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我懂

大愛,我懂

我懂你!我陪你!

疫情當下,各行各業都暫緩了腳步,唯獨教育沒有停止。一場“停課不停學”的行動,正讓傳承了數千年的課堂教學,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出現。

這讓鼓爺想到一句話: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中國人求知的腳步都不會停止。所以今天,鼓爺想跟大家分享幾個不同時代的教育故事。


對於老師的做法,公西華表示不理解,“怎麼能搞雙標呢”!

講完課,孔子正小憩,一杯香茗、幾個茶點,屋外陽光明媚。

此刻,子路同學一路小跑,奔於老師面前,“老師老師,如果遇到一件正確的事情,我是不是應該立刻就去做呢?”

孔子端起茶盞,揭蓋,推開浮去的芽尖,淺淺地抿了一小口。

待氣喘吁吁的子路稍有平靜,這才慢條斯理地答覆,“你上有高堂,下有家小,怎麼能想什麼就幹什麼呢,年輕人別衝動,三思而後行。”聽罷,子路怏怏離去。

香茗還未盡,冉有同學又出現在門口。施施然行禮,問候老師身體好,再寒暄天氣不錯。半晌進入正題,“請問老師,如果遇到一件正確的事情,我是不是應該立刻就去做呢?”

孔子一拍桌子,“趕緊!速去!”

待冉有離開,陪侍在旁的公西華再也忍不住,恭敬地請教,“老師,同樣的問題,您會有截然相反的回答,還望老師指點迷津。”

大愛,我懂

“子路為人爭強好勝,做事不考慮後果,所以希望他以後遇事要多聽取他人意見,思前想後更周全。”孔子起身踱步,窗外已是春色一片。

“而冉有呢,性格優柔寡斷、做事瞻前顧後,所以希望他以後做決定時更果斷一點,臨事更果敢主動一些。”

這哪裡是“雙標”,這是“因材施教”。

站在窗口,陽光灑在孔子身上。公西華逆光望去,老師於光環中,影影綽綽……


行乞整整三十年,創辦學堂三所——這事聽起來,是個玩笑吧?

大清山東人武訓,貧苦農民兼文盲,在那個年代,這種身份註定是飽受欺辱。20歲時,決心行乞興學——他的出發點,不是要改變自身的命運,而是興辦學校來改變更多他人的命運。三十年後,其所為印證了初心。

試想一下,一位乞丐白天乞討,晚上繼續做工、織麻紡線,每次討到稍好的東西也都賣掉換錢,自己只吃最粗劣的食物僅果腹,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都有他孤獨悲涼的身影……

自輕自賤且無休止地裝傻賣乖以博同情,無所不用其極只求半文一錢,而這樣如螻蟻般苟活的日子,要持續整整三十年……常人怎能體會,這需要一種怎樣的信念與意志來支撐。

三十年後的光緒朝間,武訓在家鄉建起第一所義學,學費全免;兩年後,興辦了第二所;再六年後,第三所落成。

也就是在第三所義學剛剛傳出郎朗讀書聲,這位一生不娶妻不置家、對這個世界盡付所有而未得絲毫回報的“偉大的平民教育家”,離開了人世。

《清史稿》稱,“病革,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


大愛,我懂

“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談到教育,再也沒有這句話更讓人提氣的了!

民國時代,“四川王”劉文輝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被趕出了四川省。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到了荒僻之地西康省竟然十分的消停,閉門思過之餘大抓教育。

教育界大腕孫明經於1939年去西康拍攝紀錄片,奇異之事赫然:學校建築皆修得寬敞堅固,當時的一流標準;而那些政府部門則老舊,甚至破敗,一看就是經年舊物。

問其緣由,一位縣長的回答,即是那句而今談及仍萬分提氣的痛快話——“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

儘管很不“法制”,甚至這句話本身是否杜撰至今還未有定論,但其間所含對於教育重視的一片赤誠和溫情,無不令人感動與共鳴。

大愛,我懂

鼓爺:看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何感觸?

