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裡有妻子去世,通知孃家人的習俗嗎?

五穀能分


出嫁女人去世,不管在夫家是長、平、晚輩,做為男方通知她的孃家人是必須的。這些不屬傳統文化,這是出於人性本能的一種交代。人家的女人嫁給到你家,死了不通知埋罷了完事?可能嗎?

傳統文化涉及的是不同地區和所處不同環境,通知的方式和一些程序不同,現在的信息方便比過去也快捷簡化。病危,突發急病,來得及的立即通知,與逝者見最後一面。去世了要在穿衣,整容、入棺,火化、入土幾個環節向孃家來人報告並複驗通過。從道理上講,生病忙於照顧可以電話通知或傳口信,一旦去世,電話通知並再親自上門,晚輩要跪下磕頭彙報求得諒解那套程序,在我們家鄉叫“跪門”。

有兩種特殊情況的通知要仔細斟酌,一是孃家只有風燭殘年的父母,不想讓他們忍心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暫瞞一時是一時,不過也要與孃家的其他近族人協商做個鋪墊。二是女人生前和孃家人有較深的隔閡遺言交代不通知,這種情況也不能聽逝者的,應由無利益糾葛的第三方幫助協調,即使孃家不來人也不能不通知。

尤其還有遺產繼承和正負債務處理的問題,尤其在逝者有父母、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的,這涉及到法律,也涉及道德,不通知根本不行。


泰山木32140178


有啊,必須得有的。不只是妻子去世,就包括男方去世,女方也需要去人的。

我這裡可以講兩個人,一個是我姑爺,還有一個是我的高祖母。

我姑爺在我初中的時候就去世了吧!去世當天他們就告知了我爺爺。我爺爺孩子從去世第一天一直到最後一天都在那邊幫忙。而我爺爺的幾個孩子家裡也是會被派出一個代表過去,走完全程。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出殯的前一天,我爺爺這邊需要抬過去一頭豬,還有一些畫圈等等東西,就是送給去世的人的東西幾乎都得準備好。

當天我爺爺這邊的人幾乎舉家都得過去,反正我記得當時我們一行大概有20多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過去了。

我的高祖母,年紀大概有90多歲了吧,今年過年的時候剛剛去世。

去世的當天,家裡的長輩就讓趕緊通知高祖母的孃家人,聽說同輩也就只有一個人還在了。我們的習俗是選擇出殯的日子是必須要孃家人在的,也需要經過他們看過看可以定這個日子。

另外在高祖母病倒的時候,她的孃家人也來過。我們這邊的親戚們都將高祖母的情況一一說給他們聽。我奶奶說這個是怕他們追問我們是否對自己家的老年人不好,所得好聽是說給他們,其實感覺有點像彙報。

嫁出去的女兒一直到去世都會有孃家人過問的,其實也是希望女孩兒能在男方這邊過的好。


黑鹿咖啡


不知道別的地方如何,我們這邊,妻子去世了,不通知孃家人,都下不了葬。

我們這邊,女人去世,第一時間到孃家報喪,甚至在病情不好的時候,都必須通知孃家人。

孃家會派人來,有兄弟就兄弟來,兄弟不在了就是子侄來,必須有人來弔唁。

表明,孃家有人,不能欺負我們家的人,生前不行,死後也不行。


早年間,村裡有家兒子看不上媳婦,媳婦在家帶孩子種地,男人在外面工作,結果不給媳婦錢,外面還有人。

後來媳婦就吞金自殺了。

死了之後,孃家人來了,開始鬧。

孃家嫂子直接開罵,控訴男的陳世美,置妻兒於不顧,導致小姑子的自殺。

並且提出要求,男的披麻戴孝,家裡財產都給兩個孩子,不能娶外面的女人,否則不能下葬。

通常披麻戴孝的是兒女,不會是配偶。因為男人的渣,孃家人才提出高要求。

答應了孃家人提出的要求,才同意下葬。

只是可憐兩個孩子,年紀小小沒有了母親,跟著父親去了外地,結果父親還是娶了外面的女人。孩子回到家,家裡的房子年久失修,親近的也就叔叔伯伯舅舅姨姨了,終歸沒有了自己的家。

這種情況,可以不通知孃家人嗎?

