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時 不失時機 加快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報訊(記者龔哲明)昨日,市政協黨組書記徐宇寧在農業科研基地和農業企業開展“三服務”活動。他強調,要把握疫情防控向好勢頭,在不誤農時抓緊春耕備耕生產同時,抓住社會生活品質提升帶來的消費升級機遇,特別是前段時間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逐漸回升的契機,不失時機加快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位於鹹祥鎮的市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基地,承擔開展漁業增殖放流苗種的培育重任。上午,徐宇寧考察了基地的“甬岱1號”大黃魚、銀鯧魚種苗培育情況,對基地提供技術服務、助力養殖業復工復產,既保障農民利益又維護市場穩定等做法給予肯定。隨後,徐宇寧來到位於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的市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走進田間地頭,走入水果大棚、蔬菜種苗生產場所,詢問新品種培育和優選品種推廣情況,對園區持續推進農業科研工作表示滿意。下午,徐宇寧考察了位於北侖區的紐康生物技術、海和森食品兩家企業。在紐康生物技術公司,徐宇寧參觀了企業研發的電子控制迷向噴射系統,給企業以生態化治理推動農藥減量等做法點贊。在海和森這家市政協委員所在企業,徐宇寧充分肯定企業創造了帶動農民增收的社會效益,勉勵政協委員要在企業復工復產中承擔更大社會責任、發揮更大示範作用。

徐宇寧對我市農業部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服務農民、穩定市場,實現了農產品銷售和居民生活需求滿足“雙贏”,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加強農業科研是加快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加快農業適用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從“靠天吃飯”變成科技致富,惠及千家萬戶農民家庭。要加強人才培育,補充新鮮血液,解決老化問題,優化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結構,確保農業科研後繼有人。要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改善科研條件,提高科研能力,為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要加強農業系統防疫體制建設,更新監測設施設備,提升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

林靜國及陳文祥參加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