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父母依靠強大的自律精神,不斷的改變與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養料。


1


這是一個特殊的寒假!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中小學繼續延遲開學。


近日,中央宣佈:


大中小學、幼兒園等開學開園時間原則上繼續推遲。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眼見開學日期一直延長,這可愁壞了家長們!


在網上,有二胎媽媽訴苦說:“再不開學我就要瘋了。”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延遲開學期間,家長們不僅要在家辦公,還要監督“熊孩子”們上網課...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甚至,家長稍微一走神,孩子們說不定就躲哪個角落玩遊戲去了。


這場疫情,正在將孩子們,分化為兩級:


一邊是家長們以身作則,陪孩子在寒假彎道超車;


前幾天,一張老父親陪女兒在路燈下挑燈夜讀的照片,火了↓↓↓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白天我們上的名師課堂,晚上老師在線輔導,我爸爸手機流量不夠,所以到村裡學習。”


因為手機流量有限,河南洛寧的14歲女孩郭翠珠,只能去村支部蹭網上網課;


村支書說,女孩學習很認真,每天都會來這裡學2小時。


對此,有網友評論說:這是現代版的“鑿壁借光”。


而在一旁的父親,默默蹲守在牆角下,陪伴著女兒。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在網課面前,有的孩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學習;


但另一邊,卻是家長們對孩子放任自流,任憑孩子虛度這光陰。


同樣是上網課,有的孩子,扛起“怠惰”“放縱”和“歡愉”,踏進了“網課學困生”的範疇。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疫情期間,孩子們之所以產生兩級分化,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但背後更多的,在於家長的教育。


俞敏洪曾說過: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疫情期間,給孩子上網課的是老師,但孩子是否自覺上課,則取決於家長。


所以,教育路上,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要做稱職的父母。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一語中的!


無論是在疫情期間,還是在教育之路上,如果父母不自律,往往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


如果父母不嚴格要求自己,能偷懶則偷懶;


那麼,孩子也會鑽著空子地放飛自我!


教育孩子,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不自律的父母,教出來的,只能是放縱的孩子;毀掉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未來!


2


在知乎上,大麥曾看到一個熱門貼:


“既然整天不思進取,渾渾噩噩,沒有半點目標可言,就不要做什麼英雄式的夢,好好地甘於平庸。


既要前程似錦,又要毫不費力,你咋不上天?”


話糙理不糙,每一個迷失在舒適區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將他點醒和引導;


同樣,這話也是說給父母聽的:


如果家長不思上進,孩子也會甘於平庸。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有這樣一個事例:


有個媽媽,是個手機深度患者。生活中的她,分分鐘都離不開手機。


她天天刷朋友圈、搶紅包、聊天、追劇,就連給孩子餵奶,都捨不得放下。


她的兒子,不到半歲就知道從媽媽手裡搶手機,當玩具玩。


有時,媽媽追劇追的正嗨,或搶紅包搶到上癮,為了不讓兒子哭鬧影響自己,乾脆就抱著他一起玩。


剛學會走路時,看到媽媽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小傢伙就屁顛屁顛的晃到媽媽身邊去搶;


然後,學著媽媽的樣子躺在沙發上,抱著手機自得其樂。


不到兩歲,小傢伙已經成了和媽媽一樣的手機控。


每天吃飯,他要看著手機吃,睡覺要摟著手機睡。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一天到晚的抱著手機,看動畫片、玩遊戲、打電話...


只要媽媽一拿開,孩子就又哭又鬧,滿地打滾!


看到這種情形,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有所收斂,只等晚上兒子睡了後熬夜玩。


可熬夜的結果是白天總犯困,為了不讓兒子打攪自己睡覺,常常又把手機扔給他。


後來,兒子四歲了,因為長時間玩手機,不但視力不好,在幼兒園裡也不太合群。


老師說:孩子的語言發育水平遠低於同齡人。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一個人,如果單純只是不能控制自己、不懂自律,也只能說他自甘墮落;


但是,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不懂收斂、不加自控,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後果,卻任由其發展;


那麼,孩子的這種不自律,輕則造成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障礙,重則毀了孩子未來發展的力量。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奇速英語時文閱讀打卡訓練營免費學的打卡自律性

關注“奇速優課”公眾號 七大免費課程等你領取!同步微課、每日口語、課本錄音等免費0元學!智能家教、中高考衝刺課程以及更多課程等你開啟前往學習!


3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心理學家找來600多位四歲大的幼童,把孩子自己留在一個房間裡。


實驗一開始,就在每個孩子面前放一塊棉花糖,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不立刻吃這塊糖,過一會他們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作為獎勵。


當大人離開後,房間裡發生了什麼事呢?


有的孩子立刻就吃掉了糖,有的孩子堅持了幾分鐘後吃掉了糖。


15分鐘後,實驗人員回到房間,大約3個孩子裡,有1個孩子堅持住沒吃糖,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用唱歌,矇住自己的眼睛或者踢桌子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些只有四歲多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則——自律了。


後來,實驗人員跟蹤了這些孩子的發展軌跡,發現那1/3忍沒吃糖的孩子,長大後人際關係和學習成績,都比那些沒忍住的孩子更優秀。


通過這個實驗,心理學家總結出那些善於“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的孩子,自控力更強,長大後更容易成功。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曾說: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而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句話:


“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


父母的責任,是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而不自律的父母,是無論如何也教會不了孩子什麼是自律。


我們有些父母,總是把自己的人生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整天嚷嚷著“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可千萬別學我啊!”


孰知,父母不思進取、自怨自艾,怎麼給孩子營造出一個健康積極的環境呢?


想要孩子養成自律品質,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4


只有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


如果說,在育兒這件事上,父母正在經歷一場長遠的征途;


那麼,在自律這件事上,父母正在經歷著一場苦修。


父母唯有強大的自律精神,不斷地成長和完善自身,才能給孩子帶去精神的力量。


有網友分享了一件自己的真實故事↓↓↓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在家看電視,老公催促孩子先去睡覺。


孩子一臉不情願:


“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去睡覺呢?”


老公眼看著要發脾氣,被我攔下來,我跟孩子說:


“爸爸媽媽還有一段重要的新聞沒有看,看完了就去睡了。”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去睡了,我跟老公商量,以後到了孩子睡覺的時間,我們就回房間看書,這樣對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幫助。


後來,再精彩的球賽,只要到了孩子睡覺的時間,老公都會忍痛割愛,自覺回到房間。


後來,老師總會誇我家孩子學習習慣很好!


我想,這和我們平時對孩子及自我的要求都有關係吧。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魯道夫·斯坦納在《童年的王國》曾寫道:


“孩子在七歲前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觀察和模仿的對象,他們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最終通過模仿和學習,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沒有任何“言教”,能勝過“身教”!在自律這件事上,尤為如此。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所以,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身的自律。


無論到什麼年紀,都不要放棄成長,要始終保持自律。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願每位家長,都能用自身的自律,賦能於孩子,給孩子滿滿正能量,共同創造更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