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溫江湧泉派出所:努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電瓶車被盜,居民家中發生入室盜竊,外來車輛“侵佔”停車位……這些困擾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苦惱”,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日積月累就成了社區治理的“大難題”。

近年來,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湧泉派出所踐行“楓橋經驗”,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通過搭建柔性平臺、發揮社賢作用、強化宣傳引導等形式解疙瘩,化糾紛,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把老百姓的煩心事辦成舒心事。

成都溫江湧泉派出所:努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麗晶港小區位於湧泉街道,是溫江著名的“萬人小區”,人多車多是其特點之一。每日早晨,車輛輪番出閘,排起長龍,業主苦不堪言。一堵再堵,業主們終於有一天爆發了:乾脆不走了,近二十輛車全部堵在小區門口,誰也別想進出。

湧泉派出所民警接警後迅速趕到現場,會同社區兩委、物業、業委會研究解決辦法。經過調研,造堵原因除了車多,還在於臨停車輛過閘繳費耗時太長,平均一輛車近1分鐘,一輛接著一輛……嚴重影響了無需排隊繳費的業主們通行。找到病因才能開解藥:分道出閘。業主車輛走左邊通道,掃車牌自動抬杆;臨停車輛走右通道,排隊繳費。如此一來,大大縮短了業主車輛出門時間。劍拔弩張的氣氛得到緩和,避免了事件升級。

共耕社區曾是湧泉街道電瓶車盜竊案高發地,2017年湧泉派出所曾在兩個月內接到相關報案17起。對此,派出所成立攻堅組,每日研判案情和進度,通過連續奮戰共耕電瓶車系列盜竊案得以告破,還平安於人民。為了壓實社區民警兼任村(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的雙重身份職責,湧泉派出所打破條條框框,創新“平安書記”崗位,將基層黨建、社治、綜治等條線工作聯起來,推動“被動警務”向“主動警務”轉變,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局面。

成都溫江湧泉派出所:努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矛盾的有效調處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湧泉派出所充分發揮各方面社會調解力量,找準問題癥結所在,對症下藥。在麗晶港社區,建立了“微笑吧柔性調解室”、“鄧大哥說事”,共耕社區“李童清工作室”等一批特色調解陣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僅今年上半年“微笑吧柔性調解室”受理矛盾糾紛並參與調解23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院落、矛盾不上交“三不”目標,成為名符其實的“平安和諧小區”。

成都溫江湧泉派出所:努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2019年以來,湧泉派出所做深做實做細基層基礎工作,調解團隊共調解糾紛300餘起,接受群眾法律諮詢服務71人次,全年轄區34個小區未發生一起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不斷提升轄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全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天府早報記者 李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