這已經不是通知不通知的問題了,自家的女兒在婆家受委屈都自殺了,孃家人會不請自到,捍衛自家女兒的權利。


所以,女人去世,還是老老實實通知孃家人吧。


小布頭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裡妻子去世之後通知孃家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兒,我不知道其他地區的習俗,但是在我們山西長治這裡如果妻子去世了,最先通知的就是孃家人,因為孃家才是妻子生前最親的親人。

在我們山西長治這邊家裡不管是辦任何事孃家都是排在首位的,特別是妻子去世的事更是應該最先通知孃家人,不然的話你這個喪事就別想辦的順順利利痛痛快快的了,孃家會找你麻煩的。

我來給大家講一下發生我家裡的事情吧!我老公的二姐在九八年的時候查出患肝癌的,二姐她從得病到去世才三個月時間就去世了。我老公和他的家人都很難接受這個現實,但是難過歸難過後事還是要辦的吧!二姐去世後,二姐的孩子就會到孃家去報喪,孃家接到報喪之後就會去看看男方給準備的後事如何。

結果發現二姐的丈夫都給二姐穿著是二姐生前穿過的舊衣服,孃家人一看肯定會生氣了。不管怎樣她與你同甘共苦為你生兒育女操勞了一輩子,在她去世後也應該為她準備幾身像樣的衣服吧!人的一生從生到結婚再到去世都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你怎麼可以給穿舊衣服呢?再說又不是因為實在窮的買不起,作為一個男人也太不像話了吧!

就因為我們讓男方給買新衣服而起了爭執,我們是堅持讓給換新衣服,男方是堅持不換。最後我老公說不行衣服我來買,男方還是不行,就因為這件事最後雙方弄疆了。二姐的女兒和兒子也跟他舅舅吵得不可開交還差點打起來呢!最後男方同意給買身新衣服給放進棺材裡,結果衣服買回來男方只給放了一件上衣褲子讓女兒的婆婆穿了,就因為這件事我們從此斷了來往。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題出這樣的話題呢?難道你不是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嗎?


默默93982夢中的旅行


妻子去世了,肯定通知孃家人啊。

平常關係再差,也要通知。

來不來,是他們的事;通知不通知,是我們的事。

關係再差,他們也是妻子的親人。大多數人,這個時候,都會選擇原諒,送親人最後一程的。

所以,我們不能讓人挑禮呀!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結婚第一年,要過年了,她母親囑咐她說:“按照咱們這的風俗,結婚第一年,新媳婦都要把走戚走個遍。你可一定要買禮物,別空手,讓人家說咱不懂禮啊。”

朋友嘴上答應著,心裡盤算著。

結果過了大年初一,一問公公婆婆,丈夫;大姑姐;大伯;一家人齊聲說:“我們家沒親戚。”

姑?姨?舅?

親的沒有,叔伯總有吧?

“都沒有!”

一家人異口同聲。

朋友就信了,以為真沒有。

因為她結婚那天也確實沒見到男方的親戚。

結果不到兩年,她婆婆,生病去世了。

姑;舅;姨;……親的,堂的,來了一大堆。

朋友都蒙了。

這哪兒冒出來的一堆人?

一問丈夫才知道,原來他家的親戚,前些年因為照顧老人,兄弟姐妹都打的不上門。

老人去後,都斷了來往。


樂樂安安


在中國民間傳統的喪葬文化中,不管是妻子去世,還是丈夫去都要通知孃家人,這種民俗稱之為“報孃舅”。這裡我說說傳統喪葬文化的“報孃舅”和孃舅參加葬禮的一系列程序。

孝子報孃舅

舊時老人去世後,首要報家族中的人,並在族中挑選能主事的人,以主事人為主統籌安排整個喪事。“報孃舅”就是由主事人安排的。

報孃舅一般由眾孝子中的長子到舅家去,由一到兩位堂兄弟相陪。如果沒有兒子,只有女兒,那就由長女去。“報孃舅”時要計算孃舅家嫡系族親有多少人,然後根據人數帶上米、菜和酒。到了孃舅家那邊時,進門是有講究的,一般要進年紀最長且健在的孃舅家裡,後面的事就聽從這位孃舅的安排。如果這位孃舅安排孝子到每個嫡親家報,孝子就得上門去。一般孃舅不作如此安排,只要到他一家就行了。

過去“報孃舅”的孝家一般要穿孝服、戴頭斗笠、腰繫草繩,打赤腳。現在一些地方還有這樣風俗,只是在打赤腳上有一些變通。以前是一路走去都要打赤腳,現在一般到了孃舅家門口才打赤腳,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嬌嫩了,打赤腳走不了路,耽誤時間。

孝子進了孃舅家後,放完放鞭炮,要先進堂屋(廳堂)跪拜孃舅的祖先牌位(或神龕),然後才按輩分逐一跪拜孃舅家的人,包括比自己輩分小、年紀小的人。民間說法是,跪拜的人越多,去世的老人的罪孽就越少,也就是說在為老人減輕罪孽。過去孝子在孃舅家裡即使碰到狗也要下跪。

孃舅家接到孝子後,必須馬上做飯給孝子吃,絕不能讓孝子不吃飯回家。在孝子回去時,要打發孝子一兩升米,稱為“梁米”,一個紅包,稱“發財包”,兩雙筷子和兩隻碗,稱“發人碗筷”。

孃家人“看活”

