班正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與其他航班不同的是,這架航班上出現了幾位發熱旅客。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隔離規定,同機旅客作為密切接觸者,必須在指定地點隔離14天。飛機上有著眾多外國乘客,迫切需要譯員協助,完成隔離手續。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教師沈洲榕在接到緊急任務後,便在第一時間趕往了指定隔離地點。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沈洲榕老師瞭解了基本情況和防護要點後,便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穿上了防護服,準備迎接即將來此隔離、辦理入住的密切接觸旅客。

穿防护服的北二外高翻:“需要我,我还来!”

沈洲榕老師身著防護服

翻譯應當有“德”、有“情”

“確實有譯員聽到工作內容後,便決定不來了。但是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只是簡單地覺得,這個時候,能出點力就出點力。”沈洲榕說。隨著第一名旅客的到來,沈洲榕老師便開始為他們提供口譯服務。這群旅客裡,有外交官、學生,還有殘疾人、老人和幼童。旅客們長途飛行後又被集中隔離,辦理入住時情緒不穩定,有對現場醫護人員發脾氣的,也有提出了各種要求的。面對疲憊而不安的旅客,沈洲榕老師耐心地向他們解釋政策,與現場工作人員溝通,極力安撫旅客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由於譯員們能聽懂他們的語言,他們便把所有的情緒都向譯員們傾倒。但是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他們。這個時候的翻譯,需要的不是高難度的專業詞彙,也不是高超的口譯技能。而是一份人性、一份同理心和一份耐心。這或許也是翻譯教學中應該有的德育,我們教學生,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在專業上有所進步,另一方面也要告訴學生,翻譯應當有“德”、有“情”。”沈洲榕老師表示。

穿防护服的北二外高翻:“需要我,我还来!”

沈洲榕老師

翻譯工作“有驚無險”

從下午兩點開始,到晚上七點最後一名人員完成入住時,沈洲榕老師的護目鏡上已經充滿了水汽。脫下防護服後,他的臉上和身上,已經出現了深深的勒痕。稍事休息後,他便再次穿上防護服,投身下一個任務。這一次,是前往汙染區,協助醫務人員對已經入住的旅客作咽拭子採樣。

進入汙染區時,已是深夜。隨著一個個房門的打開,沈洲榕老師為每一位旅客悉心解釋醫務人員的來意,並協助醫務人員溝通,完成咽拭子採樣。在採樣過程中,一位工作人員由於水汽遮掩了護目鏡,在遞筆的時候,一個沒注意,筆尖對向了沈洲榕老師。

“當時我只覺得手指被紮了。心裡一沉,馬上就想到了電影《恐怖地帶》裡針尖刺破醫生手指的場景。由於我們不能碰觸清潔車上的物品,我就馬上請求醫護人員給我擠消毒液。後來在燈光下仔細檢查,所幸沒有戳破外層防護手套。”

隨著最後一名旅客檢測完畢,完成嚴格而漫長的防護服脫離程序後,沈洲榕老師走出了汙染區,而這時,已經是次日凌晨1點了。

穿防护服的北二外高翻:“需要我,我还来!”

沈洲榕老師(左二)與同行翻譯

後續需要我,我再來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隨著我國防疫工作開始嚴防輸入性病例,這次口譯任務可謂意義重大。沈洲榕老師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充分彰顯出了“二外人”的責任和擔當,展現出了黨員教師的風采,體現出了一名翻譯的職業操守和精神追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教工黨支部是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而這樣的榮譽,正是眾多像沈洲榕老師這樣的教工黨員所贏得和捍衛的。

然而,對於這樣的榮譽和擔當,沈洲榕老師卻別有一番感慨。“我做的只是一件小事罷了。穿著那身防護服的時候,全身上下悶得難受,尤其是護目鏡勒的頭特別疼。當時我就在想,防護服我只穿了8個多小時,而那些在前線直接救治病患的醫生護士們,要比我辛苦的多。更還有那些在一線工作的志願者、警察、社區工作者們,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做了一名譯員該做的事情罷了。後續如果需要我,我再來。”沈洲榕老師說。

這是一名二外人的擔當,是一名譯員的職業精神,是一名黨員的奉獻,也是一名中國人的熱忱。

穿防护服的北二外高翻:“需要我,我还来!”

脫離防護服後留下的勒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