邊仔:講的都是教育,很溫暖很感人……

鼓爺:年輕人啊,凡事要用心去體會。其實呢,教育的實質不僅在於“傳道授業解惑”,更在於“育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歸結到底仍是“以人為本”。

邊仔:鼓爺所言極是。

鼓爺:古往今來,尊師重教始終是一件神聖、崇高的大事,浸潤在每一個華夏子民的血脈中,而同時更是一件充盈於衣食住行、家居日常的“小事”。

教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存在於我們幼時背誦的唐詩宋詞中,存在於歷代先賢的榜樣光環中,存在於我們從小到大就讀的學校裡,存在於浩如煙海的書籍裡,存在於身邊人的言傳身教中……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大愛”。

大愛,我懂

邊仔:鼓老師,您既有高度又具細膩。

鼓爺:年輕人要多思考、多總結。所謂“醫者仁心,師者愛心”,我們每每談及教育的話題,或是講述教育的故事,會油然生出一種悲天憫人的、寬厚的溫情。

這種溫情體現於孔子式的博大與諄諄教導,體現於武訓式的堅韌與忘我,甚至體現於劉文輝式的“粗暴”……

邊仔:說得太好了,鼓老師,請接受我的跪拜。

鼓爺:年輕人不要搞那些阿諛奉承嘛,咱們接著講故事……


小李同學對著屏幕傻樂,身邊的大李也是一臉的樂傻。

學校停課,學業不能停,那就在家上網課,小李同學順便有了一臺屬於自己專用的新電腦。

這個春天很不美好,疫情陰影之下,一片凜然和肅殺,即使窗外的陽光依然燦爛。

難得和孩子如此親密且長時間共處,當爸的大李也是五味雜陳。平日裡早出晚歸,父子間的親暱總是碎片化的。當年孩子出世之時,望著那張皺巴巴的小臉,大李甚至是淚流滿面,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快樂、一定要讓他幸福。

轉眼已是十年。在孩子面前,他的智商總會迅速拉低,傻呵呵地享受著父子溫情;而他的思緒卻總會如野火飛蝗,跳躍且漫無邊際。

“親愛的兒子,我想和你聊聊。聊聊秦磚漢瓦、唐詩宋詞,聊聊琴棋書畫、吃喝玩樂,聊聊社會萬象、人生百態,聊聊苟且與遠方、科技與生活,當然還有你的電腦和WeLink,……”

很應景,電腦正播放著歌曲《餘生的所有》,大李陶醉在自己唐僧式的囈語中。


邊仔:今年春天確實很不美好。故事很溫暖,也有點傷感。

鼓爺:誰說人生的悲歡並不相通?你一個單身漢,就已經很能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

邊仔:這個故事,我怎麼覺得有點遊離於剛才的主題呢?還有,WeLink是什麼東東?

鼓爺:想不到頗有慧根的邊仔,也是很會聊天之人。故事還沒完。


有了電腦就可以上網課,和老師、同學們隨時互動,還能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小李同學很欣喜。

他當然無需知道,實現這一切的其實是——華為WeLink智能工作平臺及其解決方案。

並非是因為他年紀還小,而是“科技改變生活”從來都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著,普羅大眾只需欣然地去享受科技,及其“工具”帶來的顯著便利與快捷即可,正如錢鍾書所言“知道雞蛋好吃就行,何必管下蛋的雞呢”。

不過,大李這位IT人熟識其間種種。“首先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進而要理解行業、理解客戶的痛點,最終落實到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

這一番略顯空洞晦澀的術語,翻譯成口頭語,即是——“我懂你”!

華為WeLink就是這樣,“懂得疫情之下教育行業面臨的困難(不能線下面對面),以及需要什麼(線上會議及交流);還懂得如何幫助教育行業走出困境(WeLink及行業解決方案);更懂得始終與客戶在一起”。

大愛,我懂

陪伴在孩子身邊,大李在心裡整理著以上這大段話,不覺暗暗給自己點贊。

華為WeLink廣泛地應用在政府、教育、醫療、製造、安防、物流、互聯網、電力、金融等行業。

之所以大家更多的在教育行業見到,只是今年疫情之下,作為“被明星”的華為WeLink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曝光率大大增加。

而事實上,縱覽華為在各行各業的解決之道,無不貫穿著“我懂你”這一簡單卻深刻的理念。

當然,這些是沒法和兒子聊的,等他再長大些吧——大李緊緊抱了一下小李,接著傻樂……


邊仔:嗯嗯,這也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我讀懂了,關鍵詞是“我懂你”!

鼓爺:年輕人知道的太多了。

邊仔:這個大李,應該是來自華為的ICT人吧?

鼓爺: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