接到孝家的“報孃舅”後,由接待的孃舅通知其它的嫡系族親,一起到這位孃舅家裡做一餐飯,在吃飯時商量怎樣“看活”和弔喪。看活,又稱看生,是喪葬文化中的一部分。舊時,因民間忌諱說是去看死人,打擊了一大片,就委婉說是去看去世者的親人,如去世者健在的配偶,如果配偶不在了,就看望其兒女,稱之為看活,也就是安慰活著的親人。

舊時的老人不如現在的老人條件好,現在的老人有病進醫院,醫院沒辦法治了,就放在家中讓其壽終,而有的地方推行火葬,從醫院直接拉到殯儀館,因此大家對其死因都一清二楚。舊時的老人得病沒有這樣的條件,最多也就請郎中到家裡看看。那時交通完全靠走路,老人去世的原因,即使左鄰右舍也不一定清楚,孃舅家的人就更加不清楚了。因此,舊時的看活,說明白一點,實際上就是孃舅與族人一起“驗屍”的一道必須走的程序。

孃舅家裡來看活時,一般只派五六個代表過來,如果去世者是女的,那麼女的來得多點,如果是男的,男的來得多一點。除了拿些香紙外,看活時是不需要拿任何禮信。

看活的主要任務是將去世之人衣服離去,仔細看一遍,一是看是否有中毒的症狀,二是看是否身上留有傷痕。以此判斷去世之人是否善終,生前是否受到虐待。看活時,去世老人的家族一方也要有至親在場,或者村裡德高望重的人在場,共同鑑證。

看活在舊時代是一種維護去世者權益的一種手段。一是孃家人維護出嫁女人身權益,免得在男方家受虐待而亡。二是當出嫁女年老之後,就成了維護出嫁女老兩口的人身權益,免得老兩口受子女虐待而亡。

如今的看活已失去了舊時的意義,變成了一種傳統禮節。

孃家人弔喪

孃家人給出嫁女或女婿弔喪,有的地方又稱為“吃豆腐”,也就是參加喪禮。舊時,孃家人在完成看活的程序後,如果去世者屬非正常死亡,那麼家族就要開宗祠,全族的人要往死者家中吃“人命豆腐”,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麻煩了。如果去世者年登壽滿,孃家人的嫡系族親請了鼓樂隊,抬著特製的抬盒,帶著豐厚的禮金前往弔喪。而孝家以最高的禮儀接待孃舅家的人。孃舅家參加喪禮的人要參加送葬,一般不送到墓地,只送到半路上就快速轉回,有一句老話說的是孃舅送葬:“孃舅轉得越快,外甥發得越快。”

中國地域廣闊,喪葬文化也是各地有各地的習俗,有時同一個村,不同姓氏喪葬習俗就有區別。我以上說的習俗主要是南方地區,就是南方也不一定都是這樣,喪葬習俗因地而異。可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出嫁女去世,還是出嫁女的丈夫去世,都要報孃舅家,除非孃舅家確實無人了,過去如此,現在還是如此,這是人之常情。


關山聽風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人情事故什麼都不懂,你在這個社會白活了幾十年。不論是男是女,去世後都得請孃家人,這叫報喪。人逝後先給孃家報喪,開弔之日派專人再去請,而且要鼓樂迎接,如路途遙遠,還要派專車去接。孃家人是上賓,迎來後要特殊招待,還要給孝子訓話,孃家人不來不能發喪,這種習俗至今傳承不衰。


奇疆6688


江蘇淮陰這邊的風俗是跟講究的:俗話說得好,姑娘活到九十九,孃家還得綹一綹。女人去世,第一件事是孝子穿上重孝,手持哭殤棒(竹杖),親自去老孃舅挨家下跪報喪(別的親朋好友可委託其他人可以用各種方法把信即可,人家也是聞訊就到),即使孃家沒有啥人了,那麼再小的人來了,那也必須尊為喪主,只有喪主來了,蒙臉布才能請喪主蓋上,其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和權利。喪事一切禮數都得先尊重孃家人的意見。入殮的時候,孝子必須紅紙包斧,跪請喪主封釘,其他人無權代替。出棺的時候,孃家人不到,是不能出棺的,落葬時候,還得讓老孃舅(喪主)肯定過後才算妥當。以後捧七,週年忌日都得請老孃舅來參與的。


三元風水師老朱


妻子病死前,就要通知孃家人的。暴死的,更加要通知孃家人,如果長期夫妻不和,最好是孃家人來了再安排,免得別人懷疑你婆家人害死的。我有位同學,倆公婆吵架,老公失手打死了她,孃家人要拼命,她婆婆和她女兒跪著求舅舅放過她老公。舅舅心軟了,才沒有追究法律責任,因為不想讓外甥無娘又無爹了。



古代,有孃家人不到場不允許出殯下葬之說,魯西北至今保留著孃家侄子(僅僅是孃家人)在墳上下葬前行叩拜禮的風俗。媽媽去世,外甥必須親自登門去給(姥爺門上)舅舅磕頭報喪後方可治喪,其它親戚可另行安排人去報喪,現在農村許多地方也還是遵循這一傳統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